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教育》2008,(10):F0004-F0004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于1703年开始建造,历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采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相似文献   

2.
齐敬之 《承德师专学报》1995,15(1):90-94,F003,90
乾隆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景名释义齐敬之避暑山庄建成后,康熙以四字为名为园内三十六景景点题名,给山庄园林增添了光辉。乾隆驻山庄后,在原有建园基础上又增添了很多风景点,为了不超越祖制,并与康熙所题景名相区别,他以三字为名,也题了三十六处,合称避暑山庄七十二...  相似文献   

3.
谈避暑山庄题额和楹联的学术价值──兼评《避暑山庄名景额联漫话》马云峰闻名中外的避暑山庄,群山环抱,碧水荡漾,气候宜人。山庄内有一百二十余处景点,其中包括著名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以及这七十二景以外的二十一处景点。这些景点不论是康熙命名的,还是乾...  相似文献   

4.
清帝兴建避暑山庄,其决定因素是为巩固北部边疆,团结各族人民,但直接原因是为去温泉坐浴的方便。热河上营行宫是最早的行宫。避暑山庄在始建时称热河行宫,康熙五十年后称避暑山庄。康熙建园原则是自然天成,乾隆的建园原则是风流典雅。总的原则是教化天下。  相似文献   

5.
从山庄诗文看乾隆对儒道佛的态度段钟嵘在满族执政的清代,差不多每一位皇帝都受到了汉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乾隆皇帝,他同其祖父康熙一样,更是酷爱汉族传统文化。汉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于儒、道、佛三家。道与佛都是宗教,那么,儒是不是宗教?任继愈先生在《佛...  相似文献   

6.
芝径云堤是避暑山庄始建的第一景,由它确立了自然天成的建园原则。烟波致爽是康熙题写的36景第一景,它成为景观表明了康熙励精图治的情怀。丽正门是乾隆题写的36景第一景, 它的含义表现了乾隆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雄心大志。  相似文献   

7.
佛见佛笑乾隆皇帝有个爱臣名叫刘墉,此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乾隆欲找个机会一试他的才华。一次乾隆去避暑山庄,特意把刘墉带上。这天办完  相似文献   

8.
张国清 《学语文》2012,(2):66-66
智臣妙解笑佛意乾隆皇帝有个爱臣名叫刘墉,此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乾隆欲找个机会一试他的才华。一次乾隆去避暑山庄,特意把刘墉带上。那天办完公事后,乾隆同他一道外出散步,来到大佛寺。乾隆见那大肚子弥勒佛冲他笑,  相似文献   

9.
康熙在承德营建避暑山庄直接原因是与健身祛病,而深层次原因是加强满、蒙、汉、藏、维各民族的文化情感交流,促进国家统一。乾隆继承康熙遗志,爷孙俩在承德活动达66年之久,创康乾盛世。由于承德优越的地理位置,伴随盛世成为京城以外的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10.
从避暑山庄的三块诗匾 看乾隆皇帝的晚年心绪孙继心在避暑山庄正宫主殿澹泊敬诚殿的前檐下,悬挂着嘉庆年间添设的三块金漆云龙诗匾。在减地浮雕的群龙戏珠纹饰之上,镌刻有乾隆皇帝退隐“林下”后幸临山庄的三首咏志抒怀之作,笔意古厚、峭健圆润,分别作于嘉庆元年、二...  相似文献   

11.
乾隆《避暑山庄后序》内涵厚重、思想深邃。它的内容及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阐述了康熙皇帝对弘历的特殊关爱以及弘历对皇祖无限景仰的深厚情感。其二,阐明了康熙《避暑山庄记》的思想内容以及乾隆对皇祖康熙建山庄政治用意的理解。其三,阐述乾隆告诫子孙要牢记皇祖"诘戎、绥远、崇朴、爱物(包括爱民)"的教悔,不要把避暑山庄看作是休闲玩乐之所,更不要步汉、唐某些帝王破国亡家的后尘。  相似文献   

12.
段会杰 《承德师专学报》2002,22(3):17-18,23
乾隆撰写《避暑山庄后序》,目的是回顾康熙肇建山庄和自己扩建、续建的目的在于“习武绥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团结,后世子孙勿忘记此一宗旨,提醒大臣们记住这个道理,规谏后代君主遵守这一祖制。  相似文献   

