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际科研合作是科学复杂化、科研人员专业化的产物,也是提升科学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选择。分析我国政府支持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特征及项目层面我国国际科研合作情况对科技政策制定者、科研管理人员制定与优化国际科研合作政策、管理规章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1-2018年资助的1053项“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为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地理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项目资助和合作网络两个层面分析“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时间、地区、学科分布特征以及国家、机构合作网络特征。分析发现:?2001-2018年“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规模整体呈先快速上升后平稳发展的趋势。?从资助地区来看,2001-2018年我国共28个地区受到资助,东部地区是资助重点,北京、上海、江苏是资助的主要区域,且资助重心呈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转移趋势,但总体转移幅度不大,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依然是资助的薄弱区域。?从资助学科领域来看,不同学科领域资助起始年存在差异,2007年之后资助的学科领域分布开始逐步稳定,其中,医学科学是受资助的重点学科领域,受资助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其他学科领域;此外,2011年之后除医学科学领域之外各学科领域的资助比例趋于稳定。?从项目合作国家来看,我国共与38个国家(地区)开展过项目合作,但合作国家(地区)总体集中度较高,美、英、德三个国家为重点合作国家,美国与我国的合作最为突出;2001-2018年项目合作国家(地区)不断增加,中美合作强度最为突出,但总体集中于欧洲地区;?从项目合作机构来看,机构资助面越来越广,与国外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网络的连通性不断提升,机构间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国外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是国内外合作开展项目较为频繁的机构。建议我国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层面进一步优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重心、调整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领域比例、提高国际科研合作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科研合作与交流是现代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分析其对高校学科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指导高校选择和改进合作策略,推动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方法/过程]利用科学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学科论文数据,从作者、机构和国家合作程度、合作机构等级和合作网络等层面分析和测度高校学科的科研合作特征。而后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分析各特征对高校学科的后期知识生产力、影响力和质量的实质影响,并以计算机学科10所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结论]不同科研合作特征对高校学科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和国际合作程度对学科知识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机构和国际合作程度对学科知识质量和整体影响力的提升更为关键。我国高校应重点加强外部机构合作、特别是高等级机构合作和国际合作,以提升学科知识质量和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973计划项目资助的论文数据,绘制组织间科研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分析973计划项目资助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973计划项目的科研合作网络整体上趋于聚集和连通,小世界特征逐渐显现;随着科研合作网络的成熟,以985高校为中心、大陆研究机构和非985高校为副中心的结构形态趋于稳定;基于973计划项目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化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科研合作网络呈现出由综合交叉、农业、人口和健康领域为主转变为以重要前沿学科、材料和信息领域为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2010年-2020年的数据,从科研产出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发展力、科研创新力、发文的研究方向、发文期刊、基金资助机构、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了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海洋类高校的学科竞争力,结果表明:各高校学科竞争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厦门大学综合表现最佳,其次为中国海洋大学,但与厦门大学存在差距,其他4所高校表现各有亮点;发文方向、期刊、基金资助机构各校都很类似,总体国际合作比例不高,最后提出了各高校应不断提高发文质量,优化学科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的建议,以期为海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韩涛  谭晓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36-1140
 科技资源全球化流动与配置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全球范围掌控、调配科技资源的能力。基于SCI国际合著论文数据,综合应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国际合作整体发展态势、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倾向、优势和弱势学科国际合作地位差异、高质量成果国际合作依存性等四个角度分析中国2000年至2010年的国际合作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广泛地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国际合作的主导地位也在不断加强。然而,中国的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呈现出合作率与合作地位的奇异性,而且中国的高质量工作具有较高的国际依存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的重要渠道,新时期应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成了“科学研究—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总体布局,合作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合作模式不断优化。新形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和科研范式转变,构建全球化创新网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以及应对全球挑战和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模式与管理方式亟待创新。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科学基金都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际合作资助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系统优化、全面升级、梯次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和能力建设,加强重大任务和平台资助布局,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实施精细化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政府机构和科技计划两个层面,对中国政府于2008-2012年资助的中欧合著SCI论文的数量、国别、领域、联合资助、高影响因子论文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政府资助的中欧合作研究规模大、领域宽,超过半数的合著论文受到了中国政府的资助;国家科技计划资助的中欧科技合作呈现出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合作特征。