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坤 《大观周刊》2012,(28):222-222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语文与人文实在是难以割裂的整体关系。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收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人文性的体现,要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特性,并从师生,文本等角度去把握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简言之,即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在电视的策划、采访、制播、管理过程中,从业人员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倡导社会先进文化,把“人”作为节目运作的核心,通过人的思想、人的意识、人的观念及人的活动来展示新闻事件的动态过程。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冷漠,这不仅是传者的责任和良知,更是媒体的期待和责任。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生命的怜悯与尊重.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工作的终极目的,从本质上说,与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即:通过新闻报道这种形式,对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予以长期的关注和关怀,积极引导社会努力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尊严,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活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活动环境,进一步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从而达到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目的.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前提下,国内众多媒体已把人文关怀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核心价值予以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中西经济文化虽然存在种种差异,但同为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共性。1.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它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今天,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的发展,在中西方社会新闻报道的内容中,人文关怀也由此被赋予了更为宽泛和深刻的意义。中国的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角色,人文关怀是其新闻活动必然的一种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思想界忧患于不良社会现象,抵御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生命价值消解的人类良知。它关注的是人对人的价值、人对社会的价值、人对自然的价值,其核心内涵是修正人的价值取向,体现人类对社会的终极关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媒体具有深刻的影响力,而广告尤其深远影响人的判断力,所以,对于当今电视广告,我们要提倡一种人文关怀,以期获得一种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的涵义包含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它要求人们不仅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人的生存环境,还要关注社会的人文环境;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有人甚至将“人文关怀”视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必备条件。既然如此,广播新闻理所当然地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人的终结与传播学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光烈 《现代传播》2004,20(3):19-24
精神是人的本质。人类凭借精神的力量改造自然和创造新的生存环境和自身 ,形成人化自然。电脑网络的发展正在导致高度发达的无线网络环境的生成 ,虚拟环境和虚拟人已经出现 ,并正在形成人类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和存在形式 ,是人类发展到今天所创造的最高度发达的人化自然。人在迄今为止的发展历程中 ,从价值观到思维方式都是物化的 ,形成了“物质社会”和“物质人” ;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物质社会”和“物质人”可能终结 ,代之而来的可能是“文化社会”和“精神人”。精神人是由物质人与随处存在的虚拟人共同组成的 ,精神人的出现使充分全面的精神活动成为可能 ,并实现全面的交往 ,达到自由的生命体现。“文化社会”和“精神人”突出了人的精神本质。精神人是人的真正实现。在文化社会里 ,从价值观、发展模式到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根本的革命。这在人的发展历史上 ,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未来的高度发达的无线网络传播将整合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 ,消弭于整个的社会生活之中 ,传播学研究也将消弭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 ,传播学终结。人类历史正处在一场空前大革命中 ,不可避免的混乱和灾难正在涌现。在从现在开始向未来社会的过渡时期里 ,传播的宏观研究也极其重要 ,只有宏观研究才有可能使我们对于当  相似文献   

