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政治学家们围绕着二者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理论探讨。其观点大致可划分为并存理论、冲突理论和调和理论。在对此冷静审视的基础上 ,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国情 ,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是政治发展的前提,但变迁社会的非常态政治秩序往往引发对非常规政治手段之正当性和风险性的争论。基于马基雅维利对常态政治与非常态政治的划分,归纳了常态政治下受到现代政治价值规约的政治目的与手段之关系。常态政治并非一成不变,在现代政治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即建国之前、制度变迁、宪政变迁与宪政困境、外部威胁。非常态政治是一种不稳定的秩序,在实现其向常态政治的演变过程中往往会以政治目的为名打破常态政治下通过法治秩序对政治手段的约束。本文还梳理并评价了相关学者与学术流派对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下政治手段与政治目的之关系、政治手段运用的正当性和风险性的阐述。非常态政治下的制度创新与持续试错促进了政治发展,规避其中的政治社会变迁风险要遵循审慎原则,在制度层面上以程序正义替代实质正义,以法治民主取代多数滥权。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化的传统、现状与发展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发展与成熟,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内核,培育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同为现代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学科的重要范畴和核心概念。本文揭示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并讨论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功能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并保持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来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化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化深入人心,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权力运行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后,印度建立了议会民主的政治体制。独立60年来,印度在政治上保持了基本的稳定,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政治体制。但是现代政治体制与传统社会结构的矛盾也使其政治发展波折不断,而印度的现代政治体制则发挥了政治稳定的功能,保持了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稳固性,这在动辄发生军事政变甚至流血冲突的发展中国家中是不多见的。总体而言,印度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运作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很强的道德、文化和身心素质,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一生的发展轨迹,而且也直接影响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和发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是这一活动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看政治价值主导着政治制度的基本方向。虽然不同的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上各自的生存、发展环境导致了在政治价值上的差异甚至对立,但是随着人类能力的提高而超越了各自的历史时空之后,人类在基本政治价值上存在着共同的追求。人类的政治选择就在于通过自身的政治活动在对政治价值的认识、追求和扩展中不断完善政治制度,使政治生活成为并不断促进人的自由而文明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和谐是政治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和谐,但是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社会制度结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转型中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求转变激进的政治思维,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保持民主与民本的必要张力;在中外政治思想贯通中实现目标平等向过程平等的转变;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实现制度建设与政治文化的吻合。  相似文献   

11.
政治义务问题是政治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它与政治正当性有着逻辑相关性;传统的感恩原则并不能证成政治义务,只能证成政治证成性;西蒙斯解释的感恩原则中存在着证成政治义务的因素,这种因素也有助于深化对政治正当性与政治证成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政治哲学与邓小平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邓小平政治哲学,一方面要考虑到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政治哲学的学科定位、内涵、研究对象等,同时还要结合邓小平政治哲学的自身特点,这样才能把握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内涵、研究对象等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建构邓小平政治哲学,对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政治学的学科特色.与西方不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表现为"唯实政治学"或"治理政治学".本文揭示了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和线索,并由此指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关注重点自有其特色.这些重点包含重农、重一、重和、重民、重德等.与政治实践的紧密结合则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保障政治稳定的基础和推进政治发展的动力,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起重视和着力解决的政治命题。学界对此问题也做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然而,研究角度过于狭窄。本文从政治认同的客体构成要素来展开论述,认为合理正义的政治体系、合法有效的政治行为和灵活普惠的政治价值是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稳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稳定,但是背离客观条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家长本位”、崇尚“礼治”、“权力本位”思想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深层障碍。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越须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由家长本位走向民主,人治走向法治,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和子民意识走向公民意识的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自称是一个"不懂政治"的"乡下人",然而,纵观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活动,他始终与政治发生着关联.沈从文是站在超越党派政治的民主主义者的立场上,在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度重视的基础上,以一个作家的身份独立发言.他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和对政治现象的评判,是建立在乡土伦理和人生经验的层面上的.这有其可贵之处,然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关键性命题,是各个政权更是执政党应该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合法性危机。因此,必须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合法性资源的重塑,以从根本上满足社会民众对政权本身的合法性诉求。  相似文献   

19.
世界是各民族人民所共创的,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生活结构的差异,使各民族的政治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形成我们所说的文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必须进行政治化建设。我国政治化建设是一个宏大而又深刻的社会系统工程,通过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经济建设,坚持集体主义等途径,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