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用“加减凑整法”计算两位数乘法 ,比较简便、迅速。其方法是 :两个因数相乘 ,可以从一个因数上减去一个数 ,减去的数加到另一个因数上 ,将其中一个因数减成整十数 ;或将另一个因数加成整十数 ,再把加 (减 )后得到的两个数相乘 ,最后加上原来两个因数与加成 (或减成 )的整十数之差的积。例如 :1 . 86× 67=( 86+7)× ( 67-7) +( 86-60 )× ( 67-60 ) =93× 60 +2 6× 7=5 5 80 +1 82 =5 762或 86× 67=( 86+4 )× ( 67-4) +( 90 -86)× ( 90 -67) =90× 63 +4× 2 3 =5 670 +92 =5 7622 . 83× 76=89× 70 +1 3× 6=62 3 0 +78=63 0 8或 83…  相似文献   

2.
6、奇妙的完全数。 1、2、3是6的约数,而6=1+2+3,像6这样的数叫完全数,一般说来,如果一个数等于它的因数(除去本身)的和,那末这个数就叫完全数。 除6外,还可以发现28=1+2+4+7+14,即28等于它的因数(除去本身)的和,所以28是完全数,还有496=1+2+4+8+16+31+32+62+124  相似文献   

3.
完全数问题古希腊人认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之和等于它自身的数叫完全数。如6的因数有1,2,3,且6=1+2+3;又如28的因数有1,2,4,7,14,且28=1+2+4+7+14;还有496等都是完全数。迄今所知道的完全数都是偶数,但尚无人能够证明任一完全数必为偶数。费尔马大定理著名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费尔马(1601-1665)在一本书页边的空白处写道:“如果 n 是大于2的数,那么没有三个整数 a、b、c 能使 a~n+b~n=c~n 成立。我已经找到一个奇妙的证明,只是这页边太小了,写不下。”直到他去世以后,这一记述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亲和数是指一对正整数,它们各自等于对方所有因数之和,例如数220和284即为一对亲和数.220=2^2&;#183;5&;#183;11,其因数之和为:1+2+4+5+10+11+20+22+44+55+110=284;284=2^2&;#183;71,其因数之和为:1+2+4+71+142=220.毕达哥拉斯认为,这样一对数的关系符合“友道”,所以叫做亲和数.公元300年左右,希腊人伊安布利霍斯对数学家尼科马霍斯《算术入门》一书的注释中,记载了见诸文字的最早的一对亲和数220和284.  相似文献   

5.
由20=2~2·5,知20有(2+1)(1+1)=6个正因数,分别是1,5,2,10,4,20。它们的正因数的个数分别是 d(1)=1,d(5)=2,d(2)=2, d(10)=4,d(4)=3,d(20)=6。从而20的所有正因数的正因数个数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九年义务教材开辟的“猜一猜”专栏为例 ,浅谈在处理这些习题时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培养运算能力运算能力 :掌握一定的算理 ,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例 1 .看下面几个算式 :2 1× 2 9=60 9;2 3× 2 7=62 1 ;2 5× 2 5=62 5。注意到每个式子左边的两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相同 ,个位上的数的和是 1 0 ,找出上面三个算式中的规律 ,再算一下 :(1 ) 2 2× 2 8;   (2 ) 2 4× 2 6;(3) 33× 37;   (4) 4 5× 45。(代数第一册 (上 ) P1 7)分析 :观察上面三个算式发现规律 :前面的数 6是 2× (2 +1 ) ,积的末两位上的数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6~28页例3、例4。【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你能列举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吗?生:1伊12=12,2伊6=12,3伊4=12。师:像这样1、12、2、6、3、4就是12的因数(板书)。我们就是这样一对一对找一个数的因数。二、教学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师:(出示作业纸)请你求出这些数的因数:1、2、3、4、5、6、7、8、9、10、11、12。  相似文献   

8.
问题:按规律排列的一串数:2,5,9,14,20,27……求这串数的第2006个数是多少?这是一道求数列(一串数)中某项(某个数)的巧算题。其特点是已知它的前6项a1、a2、a3、a4、a5、a6,要求第2006项a2006等于多少。解题的关键是先找出第n项an与序数n的数量关系,并熟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公式: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可以这样思考,先把前6项从第二题起拆开写成和:a1=2,a2=5=2+3,a3=9=2+3+4,a4=14=2+3+4+5,a5=20=2+3+4+5+6,a6=27=2+3+4+5+6+7。于是找到规律。规律:数列第n项an等于n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第一个数(首项)是2,最末一个数(末项)…  相似文献   

9.
[病例1]判断:因为28÷4=7,所以28是倍数,4是因数。( ) [病症]因为28÷4=7,所以28是倍数,4是因数。(√) [诊断]因为“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互相依存的概念,所以在说“倍数”和“因数”时必须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不能孤立地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因为28÷4=7,所以28是4的倍数,4是28的因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以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一些习题为例,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革解题教学,使其充分体现数学的魅力,谈点看法。[案例一]你还记得“142857”这个有趣的数吗?142857×1+857142=摇142857×2+714285=142857×3+571428=142857×4+428571=142857×5+285714=142857×6+142857=一般做法是让学生观察各算式中数字的特征并用计算器计算,得出六道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同(都是999999)就完事了。[适当开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多向思考,认真比较。发现下列规律:1.六道算式第一加数中的一个因数都是142857,另一个因数依次为1、2、3、4、5、6;第二加数都是由1…  相似文献   

