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隋书·西域传》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隋书·西域传》的体例、所载西域里数和资料来源进行了讨论。认为:按照交通路线,《隋书》所列西域各国编次是混乱的,传文出诸不谙西域事情的编者之手;传中所见西域里数堪与前史印证者不多,说明其有独立的资料来源,可能只是利用了大业三年前获得的数据;在史料来源上,只是依据档案编撰,而无意复述裴矩《西域图记》,同样也没有采用韦节《西蕃记》。  相似文献   

2.
姚莹《谈艺图》系江阴画家吴俊于道光十七年(1837)秋所作。图后诸家题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姚莹在扬州的交游以及《谈艺图》的创作情况,体现了姚莹重视道艺均进以及以天下自任的经世思想,披露了麻溪姚氏与鲁谼方氏世代师承的关系以及姚莹晚年与乡贤往来的一些细节,同时还透视出李鸿章、江云龙、沈曾植、严复等名贤忧患时局的特殊心情。  相似文献   

3.
重释《礼宾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第5课《“海内存知己”》讲到唐朝的对外关系时,配有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礼宾图》。  相似文献   

4.
中古以来,牙喉音及其开合口发生了很多变化,《四声等子》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是前期韵图《韵镜》、《七音略》等的进一步发展,从它们所反映出的音系性质来看,它们在韵图中表现出了不同于《切韵》音系的特点,说明已突破了《切韵》音系的范围,真正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反映了语音的历史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变化,找出其中对应的规律,并分析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始家宜丰"说,源于《太平寰宇记》所引的《图经》,宜丰县认为此《图经》为梁陈时所编撰。但梁陈至唐朝均未见有《宜丰图经》。另据新校《太平寰宇记》,"陶渊明始家宜丰"乃后人窜入之作伪文字。事实上,此说应当是南宋人附会而成。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6,(1):63-68
《禹迹图》是一幅反映宋代地理全貌的地图,在我国地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禹迹图》的关注颇多,取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作者、成图时间、史料价值及其蕴含思想等方面,对《禹迹图》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在深入探索《禹迹图》背后思想和以该图为切入点进行多学科交流等方面尚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7.
《二郎搜山图歌》的作者吴承恩对“猴老”之类的妖魔显然是持批判态度的,而《西游记》的作者受到明代心思潮的影响,在前七回的描写中在肯定孙悟空的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同时,对其因自私欲念的膨胀所导致的放纵也进行了否定和有分寸地批判。这正是《二郎搜山图歌》、《西游记》与阳明心学在反对主体放纵的哲学主张上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1年8月出版,洞窟测绘图的绘制,运用了当时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电脑绘图软件绘制.通过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的绘制,反映出了敦煌石窟考古测绘图绘制方法、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多为宋代的一般服饰,描绘时间以清明时节为主,图中人物的服饰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0.
沈周的《东庄图》是以其好友吴宽的私人庄园——东庄为蓝本的。东庄是园林与村庄的典型结合,《东庄图》中处处具有江南园林的影子。沈周创作《东庄图》并非是对东庄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不拘泥于真山真水,融入想象的意境,显示出超乎东庄境外浓厚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1.
唐代服饰堪称设计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服饰制度上因袭了隋朝传统,在服饰文化上呈现为"中西交融",在服饰形式上表现为"衣带渐宽",凸显出一种"变"与"不变"的精神气度,一个侧面见证和诠释了雍容典丽的大唐文明。唐代服饰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选择,对后世服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服饰图案以其特有的形式显示着大唐的富丽堂皇、壮丽雄伟的文化精神。而唐代女性服饰图案以其形式丰富、华丽精美,它精美绝伦、开放大度对我国以后图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其他国家图案的发展变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锦辞格渊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发展,演进到初唐时在结构形式上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至盛唐时代,则又踵继有了新发展。与两汉魏晋以及南北朝、初唐时代相比,有三个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4.
晋江流域东晋南朝墓葬是研究泉州地区唐代以前区域社会发展与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组合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墓主是西晋末以来南迁的中原汉人,墓葬分布显示出以丰州为中心的聚落结构景观,家族墓地制度流行,社会阶层分化不明显。东晋南朝时期对晋江流域的开发,促进了当地农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泉州唐宋时期成为世界著名的通商港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有唐一代,官员经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唐代官员经商的形式主要有碾铠业、掠卖奴婢、经营质库与举息放债、开设邸店和客舍以及与周边和境外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等。唐代官员经商的原因有:政府经商对官员的诱导、官员的俸禄偏低、商品经济观念对官员的冲击、官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官场和吏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变革是形成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学术的重要因素。对唐宋两代的社会变革,学界的认识纷纷,或主"唐中叶变革",或主"唐宋变革"。唐宋社会变革形成了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导致了唐宋文化之差异,也造成了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下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西部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也将有助于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西部大开发同样为本地区贫困人口最终摆脱贫困提供了绝佳的时机 ,西部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张目看”是指人睁大眼睛看,在上古汉语中,人们用11个词项来表达此义位,彼此之间的区别很明显。“张目看”语义场经过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此语义场各成员发生演变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主体世界和语言世界中。  相似文献   

19.
宋代金陵怀古词是自唐代金陵怀古诗之后,形成的独立文学题材。北宋金陵怀古词在抒情方式上承接唐人的审美情趣,其现实情怀以忧世为特征在词中得以确立,格调含蓄而温婉;至南宋,金陵怀古词的写作多与时局相关联,其情怀更加注重批判现实,词写强烈的个人情绪,格调因伤时愤世而愁郁沉痛。  相似文献   

20.
从张说、张九龄创作的异同看盛唐诗歌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说、张九龄是初唐与盛唐之交的文坛领袖.张说的诗风主要接近初唐,张九龄的诗风则与盛唐为近.个人关系上,张说是张九龄仕途与文学上的领路人;诗歌创作方面,张说起到先导作用,张九龄则后来居上,成为盛唐诗坛的领袖和重要作家.他们二人既领导着当时诗坛的潮流,在创作上又各有重心,由他们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出盛唐诗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