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眼下的语文课上得太杂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看上去是说语文课无所不包,内容十分丰富,教学题材十分鲜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形的课堂里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这无异于让巧妇去为无米之炊。况且,还有高考的大旗依然飘荡在语文老师眼前,如果过分地强调挖掘语文课的生活外延,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必将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常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具有阅读和写作能力。语文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空间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宽广。因此,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当作语文学习的纽带和桥梁,使语文教学生活化。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4.
刘银玲 《考试周刊》2011,(86):38-39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  相似文献   

5.
王桂香 《考试周刊》2011,(30):57-58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意思是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相似文献   

6.
从高考"新课程卷"的命题趋向来看,"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的性质定位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题将更加突出人文性.通俗地说就是"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考试的范围就有多大."综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有这么两种命题趋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的内容,时时都有语文学习的机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捕捉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如何挖掘语文知识的生活内涵,如何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等,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都熟悉一句话,就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由于语文课涉及面广的特点,加之考查时综合性又比较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面临高考前的复习不少同学就感到无从着手,笔者就语文复习备考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从高考“新课程卷”的命题趋向来看,“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的性质定位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题将更加突出人文性。通俗地说就是“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考试的范围就有多大。”综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有这么两种命题趋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的名言: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为语文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把社会引进课堂!这对我们是一大触动,必须自觉地进行教改尝试,加强语文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社会化的大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薛永娟 《语文天地》2013,(13):31-32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是"大语文",包罗万象,好似一个学科大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于是,语文课尤其是语文公开课,往往呈现出像历史课、像政治课、像音乐美术课等怪状,充斥着大量的资料链接、大而泛的小组讨论、大肆的情感宣泄等噱头,热热闹闹,花样迭出。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语文课堂何不去修饰还本真、褪厚衣着轻装?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引导学生就某一内容生发开去,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内外相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就是为适应生活而服务的,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的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贺怡如 《教师》2014,(19):61-62
正传统的课堂上,语文老师总是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虽然很多老师可以把课讲得妙趣横生,但与时下盛行的多媒体课件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由于多媒体课件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它在课堂教学中大受青睐,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首先,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以其多感官刺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如果能把语文课拿到大自然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不少语文课总觉得有些“变味”:语文的外延在不断扩大——语文中有德育,有美育,有哲学,有生活,等等;语文的人文性在不断地张扬——诗意语文、深度语文、情意语文,各种流派各种口号层出不穷。细细品味这些语文课,笔者觉得缺失了作为语文课最本质属性的“语文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还能叫语文课吗?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言意融合的独特韵味。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是文本的“言”,通过语言本身的内在魅力震撼学生。第二,是文本承载的“意”,通过文本的意象、意蕴、意趣等精神性的东西打动学生。第三,“言…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中首次直接以对联为命题对象,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一道既传统又别有创意的好题目,是一道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链接的好形式,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的大语文理念。这种命题形式也将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天生美丽。"语文课应该是所有课程中最有吸引力的——有那么多优美的诗文可以读,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可以听,有那么优美的文字可以去写,但遗憾的是,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出了那么多问题呢?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面对名篇也味同嚼蜡;教师苦口婆心,拿着课本,拿着卷子,从基础知识字词句的用法,再到语段内涵、文章的外延意义,恨不得把整篇文章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课堂上语文  相似文献   

19.
乔连运 《现代语文》2008,(3):120-120
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回归生活。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语文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建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20.
站在世界之交门槛上的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世纪末的尴尬,耗时甚多而收效甚微的语文教学更是让人为之流泪。从1997年初《北京文学》大举讨伐中学语文课到1999年汕头大学推出《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分进合击的围剿,中学语文教学始终处在狼狈不堪、欲诉无语的境地。虽然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事,也不仅仅是语文课上的事(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言学习的“主阵地”——中学语文课上到底讲什么仍是一个不能够也不应该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