8.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它是针对当今社会注重科学技术发展,而对人的精神关怀却严重缺乏,即物质丰裕而精神家园荒荒的现状提出的。它提醒社会要关心解决人的精神需求方面的问题。作为以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调节身心为目的大众传媒,在其传播活动中体现和弘扬人文关怀精神,是当代社会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邓达宏 《档案时空》2003,(12):12-15
现代高新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处于全球性的网络环境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档案工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它与人类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档案服务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时代不仅赋予档案工作以理性的冷静与先进的技术手段,即科学精神;而且,还给予人性的关怀与和谐的气氛,即人文精神。显然,档案工作的发展既需要科学精神,又需要人文精神。一、关于“人文”概念及档案人文发展观汉语中的“人文”一词,源于《易传》的一则彖辞。①诠释《易·贲》卦辞的这则彖辞,将“人文”与“天文”对举,说是“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方面的问题。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但又不同于此,它包含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人的人文环境,还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在我国,人文关怀已不是一种口号,它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之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角色的新闻媒体,在其新闻实践中,应当将人文关怀作为新闻活动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1.
“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是王振铎在《编辑学通论》中提出的两个范畴。从提出者对它们的解释和论述来看,前者实际上是指作者、学者、编辑者、读者及其他一些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共同具有的“编辑活动”,后者实际上是把“编辑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缔构的科学”。对此,王振铎近几年来的论述又有所发展。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 (一) 阅读王振铎关于“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的论述文字,人们就常会面对逻辑上的矛盾与混乱。 例如什么是他所说的“文化”呢?在“文化的构成”这部分中,王振铎指出:“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二是社会的文化,……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建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而其“在本书中所用的文化一词,通常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包罗一切的‘大文化’概念”。这很明确,王振铎所说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中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而且“精神”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语、限定语。他又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世界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我们借用这个划分方法,而着重从其中的第三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来考察编辑现象。”这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为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建立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和信息框架,包括“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存在相互交叉互动关系的组成部分。称之为“记忆数字人”,目的是更好地彰显虚拟数字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文化记忆机构在元宇宙中参与构建和长期保存“数字记忆”并支撑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调研虚拟数字人发展现状,分析元宇宙中记忆媒介演变,展望元宇宙中记忆机构职能和业务变革,探讨“记忆数字人”模型在元宇宙中对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如何支撑记忆机构的服务创新,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它直接针对着人类科技发展导致的物质丰裕而精神沦落的现实。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人文关怀强调人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尊重人、关怀人,重视人的个性、尊严、独立人格,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人文精神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今传媒》2011,(5):41-43
当今时代,体育新闻与其他信息一起充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体育新闻的真正核心应该更多地体现其人文属性,通过贴近人的核心理念来揭示体育的内涵,通过报道人的所作所为来引导更多的人关注体育,热爱体育,从而推动体育向着健康方向稳步地发展。本文从以下方面就人文取向进行了剖析: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是体育新闻报道的重要延伸;以人为本可以增加体育新闻报道的时代厚度(历史感);以人为本的体育新闻是推动全民健身建设的重要力量;以人为本可以揭示体育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是近期国内传媒界使用较多、较新的一个概念。现代“人文关怀”概念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人文主义。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 ,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方面的问题。现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还包含了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 :不仅要关注自己 ,还要关注他人 ,不仅要关注人的人文环境 ,还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 ;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 ,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晚报是我国主要的新闻媒体之一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力军。晚报在其新闻实践中 ,应当将人文关怀作为新闻活动的一种追求。在晚报…  相似文献   

16.
一切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起到驱动力作用的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在办报上,就是要做好人文关怀的文章。人文关环,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以及他的生存状态、社会权益,而每一个人及其生存状态,其实又往往代表了一群人。  相似文献   

17.
试论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凡 《新闻界》2006,(1):129-129,128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一种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残害,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进步的文化思潮。它起源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其外在形态虽几经变化,但核心内容依然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包括对人的生存状况及历史境遇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尊严、价值及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因此,人文主义关怀也被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人类出于生存本能的需要和猎奇心理,非常关注与死亡密切相关的灾难事件。因此,灾难报道往往是现代新闻媒体的重要传播内容。“灾难性事件由于…  相似文献   

18.
当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离散的基础上整合发展,“文化就是力量”的提出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既竞争又互补的生态关系是宇宙的根本秩序,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对宇宙秩序同构。本文描述了当代科学与人文、人的内外发展以及社会和不同文明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介绍了当代哲学对生态关系发展的反映。本文把这个为止的人类社会概括为普遍物化的物质社会,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普遍“文”化的文化社会,与此相伴的将是物质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物质社会的旗帜和物质范式的口号,“文化就是力量”是文化社会的旗帜和文化范式的口号。人类当前正处在空前危机和空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乌托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编辑活动的主要过程不能为文化变现服务,一味追求从私人精神产品向社会精神产品的转化.编辑作为社套精神文化大厦的“设计者”、“把关人”,要承担起缔造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媒介文化的重任.从而顺应先进文化的发展潮流,主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至将人类精神洒落在宁宙中.成为超越时空、永恒存留的“魂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一切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起到驱动力作用的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在办报上,就是要做好人文关怀的文章.人文关怀,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以及他的生存状态、社会权益,而每一个人及其生存状态,其实又往往代表了一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