同时,也发现中国政府资助高影响论文数量少、重复资助、对多边合作资助比例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科技计划加强对欧盟开放合作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但有关其国际合作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基于上海光源2009-2014年发表的SCI论文数据,综合应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依托上海光源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不同国家、研究机构在国际合作研究中的参与度,以及研究领域与主题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上海光源在运行初始的5年中,其国际合作研究快速增长,国际合作研究发文量、合作国家、研究机构数量整体均呈现增长趋势。国际合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而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在2013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说明上海光源对材料科学、结构生物学等前沿用户学科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开展国际合作 促进自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浦一芬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5):378-380,400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科技活动也日益国际化。离开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将很难仅靠自身的力量保持与世界科技发展的同步。大气物理研究所 1999年进入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确立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均为国际前沿性的 ,构成了我所坚实的学科发展基础和研究优势 ,这也与我所长期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是分不开的。我所的知名学者中 ,有的是 4 0年代学成归国的学科带头人 ,有的是五六十年代留苏归国的人才 ,有的是 8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派往发达国家学习和合作的骨干。1 高水平、讲实效 ,以我为主进行国际合作要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所 ,必须加强与…  相似文献   

10.
基础学科国际合作特征的科学计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通过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基础学科领域国际科学合著论文与国内科学合著论文数据系统的计量分析,以探讨各基础学科领域国际科学合作化程度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国内科学合作与国际科学合作的互补性特征。同时,对基础学科领域国际科学合作计量测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特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国家利益的博弈是不同国家间国际合作与协调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体现的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深化,加大了经济、金融领域国际协调的力度,拓宽了协调的范围。然而,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的协调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应对金融危机的协调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独立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在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面前,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博弈与碰撞中,如何处理好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握政策的导向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岩本爱吉(Aikichi IWAMOTO)教授,日本籍,自1994年起在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任教授,在内科感染症和微生物学的领域一直从事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以HIV感染症为主的研究成果。岩本教授目前是日本厚生劳动省艾滋病动向委员会委员长以及国际艾滋病学会亚太地区代表.并曾担任日本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院长及日本艾滋病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具体含义及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分析加入科技合作联盟的行业领域与高科技企业的科技合作经验和模式,为广东省内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整合科技资源,建立高效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operation continues to successfu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the quality of researchers inChina, and als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research system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this is the 30 years of fruitfu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Max Planck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美英两国“科学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了他们开展“科学外交”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推进我国“科学外交”工作的思考和建议:应向国际共同关注的领域倾斜、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提高科技软实力形象、政府搭桥为中小企业寻求科技合作计划、深入关注国际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林业国际发展合作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即20世纪50年代初.在80年代以前,林业国际发展合作的形式是以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为主,80年代以后,随着森林毁灭和退化的全球性扩展,人类对森林问题的认识和行动也日益国际化,因此,林业国际发展合作也越来越多地包含了国际水平的林业合作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了大科学的崛起及其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高科技发展的特点,认为大科学是高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出了大科学时代对发展我国科技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浅谈图书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海兰 《情报探索》2007,(4):130-131
文章以辽宁大学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例,阐述了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以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Since 1998 when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KIP) was launch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AS has offered great opportunities to forg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cusing on capacity building to effectively absorb global innovation resources and through organizing major innovative activities, CAS has increasingly expanded and intensified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As a result, a batch of key projects has been developed, CAS scientists have taken posts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have convened in China. Meanwhile, CAS has made breakthroughs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llaborations, with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