11.
第十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第一试第25题:题目已知1260a2+a-6是正整数,则正整数a可取.分析1由1260=22×32×5×7知,1260的因数个数为3×3×2×2=36.a2+a-6=(a+3)(a-2),a+3比a-2大5.设a-2=r,则a+3=r+5.这样r和(r+5)都是1260的约数.∵1225<1260<1296,∴35<1260<36.由此知0相似文献   

12.
汉字换数     
1.在下面算式中“我、是、小、学、生、好”分别代表1~9这九个数中的一个数。请你把式中汉字换成数字,使算式成立。我是小学生×好生学小是我2.下面算式中的八个汉字分别代表1~8这8个数,请你把每个汉字对应的数字找出来,使两个等式都成立。努+力+拼+搏=建+设+祖+国;努×努+力×力+拼×拼+搏×搏=建×建+设×设+祖×祖+国×国。筌汉字换数答案:1、21978×4=87912;2、1+4+6+7=2+3+5+8;1×1+4×4+6×6+7×7=2×2+3×5×5+8×8。汉字换数@东春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与学具:小黄花(6朵)、正方形(12个)、圆形(20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投影出示)。 3+5+4 18+2+3 4+5+2 6+2+7 2.板算:2+2+2+2= 3+3+3+3= 4+4+4= 1+1+1+1+1=板算后回答: (1)加法算式中的这些数(指加数)叫什么数? (2)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待点?(板书:相同加  相似文献   

14.
设十位数为a_0a_1a_2…a_9,由条件可知:a_0+a_1+a_2+…+a_9=0×a_0+1×a_1+…+9×a_9, ∴a_0=a_2+2a_3+…+(K-1)a_k1+…+8a_9。①若a_0=1,则a_2=1,a_3=a_4=…=a_9=0。此时十位数中0的个数7≠1=a_0,与题意矛盾。同理,当a_0=2时,因为a_2≠0,只能是a_2=2,a_3=a_4=…=a_9=0,此时,十位数中0的个数7≠2=a_0,与题意矛盾。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从自然数1、2、…、n中每次取出r个相乘(r≤n),积无重复也无遗漏,然后求和。如l·2·3+1·2·4+1·3·4+2·3·4=50。用纷号表示,就是求∑ a_1a_2…a_r,(i,j=1,2,…,r),a_i=l,2,…,n a_i(?)a; 略作∑a_1a_2…a_r,。同样,我们用∑a_1~ka_2…a_r-k+ι表示因数有重复的r个自然数的积的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1,(8):60-60
方向算式T=0;W=1;H=2;A=3;O=4;S=5;N=6;U=7;E=8;R=9。算式为:8350+1850+54702=64902。找规律除了两边上的圆圈内都是1外,其他各圆圈内的数都是由它左上角的数加右上角的数乘以所在斜列的序数得来的。即A=7+63=25,B=1+152=31,C=10+15=15。  相似文献   

17.
在一本奥林匹克数学书中有这样一道趣题 :图 1将 0到 9这 10个数字分别填在图 1的 10个黑点处 ,使相邻两数的乘积加 1都是完全平方数 .分析与解 我们用枚举的方法 ,凑数如下 :0× 1+1=12 ,0× 2 +1=12 ,… ,0 × 9+1=12 .又 1× 3+1=2 2 ,3× 5 +1=4 2 ,5× 7+1=6 2 ,7× 9+1=82 ,且 2 × 4 +1=32 ,4 × 6 +1=5 2 ,6 × 8+1=72 ,还有 8× 1+1=32 .图 2由此我们可得图 2 .仔细分析一下上述凑数的结果 ,发现如下三个有趣的性质 :(1) 0乘以任何数a再加 1,总是完全平方数 1:0 ×a +1=12 ;(2 )相邻两个奇数的乘积加 1是完全平方数 ;(3)相邻两个…  相似文献   

18.
奇妙的“9” “9”这个数,特别奇妙,它与任何数相乘所得积的各位数字之和,必定等于9。 例:9×2=18 1+8=9 9×5=45 4+5=9 9×3=27 2+7=9 9×6=54 5+4=9 9×4=36 3+6=9 9×7=63 6+3=9 它并非仅限于1——9的数相乘。它与任何数相乘,所得积的各位数字之和都等于9。(如果积的各位数字相加之和不等于9,而是两位烽或多位数,可  相似文献   

19.
巧求完全数     
如果一个正整数的小于它自身的所有正因数之和等于它本身 ,那么 ,这个数叫做一个完全数 .例如 ,6的小于它自身的所有正因数之和为 1 2 3=6 ,所以 ,6是一个完全数 .可以验证 ,6 ,2 8和 4 96是小于 10 0 0的完全数 .将这几个数分解后得 :6 =2× 3=2 2 -1× (2 2 - 1) ,2 8=4× 7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纯小数在实数集合中,零和1是两个重要的界数,我们把介于这两个界数之间的数,即小于1的正数称为纯小数。解某些题时,需要用到纯小数的概念。例1,设1/(4-15~(1/2))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求证:(a+b)(1/7a-b)=1。证明:∵1/(4-15~(1/2))=4+15~(1/2)。有 3<15~(1/2)<4。从而 0<15~(1/2)-3<1。∴ a=4+3=7,b=15~(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