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而优质的网络课程是学习得以有效、顺利进行的前提性保障。然而,网络课程的开发已远远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开发,此时,如何构建优质的网络课程就成为网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的瓶颈。本文借助软件工程学中的构件理论,从开发者的角度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复用进行了重新探讨,以期为网络课程探寻新的开发方式,提高网络课程的开发效率和复用程度,进而为网络学习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作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正在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与此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这两既为我们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德育工作创造性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让网络德育工作更有效地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已经成为世纪之初展现于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因特网,借助经济全球化和商业扩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甚至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如何认识网络生存方式,如何帮助人们适应网络生存方式,已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至今,德育工作者们已分别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对网络德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理论上的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与实施途径,德育必须落实在课程中,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是,这一话题如今有了新的内涵和价值。因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努力构造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为这一体系的构建作有益的探索和试验。新的德育课程投射在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与实施途径,德育必须落实在课程中,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是,这一话题如今有了新的内涵和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努力构造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为这一体系的构建做有益的探索和试验。新的德育课程投射在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聚焦于德育的有效性,正显示着课程的德育张力,也引起我们诸多的追问。  相似文献   

6.
网络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具有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张力。但是,作为新教学技术手段的网络与旧的教学理念之间还存在冲突。也就是说,网络虽然提供了技术上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教育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却束缚着网络教学的发展,尤其是人们对网络课程的概念、教学方法,网络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本文就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审视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徒结对,我们不难发现,师傅和徒弟同样面临着源自新课改的困惑与挑战。于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结对,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高校网络德育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兴起和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应然的德育模式。在实然性上,虽然高校德育在理论上认识已经到位,但在实践层面上还没有落实到位,网络德育的方式、内容、评价体系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效性也不突出。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 ,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德育工作者应确立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 ,淡化教育者的主体身份 ,以网络信息传播和信息监控的行为方式 ,有效实现与学生平等的互动教育。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 ,建立一支既具有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又善于运用网络工具从事管理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是当务之急。同时应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一线教师特别是“两课”教师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学 ,使之成为计算机等级考核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电脑普及,因特网的崛起,"上网"已成为社会上最时髦的用语,小学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也越来越多的面临着来自网络的挑战。网络德育,已然成为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付之实践的德育新课程。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学校及时调整思路,迎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恢复发展期、深化改革期和超越创新期。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走过的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课程的价值导向上,从关注个体政治品质向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转变;在德育课程类型上,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向关注情感体验的回归生活课程转变;在德育课程教材呈现的语言上,从成人化的表述方式向尊重儿童的对话方式转变;在德育课程评价上,从侧重甄别向侧重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审视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徒结对,我们不难发现,师傅和徒弟同样面临着源自新课改的困惑与挑战。于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结对,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并被赋予新的内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吴小强 《成才之路》2010,(23):14-14
新的世纪已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新的环境”。据调查,学生是我国接触、使用和受网络影响最广的人群。对学生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导向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给校园德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形式就是写教案。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正在强势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从教育环境到教育理念,从教学模式到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而这一系列的改变必定集中体现在教师备课中,催生新的备课理念和备课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价值多元化的形势下,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新的要求。本文旨在从中学德育课程的建构、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开放型德育网络的建立及德育生活化的实践诸方面,探索中学德育新课程的价值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时下,不少省市中考将思想品德学科列为考查科目,退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中考。究其原因:一是强调思想品德不是考出来的,不需要通过考试方式来检验;二是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能使品德教育落到实处。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认为思想品德退出中考应当缓行。思想品德退出中考弱化了德育功效。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显然,这门课程肩负着巨大的德育功效。但在现实中,不少学校秉承质量就是升学率、素质就是高分数等错  相似文献   

17.
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课程建设是个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作者针对传统德育课程的缺陷,比较中外德育课程的得与失,提出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这一新的课程体系由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体制意义上的德育课程、气氛意义上的德育课程、隐性的认识性德育课程和隐性的活动性德育课程组成。  相似文献   

18.
李凯 《中小学电教》2009,(12):27-27
<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正在催生着一种新的艺术门类——多媒体艺术。许多人认为这种艺术门类的最大特点是:传统意义上的各种艺术形式、种类的创作、欣赏、传播与数字处理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多媒体技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意义上,建立在"应然状态"理性表述基础上的高中政治课程,把德育教学过程简单归纳为封闭、单一的灌输与接受过程,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生命意义和自主能动性,背离了教学主体间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交往互动及其所依赖的鲜活、真实的生活世界。当前基础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回归学生生活,构建生活化、人性化的德育课程。高中政治学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也必将对年轻一代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教育可简称“网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网络德育(或称网上德育),简称“网德育”,有网络心理教育简称“网心育”,以此称谓类推,“网育”还包括网智育、网体育、网美育、网劳育等。本文拟就网络教育、网心育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以及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做以简要分析。一、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在1892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课程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