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婕 《山东教育》2005,(3):48-49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性质体现在宏观变化上,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微观知识则是理解性质、把握变化本质的基础与依据,而化学符号则从微观层次简明地表达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连接宏观和微观的中介和桥梁。这样,在化学学习中,学习者心理上就形成了对物质所特有的三种表征形式: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物质的性质体现在宏观变化上,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微观理论则是理解性质、把握变化本质的依据,而化学符号则从微观层次上科学、简明地表达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连接宏观与微观的中介。这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端。学习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不仅从宏观上揭示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而且为进一步理解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了事实材料,从而使学生把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性质体现在宏观变化上,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微观知识则是理解性质、把握变化本质的基础与依据,而化学符号则从微观层次简明地表达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连接宏观和微观的中介和桥梁。这样,在化学学习中,学习者心理上就形成了对物质所特有的三种表征形式: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这三种表征形式之间不应是孤立的,而应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因此,建立对化学知识的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者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  相似文献   

5.
表征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心理上的感知反映,它可以是图像的、声像的、动作的、符号的,也可以是语义的、情景的、概念的、意象的和逻辑的。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既研究物质宏观上(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组成、结构,而作为研究和交流化学的工具则诞生了表述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符号。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的一门自然学科,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原因,就要从微观本质进行溯源。由于微观的抽象性,不少学生对“1个氢分子”与“两个氢原子”的微观图示:“〇〇”与“〇〇”不理解,因此,诊断启蒙阶段微观化学认知对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物质的微观模型图在全国各地化学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题中的微观模型不仅能直观、形象、具体地表示微观粒子的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还能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分类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感受物质变化的微观世界.解答微观图示题的关键是通过模型图示展现分子的微观结构,准确确定分子的化学式,要建立起物质的粒子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化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同学们要在一学年的初中化学学习中逐步体会。本文仅就“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知识点进行说明与归纳。 我们知道,化学研究物质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物质的组成”是从宏观角度研究物质,研究的内容包括: 1.被研究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还是由多种保持各自性质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  相似文献   

10.
一、“宏观-微观-符号”培养化学思维1.“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宏观可以展示物质的组成、形态和现象,微观可以说明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微粒的运动,化学符号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容涉及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有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抽象难懂,尤其是农村学生,稍有化学内容的小学自然课因条件限制而没上好甚至没上.到了初二年级,脑子里的化学知识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物质的微观模型图在全国各地化学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题中的微观模型不仅能直观、形象、具体地表示微观粒子的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还能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分类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感受物质变化的微观世界.现结合中考试题进行归类例析,供同学在备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物质微观组成、结构往往是通过一些宏观现象和变化规律去被我们所认识。因此,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是以化学实验为学科基础。研究中学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在这里重点讨论化学实验学习的方式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关系,用于分析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以期有助于我们的化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而且还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认识能力和理解水平的限制,不能把宏观和微观有机地联系起来,难以完成宏观到微观,微观刮宏观的转化,以至学习死记硬背,效果可想而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已成为化学教学中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微观世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利用直观性教具、形象化语言、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本文结合科普短文,习题训练进一步加深体验和思考,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2013,(7):63-64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化学广泛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育人素材。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就可以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控制这些变化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做好化学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可见,在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基础上认识和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任务。掌握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学习方法,并将微粒观纳人自身的认知体系,已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1]。中学化学的五个核心素养也包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可见“微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微观的抽象性,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容易停留在宏观认识上,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多媒体在化学“微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9.
化学三重表征是化学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也是目前化学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通过三重表征的方式教学,将化学知识以宏观、微观、符号表征的方式表示,进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能力。研究中以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为例,从三重表征视角出发,分析了教材中化学实验、物质性质、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并以此探究初中化学教材的开发现状,总结出教师使用教材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重要的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化学实验现象丰富多变,可以全方位地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