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焦燕星 《考试周刊》2010,(14):23-24
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比较”等方面对中日两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比较,认为尽管两国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社会制度不同,但借鉴日本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有益于中国中等职教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2025”与“新工科”工程教育使得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新工科教育前后的演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以2014年与2022年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从课程设置的演变特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占比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演变的规律,为同类型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和《投资美国未来:生涯和技术教育改革蓝图》是中美两国新近发布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重要政策文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分析两个文本各自生成的社会背景,比较其彰显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任务之异同,诠释两国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划拨方式、制度变迁路径和绩效评估体系特征之个性,以更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两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之特色与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丽 《现代语文》2009,(11):141-143
网络语言中新词族“X控”源自于日语“ュン”(con)的音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一些新的特征,并在网络中迅速流行开来。本丈立足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从构成和功能、语义表达和词的演变发展三个维度来对“X控”词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附缀式词族“X控”的演变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在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后,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成为世界各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从教育立法、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补偿教育等三个层面对中美两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檀祝平 《江苏教育》2023,(39):26-28
高职教育应结合类型教育特征,将党的建设与高职院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并推动高职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奋力践行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三重使命:一是面向强国建设,树立“德技并修”的党建育人理念;二是服务地方产业,探索“共建赋能”的党建融合模式;三是聚焦办学质量,构建“引领发展”的党建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层面的立德树人、经济层面的“中国创造”转型和战略层面的高质量发展都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出时代新要求。“理想信念”的内涵在德技并修、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交织呈现中初具雏形,在此基础上,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内涵要义应包含职业抱负、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三个指标,使之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相融合统一,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满足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彰显培养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美国以其独具特色的“单轨制”教育体系独树一帜。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经典的职业教育模式、体系进行创新与突破,其对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文章从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特色及未来趋势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力图勾勒出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全景。  相似文献   

9.
从政策特征及要素分析的视角,对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厘清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定位和路向。从宏观政策层面看,两国高等教育政策均具有“国家本位”特征。从差异性上看,中国高等教育政策体现出政府主导、循序渐进和一以贯之等特征,而美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则表征出政党主导、分权管辖和变动不居等;在管理体制层面,中国的“两纵三横”式和美国的“多元参与”式具有各自的内在优势与不足;在学生、教师、课程的国际化方面,中国与美国相比虽有明显差距,但中国在留学生规模和质量、教师科研成果、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势头正旺。在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政策价值取向、管理体制效能、发展模式创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转变将进一步激发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教育技术常用的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哲学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现象学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象学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在方法论层面,现象学范式的创新性突破在于穿透了“一般”和“个别”的割裂;在研究方式层面,现象学范式遵循质性研究的模式,擅长对微观体验的揭示;在具体研究方法层面,现象学范式综合运用访谈、体验报告等手段,使研究结论具有建构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教育技术研究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现象学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在于贯通融合,即有利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定位融合、视域融合和研究取向融合。  相似文献   

11.
韩国是我国的临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所遇到的社会难题和教育问题,诸如早期留学热、课外辅导热、教育不公、教师评价难、职业教育衰竭等十分相近。韩国与社会制度相同的欧美各国的教育改革也有所不同,每届政府都很重视教育问题,努力通过修订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政策和采取有效的行政措施,积极推进多项教育改革,以解决学业负担重、教育质量下滑、社会不公等诸多社会难题,值得分析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在韩国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韩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机制,最大限度追求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13.
运用“扎根理论”对中韩两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和分析表明,就政策文本而言,韩国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职教法律体系,而中国职教立法尚未体系化,多数职教政策处于非法律化层面;就相关概念及类属而言,两国职教政策所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政策理念。基于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科技和文化传统,两国职教政策各有特色,可在比较基础上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占小红  杨润  杨笑 《中学教育》2021,18(1):92-1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影子教育系统也不断扩张,尤其是在中国、 韩国等东亚国家,但其时间投入如何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却不明晰,尤其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影子教育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科学领域的影子教育研究更是鲜见,导致政府干预科学影子教育缺乏指导依据.基于中国与韩国PISA2015的测评数据,在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5.
The authors aimed to investigate learning culture in classrooms at schools to understand education in Finland and South Korea. For this, Finnish and South Korean university students made observations on classrooms in partner countries and reflected on both education systems based on their own previous experiences (2011–2014). Afterwards, researchers from both countries categorized and thematized the experiences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interpreted the main themes to figure out the learning culture in Finland and South Korea. As a result, the learning culture in both countries were characterized into six themes: teacher's autonomy in teaching, authenticity in lear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assessment, student engagement, and student well-being. Noteworthy features of high-performing education were recognized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n the learning culture in both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指出它成功地成为塑造年轻一代精神支柱的主渠道,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韩国和中国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背景,分析了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从而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办学层次不断高移是当代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究其原因可用需求说、完形说、漂移说、趋同说、易变说等论说加以解释。发达国家高职层次高移现象及举办本科以上高职的经验对未来中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and compares the motivations and (re)actions of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parents in South Korea and mainland China towards schooling reform. The focus is on two policy initiatives – Free Semester Programme in South Korea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in China. Applying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of sensemaking and sensegiving, it is contended that the policy actors in both countries mutually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their calculated responses to prevailing educational challenges and policy measures. The examples of South Korea and China illuminate the power of resources, processes and meaning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sensegiving and sensemaking.  相似文献   

19.
许多先进国家通过激励和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抢得了先机,实现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对美国、德国、韩国、日本、法国和英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比较,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启示作用,以达到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制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国外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成人教育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针对我国成人教育的现况,对我国今后成人教育朝着制度化、多样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