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气候变化国际议题背后的舆论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当天,美国著名环境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国际气候协议项目负责人罗伯特·斯塔文斯教授给我发来电子邮件,阐述他对仓促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的评价.在做了长篇深入分析后,斯塔文斯教授总结说:"气候变化政策的国际谈判不是一场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角逐."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哥本哈根——联合同气候变化大会缔约方第15次会议(cop15)在此举行,5000多名注册记者汇聚这座北欧名城。  相似文献   

3.
歌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对于媒体来说,这已不是一次简单的重要会议报道,更多的要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在实际报道过程中,<半岛都市报>对气候大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审视,推出"为了明天"这一大专题,告诉人们,为了明天喝的水不会被"氟"化,为了明天脚下的土地不会龟裂,为了明天推开窗不会是"灰霾",也为了明天子孙后代能在这个星球上活得更好,我们需要行动,需要人人倡导低碳生活,来拯救地球.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19日,大会最后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在取得初步共识后闭幕。纵观会议全程,哥本哈根大会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的具体可行性措施上意见相左,争端不断。  相似文献   

5.
王寅 《青年记者》2012,(11):8-9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推向一个高潮,全球40多个国家的50多家报社发表了由英国《卫报》统筹的共同社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两个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主流报纸对于“气候变化”议题的报道框架之异同与特点,是值得关注与分析的.  相似文献   

6.
李菲 《新闻爱好者》2011,(4):107-108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19日,大会最后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在取得初步共识后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方学界对气候变化的探讨正成为研究这一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可获得文献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学者罗伯特.考克斯对"环境传播"的定义,从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媒介对气候变化报道,科学界、政界、媒体界以及公众等各领域有关气候变化的话语结构三个方面展开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报道以其专业性强、报道难度大,历来是对记者职业素养的"大考".要顺利通过这一考验,记者需会"翻译"、会"算账"、会"聊天"、会"说学逗唱",在增强新闻敏感性、拓宽采访领域、改进语言风格等多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运用社会统计学的"内容分析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25日刊登在英国<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上的255篇涉及气候变化的文章,进行了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研究.在相关理论框架的支撑下,研究结果表明:在"定型印象"、媒体"议程设置",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英国平面媒体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在气候变化方面总体上呈负面的中国形象.在英国媒体的报道中,中国形象被具体描述成诸如"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能源饥渴的巨人"、"二氧化碳减排的障碍"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19日,大会最后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在取得初步共识后闭幕.纵观会议全程,哥本哈根大会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的具体可行性措施上意见相左,争端不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在峰会上的表现甚为抢眼.官方谈判代表强硬而不失分寸,媒体报道及时客观,中国企业、志愿者和民众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气候变化是气象行业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做好这个热点问题的报道工作,在报道中既体现出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共性",又体现出行业媒体的专业"个性",是中国气象报社组织开展气候变化报道时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科技部国际交流中心、科学新闻杂志共同举办的2009年气候变化媒体高层论坛在人大逸夫会议中心举行,60余名来自中国和英国的媒体人士及著名气候专家参加了会议。国家气象中心原主任、IPCC第二、三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Co-chair丁一汇院士和国家气象中心首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8,(8):I0014
气候变化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全球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惊人的预测:气候变化会降低农业生产力,会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现在,很多人的生活花费每天还不到一美元,但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气候变化还会造成对水资源的影响,最终形成自然灾害。它会直接破坏生态系统,甚至会对扶贫政策造成冲突。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以减缓和改善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而媒体在传递理念、传播知识和鼓励行动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从事气候变化报道与传播的实践,按照新闻线索的获取、不同领域的气候变化选题、新闻准备与采访,以及气候变化报道写作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气候变化报道的构成要素和采编技巧.本文指出,既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发布的新闻线索,又要通过积极投身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获取独家报道内容.要让气候变化报道选题兼顾科学性和对读者的吸引力.预先了解相关内容并进行独立思考,是实现与气候变化专家进行有效对话的基础.气候变化报道的写作需要将生动的细节与科学结论及相关政策有机并有节奏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候变化无国界,对抗全球变暖需要各国共同行动,而提倡生态文明,引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是媒体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在后哥本哈根会议时代,媒体该如何在环境报道中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全社会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媒体对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相关报道的新闻报道框架理论,试图通过坦卡特(Tankard)提出"框架列表"的量化方法分析,对这两家新媒体对于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的新闻报道框架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最后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上.没有明确的减排目标。甚至也没有下一届墨西哥气候大会的时问表,但这并不妨碍各国执行自己的气候日程。中国更将在世界的目光下,逐步开展行动  相似文献   

19.
张璋 《东南传播》2010,(4):56-58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后,西方电视媒体为配合西方国家淡化自身"历史责任",迫使我在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上让步,使世界主要经济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明显表现出会前散布怀疑情绪,会中歪曲事实真相,会后持续不实报道的三部曲。面对西方日趋明显的责任分担压力,中国需要积极争取气候变化议题的话语权,对部分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进行有力反击,进一步提高国际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兰刚 《东南传播》2012,(4):37-39
气候变化报道中涉及大量的风险传播。本文从商业尺度、价值尺度、媒介素养尺度和公共危机尺度四个方面对气候变化报道中的风险传播视角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有效的风险沟通与传媒对风险的呈现与建构、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议题、恪守报道原则等紧密相关,因此,只有将气候变化报道与科学知识普及、媒体的瞭望功能、社会价值的塑造和民主决策的开展相结合,才能保证气候变化报道中的风险传播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