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语文教科书识字量大,识字难,识字教学也就更难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认字兴趣,使认字教学情趣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识字是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一些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识字教学目标单一、方法单调、语言实践的环境缺失等问题,影响了课堂效率,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生活语文如何在关注实用性、生活化的同时,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认为要让智障学生多认字、识好字,提高识字能力是关键,让识字教学回归语文的本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贯穿了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优势是使学生能在入学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借助拼音提前阅读、提前作文,寓识字于阅读写作之中,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忽视了认字、写字教学。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认字容易写字难。经测试三年级学生人均识字2415个,最多的识字2919个,而会写、会用的字只占总识字量的37.4%。(2)学生在习作中同音字互相代替、形近字混淆、错字较多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4.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认字。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数学教师身兼“识字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双重任务.对课堂数学知识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最麻烦的是学生在独立解题时.需要教师逐字逐句逐题地帮助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开展“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与研究”个人课题活动.采取了在数学情境中让学生自主识字.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识字量大,识字难,识字教学也更难了。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对低年级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教会识字方法,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主动化。  相似文献   

6.
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过去我教识字是带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认读、领读、齐读、组成词儿读。这样做,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力,当时记得,过后易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从指导识字方法入手,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借助汉语拼音和字典,指导学生自己认字。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自己是能够认字的。我们作过调查:我们请了一、二年级的十位小朋友,叫他们每人认读五、六年级《难字表》的十个难字,结果总共才读错一个,声调未读准两个,正确率是百分之九十  相似文献   

7.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和思维方法上,严格进行训练,让学生根掘识字规律,触类旁通,养成习惯,形成能力。低年级语文教材的识字编排分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集中识字,另一部分为分散识字,即随课文识字。无论是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都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理解字义,并且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逐步达到独立识字。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三步识字法,即简单易学的字放课前预习,在课堂上检查学习情况;难掌握的字教师在…  相似文献   

8.
教书识字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尽量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如何真正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走进字宝宝的天地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用以下几种方法识字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我想说:"多认识字,早阅读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大千"字"界里想认字、会认字、多认字呢?一、激发识字兴趣,让学生"乐"学在人际交往中,最容易记  相似文献   

10.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针对第一学段"多认少写"的要求,怎么样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呢?笔者认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趣"字很重要,要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认读,这样才能使识字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规定,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是363个(低限),会书写的字160个(北师大版)。此外还提倡不间断地培养学生没有数量限制的渗透性识字能力。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认字、识字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立足课内,放眼课外,把认字、识字的领域拓宽至学生所接触到的广阔丰富的生活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种增加识字量的新方法———识字袋。即让每个学生每天从废报纸、杂志及广告上认字、识字,搜集剪下新识的字贴在识字本(卡)上,将识字本(卡)按一定的标准归类,然后分装在袋子里…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识字,这也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认字才有可能进行阅读、写作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受过一定的认字教学,也认得一些字。到了小学阶段,接触到的字会更多,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背诵。而老师面对认知能力并不高的学生,也需要依靠一定的办法教会学生更高效地认字。主要探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读音认字等基础知识的讲解;第二部分主要讨论阅读对于学生认字的帮助;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一定数量练习的作用;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总结全文,表明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3.
崔军华 《中国教师》2009,(16):19-20
识字是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改革以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加大。学生识字难,记字更难,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对识字失去兴趣,对语文也就失去了兴趣。所以,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积极主动地识字,  相似文献   

14.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针对第一学段"多认少写"的要求,怎么样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呢?笔者认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趣"字很重要,要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认读,这样才能使识字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25):57-58
文字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是承载语言,承载思想的图形符号,尤其是中国的汉字不仅承载了一种语言和思想,更承载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爆发期和关键期,生活中大部分的常用汉字都是在这个阶段学习的,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读写背,需要有创新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让低年级学生能快速认字,准确认字,认更多字。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幅增加,识字时间也提前了,并且实行认字和写字分开。要求认识的字多,会写的字相对少一些。识字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谚语、对子、儿歌、谜语;数字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等。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根据以上特点,我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我设计学生识字时让学生快乐、自主地识字,把形式多样与内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要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该学段的认字量占到了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这个数字足以证明低年段识字任务的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完成听说训练的同时完成识字任务,显然是个矛盾点。陶行知为此提出了要关注生活,从生活入手,识字生活化的观点。那么如何弥补课堂识字的不足呢?笔者认为,要找准生活识字的根,架起识字的桥,在学以致用的生活场中进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是必要的。“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这个论点早已被低年级教师所接受,在教学实际中往往把识字作为“唯一”的任务。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40分钟一堂课尽在识字上花工夫,忽视或挤掉其他的训练,让学生大量、机械、重复地认字、抄写,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19.
黄永红  刘雪梅 《辅导员》2010,(13):97-97
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识字,而识字过程往往比较枯燥乏味,我们努力把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挖掘生字中隐含的"趣",引导学生在"趣"中认字,在"趣"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志芳 《小学生》2011,(4):27-27
新课程的推行,老师们普遍反映新教材识字量大,甚至在期末考试时许多学生识字量达不到要求怎么办。他们的担心有道理,但是应该看到,传统的评价观是引起这种看法的重要原因。一说到认字,总要让孩子一个一个地认字,一次认几百个字,谁受得了?大人们还经常提笔忘字,为什么要让孩子们那样去认字?一个一个单独的字,没有语言环境,是让学生背电话号码吗?其实识字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