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论文是衡量学术研究产出的主要指标。本文基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描绘了我国国内科技论文总量、变化趋势和学科分布情况,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分析了我国国际科技论文的数量、论文引用、国际合作及学科差异情况。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科技论文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特别是国际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论文引用规模已进入全球前列,国际合作也渐趋明显,但也呈现出论文影响力有待提升,学科发展欠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植物研究所是有70多年历史的老所。在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我所根据科技发展趋势以及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成果,以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发展。1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的国际合作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7年,它十分重视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90年代初筹建DNA实验室,在植物分子系统学和分子进化研究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同时,该实验室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合作对象包括美国和欧洲的十几所研究机构。1995年开始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国际水…  相似文献   

3.
以科研项目促进国际交流 以国际合作带动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燕云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5):381-383,401
昆明动物研究所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型研究所。 195 9年建所以来 ,我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不仅在国内同行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国际同行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现在 ,我所已与世界上 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联系。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我所  相似文献   

4.
韩涛  谭晓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36-1140
 科技资源全球化流动与配置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全球范围掌控、调配科技资源的能力。基于SCI国际合著论文数据,综合应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国际合作整体发展态势、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倾向、优势和弱势学科国际合作地位差异、高质量成果国际合作依存性等四个角度分析中国2000年至2010年的国际合作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广泛地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国际合作的主导地位也在不断加强。然而,中国的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呈现出合作率与合作地位的奇异性,而且中国的高质量工作具有较高的国际依存性。  相似文献   

5.
1全方位开拓国际合作新领域我所是中科院的一代新所,是个向国内外科技界开放的研究所。开展实质性的国际科技合作是我所重要科研方式之一。近年来,我所开展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有20多个,不论在应用研究方面,还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我国首轮“双一流”建设中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国际科研合作发展态势,进一步促进高校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利用InCites数据库中国际合作论文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文献计量等方法,从发文数量、合作国别、合作学科、资助机构/计划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着重对比2011—2015年与2016—2020年2个5年间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特别是2016—2020年期间,42所高校的国际科研合作呈现以下特点:合作规模显著扩大;合作国家集中度较高;主要合作学科领域相对固定;资助机构/计划有所优化。对此,提出高校后续深化国际科研合作的建议:优化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布局;改进国际科研合作学科领域结构;丰富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多元资助机构/计划作用。  相似文献   

7.
旨在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客观、可靠的中亚五国科研竞争力、学科发展分析和科技合作建议。依据中亚五国科技部报告,国际组织专题报告,Web of Science数据库、Incites数据库和ES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科技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分析中亚五国的科研竞争力、重点研究学科和优势学科,探讨其“一带一路”战略前后的国际科技合作变化;依据中亚五国的科技政策,归纳总结各国的优先发展产业。研究发现,中亚五国科技竞争力参差不齐,学科发展各有侧重,各国政策对产业优先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中国与中亚五国应在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加大合作,实现彼此学科共同发展;应在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动植物科学等学科领域加强合作,提升中国的科技影响力;应抓住中亚国家产业调整机遇,推动在农业、环境保护、轻工业、能源以及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采取国别差异化选择开展科研合作,以提高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科技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简称大连化物所 )到目前为止已与世界上 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共有近 30 0 0位科学家应邀到我所进行学术访问 ,我所也派出 10 0 0多人进行合作研究与交流 ,不定期地举办了近 2 0次国际和双边会议。近年来 ,在国际交往中更加注重高技术及产品的开发、转让和产业化等方面的合作。目前已与国外多所著名研究机构或公司签订了合作研究项目。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使我所的科研工作在有关学术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并被Sci ence誉为东亚地区“物理化学的温床”。据初步统计 ,目前我所在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我所的科研实力也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明显上升。从2000年开始,我所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也逐步由一般科技合作向战略性合作转移,并逐步成为亚洲土壤科学的研究中心,在帮助亚洲地区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土壤科学技术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也反映了我所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显示了我所在国际土壤学界的作用和地位。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二期中,我所将继续巩固在国家土壤科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积极参与国际土壤科学前沿的竞争,力争到2008年前后建成与英国洛桑(…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亚五国科技部报告、国际组织专题报告,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InCites数据库、ES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科技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分析中亚五国的科研竞争力、重点研究学科和优势学科,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中亚五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变化,并依据中亚五国的科技政策归纳总结各国的优先发展产业。研究发现,中亚五国的科研竞争力参差不齐,学科发展各有侧重,各国政策对产业优先发展方向都进行了调整。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国际科技合作,中国与中亚五国应在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加大合作,实现彼此学科共同发展;中国应在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动植物科学等学科领域加强与中亚五国合作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影响力,抓住中亚国家产业调整机遇推动在农业、环境保护、轻工业、能源以及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采取国别差异化选择开展科研合作以提高与中亚各国的科技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