13.
澹泊敬诚额四联四“澹泊敬诚”,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以外之第一处景观(按《热河志》排列顺序),其正殿建于1711年(康熙五十年),1754年(乾隆十九年)用楠木改建,俗称楠木殿.清代皇帝在避暑山庄举行重大典礼均在此处.“澹泊敬诚”这组建筑的前面,正对避暑山庄的丽正门,左右有方亭及配殿.穿过后殿以及再后的十九间照房,就是皇帝的寝宫,即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烟波致爽”.康熙为正殿题额曰:澹泊敬城“澹泊敬诚”,意思是恬静寡欲,谨慎真诚.扬雄《长杨赋》说:“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通“疲”)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康熙吸取扬雄“澹泊为德”的内容题写此额,并悬挂在避暑山庄正殿上,其目的是向前来朝见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表示他不想煊耀武力,更不想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而是与他们真诚相待.可见,“澹泊敬诚”额蕴含了孔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康熙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以团结为主的基本精神.乾隆即位后为楠木殿书写楹联三副:其一:先泽志钦,承宵衣旰食;民依心切,念春雨秋晹.其二:四面云山契仁寿,万家烟并验民和.其三:祖训式钦思日监,天行惟健体时乘.  相似文献   

14.
郭季 《老年教育》2011,(2):15-17
乾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15.
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先后用了近80年时间(1713-1792),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外,建造了融合我国各民族宗教建筑风格的寺庙,大约30座左右。这些寺庙的门殿、廊柱,均有康熙、乾隆皇帝御制的匾额和楹联,避暑山庄内外寺庙楹联共计95副。这些作为御用寺庙组成部分的额联,蕴涵佛教诸多内涵。有的反映了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渊源关系;有的展示了佛经教义中的扬善惩恶观念,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多做善事,功德圆满及以德报怨和因果报应等佛教思想观念,用以教化民众。乾隆认为这些思想,有助于引导民众安分守己、服服帖帖做清政府的顺民,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犯上作乱,这有利于维护大清江山的稳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16.
纪连海 《高中生》2011,(16):20-21
话说乾隆五十九年,乾隆终于忍不住了,他一定要立太子了。为什么立太子?乾隆刚当皇帝的时候就保证过,他当皇帝的时间一定不能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康熙爷当61年,他不能超过60年。乾隆五十九年,他就当皇帝60年了。雍正死的那年他就当了一年了,但那是按雍正年号记载的。乾隆五十九年他已经当了60年皇帝,按照规矩他应该选太子。他这个太子应该在哪天之前选出?旧历的十月初一。这天是鬼节,在这一天之前,一定得公告天下新皇上是谁。在这一  相似文献   

17.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恰好被乾隆皇帝听到。乾隆怒问纪晓岚:“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若能讲出道理.可免你一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避暑山庄名之以山,而趣于在水。水以万种形态造就出天地间无数美景,水又给万物以生机。康熙乾隆二帝借水集华夏名景于一园,水是山庄美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清代十二位皇帝,除后期的同治帝和年幼的宣统帝没有多少政绩外,其余的皇帝均比较勤政,都有一番或大或小的作为。尤其是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连续六位君王,都是有雄才大略的明君。究其因,这与清代严格的皇室教育、独特的皇位传承制度以及贯穿始终的内忧外患等因素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丽正门额一 “丽正门”是乾隆(清高宗弘历)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原来此门偏东,经乾隆改建,定于现在的地方,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宏伟宽敞的宫门,筑门楼三间,朝南。门前有红照壁,还有一对石狮子雄踞于大门左右。门内东西各有官员们等候皇帝诏见的朝房,正对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五间门殿,上面悬挂着康熙御题“避暑山庄”匾额。再往里去,就是清帝接见文武官员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首领的正殿。每年夏秋之际,清帝来山庄避暑时,蒙古各部藩王都到这里来述职朝见,他们走进避暑山庄正门时,犹如拨云见日般欣喜欢快,乾隆为此门题额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