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是古希腊悲剧艺术的美学概括。本文从悲剧情节的取材、情节与悲剧人物的关系、情节结构原则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对其作了系统论述;对于悲剧取材大家族的苦难,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突转、发现与悬念等问题,作了新的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朱光潜先生早年留学国外时写作的第一部英文版论著《悲剧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有益的初探,并对悲剧与审美的关系,悲剧心理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悲剧的角度来审视《儒林外史》.笔者认为小说写了两个悲剧:一个是一代文人的命运悲剧,另一个是作者的理想悲剧.文中深入地分析了这两个悲剧的表现形式,造成悲剧的原因,悲剧的实质,两个悲剧之间的关系,以及两条悲剧线索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常小静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5):53-56,65
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长篇小说《马语者》中充溢着极为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文本中多重层面的悲剧来表现的,如身份悲剧、社会文化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等。并且,这种悲剧意识和当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思考。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也对这些悲剧的救赎之道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看,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如王国维所说,乃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晴雯的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6.
从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看,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如王国维所说,乃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晴雯的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是欧洲近代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巨作中的经典。悲剧客体的庄严、悲剧感受中的庄严、悲剧审美客体关系的庄严反映了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从伦理角度看,哈代<还乡>中主要人物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时对伦理原则的违背所导致的矛盾.姚伯太太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违背了代际伦理原则,束缚了儿子克林与侄女朵荪的自由意志,不仅导致了她与克林之间的亲情悲剧,而且对克林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朵荪成为一桩悲剧婚姻的无辜受害者.游苔莎与韦狄在处理各自的家庭关系时则置婚恋伦理于不顾,双双招致了殒命之灾,从而导致了各自夫妻关系的解体,给两个家庭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7,(4):56-62
日神与酒神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二者持续不断地斗争和间歇性的同盟与和解导致了悲剧的诞生。酒神精神在悲剧的诞生、死亡与重生过程中占据主导性。酒神是悲剧舞台的永恒主角,它戴着日神的面具说话。日神是酒神永恒生命意志的个体化显现。日神与酒神构成了一种二元性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体现了个体性与普遍性、明晰与混沌的对立,并最终指向有限的死亡悲剧与永恒的生命意志。  相似文献   

10.
悲剧,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于悲剧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单从理论上争论是不能解决的,因为悲剧不仅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更有源泉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探讨生活悲剧和艺术悲剧的关系,正确地解释悲剧在社会主义时代存在的原因及其发展的远景。本文拟侧重从艺术悲剧和生活悲剧的关系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关于悲剧的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美学的进程。他对悲剧的定义是与他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与其悲剧理论的关系,既可看出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思想内涵,又可看出一般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特定作品与作者整体思想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有影戏之说,戏与影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探讨戏曲唱段与电影悲剧之间的这种关系,首先要洞悉电影内外人物的命运悲剧,假以戏曲唱段的参与,可以从性别置换和性别认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潜藏于命运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人物的性格悲剧,常常表现为同性之恋与异性之爱的纠葛。电影中的戏曲唱段与电影中人物悲剧的形成之间有着内在的结构和纹理,本文试着通过对戏与戏、影与影、影与戏的探讨,发现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造成这些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悲剧理论的童年时代,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系统化的悲剧理论,为悲剧下了明确的定义,分析了悲剧的产生与作用。对于悲剧情节发展的根源,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过失说”,悲剧故事的展开和悲剧人物的结局,其原因并不在于上天早已安排的命运,而是悲剧人物本身的行为过失所致。文章从悲剧人物“过失说”提出的背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的缺失和“过失说”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论述亚里士多德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4.
鲁贵是曹禺悲剧《雷雨》中一个"二丑"似的喜剧人物,他的喜剧行为影响了其他人物的悲剧命运,推动着悲剧冲突向着更加悲剧化的方向发展。曹禺对鲁贵喜剧形象的塑造,由于把握了典型的人际关系,把握了渗透于这种关系之中的悲与喜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大大加深了《雷雨》的悲剧底蕴,强化了《雷雨》的悲剧特色,显示了曹禺戏剧艺术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5.
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的审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悲剧与命运的关系成为历代美学家研究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向.命运观在古希腊悲剧中不是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而是作为审美因素表现出来的.完整性和必然性是古希腊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关注个人的命运及其在历史境遇中的生存,是古希腊悲剧一以贯之的精神.古希腊悲剧以命运幻象表现人类生存之谜,显示了人类对自身生存之谜永远探求的精神以及这种探求行为孤立无援的伟大.  相似文献   

16.
王琦瑶的悲剧蕴含了作者对宿命与命运关系的思考。小说中多次出现关于王琦瑶人生悲剧的预兆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旨在向读者暗示王琦瑶的命运早已被宿命决定。王琦瑶的悲剧折射了作者对当代上海都市怀旧文化的批判。为此,小说有意安排了王琦瑶与老克腊的爱情悲剧以及死于非命的情节。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现代戏剧<榆树下的欲望>,<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和<动物园的故事>是三部表现小人物的生活悲剧,其悲剧性有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三部剧作分别围绕悲剧人物展开了悲剧与命运,悲剧与面具以及悲剧与抗争的三重关系.悲剧人物无法摆脱孤独的宿命,是自我的不可抗拒和战胜,更是社会力量对人性的扭曲和倾轧.  相似文献   

18.
叔本华和尼采的悲剧学说是各自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们之间既有继承和发展关系,又有背叛和颠覆关系,可以这么说,尼采的悲剧学说是以叔本华的悲剧思想为基础的,但其悲剧思想里却处处显示着批判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中日比较文学的视野中 ,从多愁善感与倔强的性格特质、感情专一与嫉妒排他的情感特点、不平等的情爱关系和悲剧命运的实质三个层面比较、分析和论证了道纲母和林黛玉这两个中日悲剧女性形象的同中之异 ,剖析了古代社会女性的心理特征和不平等的情爱关系 ,揭示了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实质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春作为贾家女儿的佼佼者,其悲剧有其独特的特点.她的庶出身份导致了与生母的畸形关系,她的高才大志在末世现实中无法施展,最后终于无力摆脱远嫁的命运.探春的悲剧是当时残酷的封建等级、宗法制度造成的,是一出典型的社会悲剧、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