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平生交友谨慎,自称“某尝自负平生不妄许人之交,而所交必得天下之贤才”。一旦与人结交友好,不以贵贱生死而改变情愫。欧阳修的朋友,多是正直耿介、才华横溢的士大夫,也有家境贫寒、仕途蹇乖、屡遭贬谪、英年早逝的悲剧性角色,梅尧臣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凡收藏的人,大都有一个斋号. 史树青先生曾经说过:"斋号是一种文化现象,且历史悠久,<晋书.刘毅传>中记载的‘盘龙斋'是我国古代可考的最早的室名之一."古人的斋号多以所居之处、所寓之志、所藏之物和所敬之人命名.收藏家的斋号则重在收藏的内容和品类上.如著名画家吴湖帆因收藏宋拓的欧贴四帧,而榜其居为"欧堂",后又收得珍贵的<常丑奴墓志>而将斋号改为"丑斋".  相似文献   

3.
宋代几位学者在一起谈论各自读书的经验,欧阳修把这内容记录下来.目前,偶然读到这则笔记,很受启发,特将它推荐给各位. 笔记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钱思公在洛阳时,曾对幕僚们说:我平生嗜好不多,只喜欢读书,坐着时便阅经史之籍,卧床休息时就读神话、志怪、传奇、杂说之书,上厕所时则看一些小诗词,可以说是未尝顷刻释卷;谢希深说:宋公垂在史院的时候,每次上厕所,必须夹着一本书,并且在厕所里大声诵读,“讽诵之声,琅然闻如远近”;欧阳修也说:我平生作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谧文忠.庐陵(今江西吉水)人.欧阳修既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献学家,在目录编修、校勘方面作出过较大贡献.曾长期以馆阁校勘之职预修,从事过整理国家藏书和撰修书目工作,如<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等.正是由于欧阳修长期从事校书、修书、著书活动,使他对目录学工作认识更为深刻,其对目录、校勘方法进行了创新,并取得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2002年末,上海博物馆等举办的《晋唐宋元国宝展》中,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书法《欧阳氏谱图序》是其中之一(见影印件)。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据明代宋濂在该书法跋中提到:“欧阳文忠公谱图序作于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一百三十一年后,欧阳修的同乡,南宋丞相周必大把该书法作品与欧阳修于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书写的“夜宿中书东阁诗”联为一卷装裱,至今已近千年。该书  相似文献   

7.
潘江,字蜀藻,号木厓,安徽桐城人,生活于明末清初,是桐城派早期的重要作家和奠基者之一.自幼聪慧敏捷,博览群书,专注于诗和古文,游踪遍及齐岱京楚,四方从游者甚众,海内名流时贤相与结盟,主盟坛席30余年,号为"江左道德文章之冠".  相似文献   

8.
马刘凤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5(4):118-120,122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四岁而孤,随叔父在随州长大。家贫,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其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由于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称船山,湖南衡阳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与黄宗羲(南雷)、顾炎武(亭林)合称为"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严复与吴汝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义群 《历史档案》1998,(4):109-114
严复把吴汝纶视为生平第一知己和最敬重的人,这从他为其写的"平生风义兼师友,天下英雄惟使君"①的挽联中充分反映出来.令其最钦佩的是,吴汝纶虽"旧学淹贯而不鄙新知",以至与旧学决裂而倾倒西学的勇气.吴汝纶则深服严复学贯中西,才艺双全的超人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 采写新闻,最忌淡而无味,散而无神,常常需要"一根筋".有了这根"筋",就会让人觉得有点儿味,有点儿神,有点儿意思. 其实,不光抓新闻要这样,就是写个工作总结、情况报告之类的东西,也得有点"精神头儿". 说得再偏激一点,即便素日说话,也有吸引不吸引人的问题.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换个角度,说到痒处".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办刊     
石平 《传媒》2001,(4):55-56
话说大宋名士欧阳修致仕之后,隐居于滁州琅琊山中,每日里和众弟子饮酒作对,谈诗论文,生活也恬淡自得。只不过致仕之后进项少了许多,加之欧阳修为官清正,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渐渐地也就手头吃紧起来。 一日,论及此事,众弟子撺掇道:“太守平生所学,也不过展示了一二。现今世道太平,是人不是人都兴办刊物。咱们何不也办一刊物,你老任主编,将写作秘笈传之后世,一来可培养文学新人,二来还可挣些酒钱,岂不是好?”欧阳修道:“你等所言亦是。老夫近  相似文献   

13.
“九僧”是宋初的九位著名诗僧。即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字希白,号慧照大师)、南越文兆、天台行肇(号慧观大师)、沃州简长(号知印大师)、青城惟凤(号持正大师)、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僧”的提法,最早见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据《六一诗话》记载,“九僧”的诗作当时已经被编为《九僧诗》集,流传于世,但在欧阳修写《六一诗话》时,已见不到他们的集子,而且“九僧”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欧阳修就只记住了惠崇。欧阳修去世六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司马光在游历万安山玉泉寺时,在一个叫闵交如的进士处得到了《九僧诗集》,其中明确记载了九僧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记述东汉人张芝之草体字迹"号‘匆匆不暇草书'",后世多将此语理解为因时间仓促而来不及或是顾不上使用草书书写,即读作"匆匆,不暇草书".  相似文献   

15.
黎元洪(1864-1928)号宋卿,湖北黄陂人,也称"黎黄陂".是我国民初政治舞台上的匆匆过客,也是辛亥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曾被章太炎先生将其与朱洪武、洪秀全一并赞为"华族三洪".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黄庭坚,号山谷,所以,历代多称"黄山谷".其取号"山谷"的原因,有如下一些记载.<宋史>卷四百四十四<黄庭坚传>云:"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林泉之盛,因自号山谷道人云."此说当本自<豫章先生传>:"公尝游潜皖,乐山谷寺石牛洞之林泉,因自号山谷老人,天下皆称山谷而不名字之,以配东坡云.  相似文献   

17.
程巍 《出版参考》2004,(29):49-49
"工薪阶层"一词缺乏想像力,让人想到中等收入、重复乏味的工作、早晚一趟的班车、循规蹈矩的穿着--它本该是中国真正的中产阶级,但该名号既已被富人抢先注册,它只得聊以为自称"工薪阶层".这个阶层不乏美德,但共平庸性却使它受到自身内部有教养女士的冷落.她们不必在浩浩荡荡的上班人流里消磨时光,往往以文字为业,远比一般工薪阶层悠闲自得,宁可自称"小资".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古树名树很多.大家都知道,天坛公园有棵翠柏号称"九龙柏",北海公园有棵白花银杏树号称"白袍将军",潭柘寺有棵歪脖松号称"遮阴侯".然而有一棵历经元明清三代近千年、号称"酸枣王"的酸枣树,却很少被人提起,就连园林局的一些老领导、老专家,也似乎感到挠头陌生.这棵酸枣王就生长在崇文门东花市大街上堂子胡同14号院内,它历尽沧桑,"委屈"而顽强生活了八个多世纪,至今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9.
丰台区位于北京西南,在商、周时期为蓟和燕国之地,源于"丰宜门外拜郊台"而得名.悠久的历史在丰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卢沟桥是体现丰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之一,一直以其精湛的造桥技术和精美的桥梁建筑艺术而闻名于世,曾被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而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因打响了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枪,而载入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电视新闻传播功能的综合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传播速度的迅及性等特征,一直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而电视文化的大众化、通俗性属性又要求电视新闻工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信息、表述观念、吸引观众.受众期盼着媒体传播的"平等、贴近".因此,"受众意识"渐渐成为新闻人不得不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受众意识的把握程度是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