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满族,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  相似文献   

2.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阵亡.  相似文献   

3.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以简练、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的语言风格为特色。老舍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4.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阵亡。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说:"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  相似文献   

5.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相似文献   

6.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是先父的同行,他们年龄相仿,意识形态高度相似,又都在大学、中学任教,并且都是老北京人。不同之处在于,先父是汉族,老舍先生是满族;一个以写作为主,一个以教书为生。他们二人都是研究文学、语言学的。那时北京市大学教师、中学教师都不多,所以他们时不时在语言文学研讨会上见面。我幼年时就读过老舍的名作《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等,他那深厚的语言造诣和别具一格的创作手  相似文献   

7.
洪昱珩 《文教资料》2012,(33):51-54
老舍是当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家。他的作品植根北京市民生活,语言风趣幽默、充满京腔京韵,这与他的满族身份、下层旗人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猫城记》作为老舍批判国民性,抒发对历史、文化、革命的看法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与老舍的满族身份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老舍的满族身份出发,考察《猫城记》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文化历史观念、国民性批判以及对政治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函盖了老舍生命与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本的向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9.
金晔 《文教资料》2011,(11):19-22
老舍不仅是描绘市民生活的艺术大师,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满族作家。尽管老舍在建国前的创作中从不明确人物的民族身份,也从不指明小说的民族定位,但是,小说里多处展现满族文化,也隐藏着许多旗人形象,具有鲜明的满文化色彩。在清末民初激烈的反满情绪下,老舍依旧难以割舍民族情结,怀着"头朝下"的心理,创作出"隐式满族文学",以追寻和反思满族文化的盛衰得失。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涵盖了老舍生命与文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文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但,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文本的几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文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11.
《当代学生》2013,(Z1):54-56
姓名:舒庆春,字舍予别名:老舍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9年2月3日逝世日期:1966年8月24日职业:作家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更让人叹息的是,1968年作家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失之交臂。这一年,老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最终在5个候选人投票中,获得最多  相似文献   

12.
正走近名人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老舍的作品很多,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有《老舍全集》。  相似文献   

13.
老舍,1899年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的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在41岁的时候生下了他,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老舍一岁半的时候,阵亡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巷战中。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母亲柔弱的双肩是怎样支撑的呢?老舍笔下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他遇到的“真正的老师”,因为她给老舍的是“生命的教育”。沿着这条线索,老舍塑造了一个感人的母亲形象。母亲勤劳朴实而且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母亲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手常年浸泡在水里,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简单的一句话,一个不断在搓洗衣服的母亲的身影就如在眼前。这  相似文献   

14.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小学教师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满族,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著名作家巴金称老舍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著名戏剧家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他的话剧《茶馆》轰动欧洲,相传“文革”期间瑞典人不知老舍已经投水身亡甚至准备给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的太平湖边坐了一整天,25日清晨,人们发现他死在了太平湖,年仅67岁。老舍先生为什么会选择太平湖自尽呢﹖太平湖,一个当年北京不出名的野湖,只是渔民…  相似文献   

15.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老舍的《正红旗下》都是描写旧北京风情和生活面貌的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小说里有着人们熟悉的老北京的城墙与大街小巷,也有典型的“京油子”腔调.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先生来说,京味是他的本色;林海音女士也有着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特殊经历.老北京的点点滴滴影响着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但两者作品里“京味儿”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除了受到作家本身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生活经历的影响外,更多的是老舍这位北京满族作家与林海音这位台湾女作家对表现老北京怎样的风貌,对旧北京抒发怎样的情感和要展现怎样的民族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想法.  相似文献   

16.
[故事开路]七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在北京西直门内南草厂胡同的一所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学习刻苦,待人诚恳,同学们都爱接近他。有个名叫高煜年的满族同学,更是和他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7.
开学的日子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1899年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他熟悉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8.
老舍档案:老合(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最优秀的中篇小说是:《骆驼祥子》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语言与艺木最为成熟的作品是:话剧《茶馆》在写作上获得的最高荣誉是:“人民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满族作家老舍的民族归属意识并非像沈从文和张承志等少数民族作家一样,始终自觉彰显,而是以解放前后为界,经历了由潜抑到彰显的转变历程。老舍一生都有着始终如一的满族归属意识,但在解放前一直处于一种压抑状态。直到解放后才开始彰显自己的民族归属意识。  相似文献   

20.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满族作家,他的作品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满族的生活画卷.小说<正红旗下>从八旗制度、宗教祭祀、规矩礼节、饮食习俗和娱乐消遣等几个方面体现了满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