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启事     
为了加强学术规范,提升刊物学术品质,现就投于本刊的学术文章稿件作如下规定:1、本刊呼吁所有投稿作者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本刊也将坚决抵制论文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  相似文献   

2.
“一稿多投”的“板子”不该全打在作者身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作者通过互联网给纸媒投稿时,常常会收到这类的自动回邮:请勿一稿多投,尤其是不要给几个版面的编辑发同一篇稿件,以免造成重稿.我们一经笈现,将停用或慎用该作者的来稿.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杜绝一稿多投重在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认为,治理一稿多投要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加强防范力度;另一方面,要从严处理,加强打击力度。本文就学术期刊如何防范一稿多投,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仁。1增强作者和编辑的法律意识增强作者和编辑的法律意识是学术期刊防范一稿多投的前提条件。学术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从合同法的角度看,作者向学术期刊投稿可以视为一种订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具体过程是,征稿启事是期刊社向不特定的作者发出的要约邀请,作者将稿件投给期刊社是要约,稿件在法定或约定的答复期限内录用是承诺[1]。既然投稿作者与…  相似文献   

4.
为“一稿多投”说几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随着传媒的发达,一稿多投、多发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著作权法》第32条前款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 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显然,多数编辑是反对“一稿多投”的。编辑在选稿的时候,总是要考虑读者的需求。“一稿多投”会直接影响到报社和编辑的声誉。读者不可能知道一篇稿  相似文献   

5.
张海宁  卢怡  张美琼 《编辑学报》2008,20(4):361-361
一稿多投是目前令编辑们比较头疼的事,而且屡禁不止[1].一稿多投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迫切希望自己的稿件尽快被录用[2].目前许多编辑部都开通了网上稿件处理系统[3],对解决一稿多投问题起到了传统稿件处理程序无法与之相比的作用.对此,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不同意“一稿多投”合法化。其理由如次: 1,对作者来说,如若“一稿多投”合法化,那么,作者就有权一稿两投、三投甚至几十投……这样,优质稿件,就可能被刊发数次,十几次甚至数十次,而且,今年被刊发的稿件,搁上几年以后,还可以以“新作”面目再次被循环刊用……这样做的结果,明显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也不利于激发作者不断进取的精神。各国出版界也未见此先例。 2,对报刊编辑来说,如果“一稿多投”合法化,各编辑部所收到的稿件将几倍、十几倍地大幅度增加。这对于经常叫嚷“人手不足”的大部分编  相似文献   

7.
说到将一篇稿件同时投给多家新闻单位的做法,许多通讯员都知道这是不对的,所以他们大多能自觉把关,不一稿多投。但是,给同一家新闻单位一稿多投的情况在不少通讯员中仍存在,他们经常将同一篇稿件同时寄给同一家新闻单位的几个部门或几个编辑,以求“广种薄收”。这种“一稿多投”的做法,引发了不少弊端。首先,这是对新闻单位及编辑不尊重、不信任的表现,而且也是对自己稿件缺乏应有的自信;其次,会给编辑工作带来麻烦,造成重复编稿、无效劳动,还容易造成重复刊登;再次,这样做,容易使通讯员滋长投稿不严肃以及碰运气、投机取巧等不良风气。实际…  相似文献   

8.
曹莹 《新闻传播》2004,(7):51-51
在报纸中,编辑工作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报纸的质量和宣传效果。稿件来到编辑部,都要经过编辑处理,同一篇稿件,不同的编辑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正是由于处理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稿件见报后产生的不同的社会影响。而决定编辑处理稿件方式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编辑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现在不少通讯员对“一稿多投”说法不一,有人赞同,有人否定。“一稿多投”的现象很多。请问:究竟“一稿多投”对不对?什么样的稿件可以“一稿多投”,什么稿件不能“一稿多投”? 湖北襄樊市 戴幼南 戴幼南同志: 凡稿件不允许一稿多投,这是新闻单位和书刊出版部门的规定。“一稿多投”的做法违犯了这个规定,很显然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经常发生“一稿多投”的现象,有的同志搞“一稿多投”,是存有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心理,有的通讯员在来稿中还把自己某篇稿件被多家  相似文献   

10.
郭伟 《编辑学报》2016,28(5):470-473
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一稿多投”被诟病已经.在编辑实践中,通过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稿件追踪”平台能够及时发现疑似“一稿多投”稿件,利用平台提供的4个追踪参数,结合与作者、送检单位沟通的方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一稿多投”行为.统计分析86篇疑似“一稿多投”稿件的追踪参数,总结多次送检稿件的检测规律,尝试提出“一稿多投”行为的辨析策略,并就在稿件追踪、“一稿多投”辨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出建议,以期能够利用“稿件追踪”平台为编辑出版单位防范、辨析“一稿多投”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有家工人类报纸的一位言论编辑,每次在给来稿作者的回邮中都如是道:××报言论编辑××回复谢谢赐稿!提倡‘一稿多投’,免得‘专投’耽误文章发表。一稿多投现象,本是令媒体编辑最感头痛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2.
时下我们通过互联网给纸媒投稿时,常常会收到这类的自动回邮:请勿一稿多投,尤其是不要给几个版面的编辑发同一篇稿件,以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报纸编辑和稿件作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本文在分析报纸编辑与作者沟通障碍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失衡的天平-关于“一稿多投”现象的合理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著作权法》颁布前的《图书期刊管理版权保护试行条例》中规定:“向国内期刊投稿,可以不签定合同,但作者不得一稿多投;期刊应在收到稿件后30天内通知作者是否采用,如过期不通知作者,作者可另行处理。”对于“一稿多投”持鲜明的反对态度。此后颁布的《著作权法》虽没有“不得一稿多投”的字样,但仍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这一规定对报刊社和作者都提出了义…  相似文献   

15.
本刊声明     
本刊系学术研究期刊,倡导原创,注重首发,拒绝一稿多投。凡赐稿本刊,请注明专投《新闻与传播研究》。如发现所赐稿件为一稿多投,本刊三年内将不再选用其作者的任何来稿。凡赐稿本刊,请遵循《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详见本刊封三。本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编辑流程较长,半年内未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对稿件自行处理。凡经本刊采用的稿件,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对其图文作品行使网络传播、图书出版等再使用的  相似文献   

16.
报纸编辑组稿的创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编辑组稿,既体现的是报纸的思想和导向,也体现出编辑的意图,是编辑对作者稿件的一种再创造,是在作者对报道素材已经进行反复酝酿、构思、修改的基础上,由编辑进行精心选择、删繁就简、精细加工的深化、美化过程,需要发挥编辑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使稿件增色,使版面增彩,进一步感染读者,提高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报纸编辑组稿,既体现出报纸的思想和导向,也体现出编辑的意图,是编辑对作者稿件的一种再创造,是在作者对报道素材已经进行反复酝酿、构思、修改的基础上,编辑再进行精心选择、删繁就简、精心加工的深化、美化过程,需要发挥编辑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使稿件增色,使版面增彩,进一步感染读者,提高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稿多投,是编辑、作者,读者经常议论的话题,究竟怎样看待呢?我专门请教了陕西省新闻研究所一负责同志,他讲,理论上没有一稿多投之说。不过,文艺稿不要一稿多投,原因是读者看了重复稿件会对作者产生反感情绪。自然,好稿子可以用文摘的办法投寄给其它报刊、杂志,也有稿费。一位经常在报社发文章的老通讯员说,文艺稿不能一稿多投,我赞成,除下文艺稿,其它新闻稿可以同时在不同级别的报纸、杂志投寄一次(不含电台)的做法,理由如下: 一、重要新闻只投寄一家,因种种原因未被采用,就会使稿件失去时效性、比如,我春节期间写了一篇言论《红包效应》,反映某国营大厂春节前厂长给中层以上干部发红包的事儿。这不仅给广大职工群众泼了冷水,而且在干部中也因红包高能低能之分造成了不应有的困惑,直接挫伤了广大干部和工人群众的积极性。该厂去年二月份完成生产任务占月计划91%,今年同期完成任务只占月计划40.5%,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9)
防止重稿现象文/四川·人可报人要看报,这本不成什么问题。然而,有的编辑同志不注重看自家报纸,工作上出现了纰漏。某地方报纸今年上半年连续刊登了5篇重稿,这是因为,有的通讯员刊稿心切,稿件寄到报社后,过了几天未见登出,便又重寄一份给有关编辑。结果造成同一...  相似文献   

20.
报纸编辑工作很重要,它对提高报纸质量,办出一流报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每天面对四面八方的大量来稿,如何选择这些稿件,修改和编排这些稿件,可以衡量出一个编辑的水平如何,素质高低。好的报纸编辑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新闻稿件作出准确的判断,会巧妙地将自己的编辑思想渗透在选择、编排的稿件中,将最生动、鲜活的新闻佳作呈现在读者面前,吸引读者的视线,从而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