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璐伶 《科技风》2022,(9):52-54
保证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是设备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准确测量是保证医疗设备安全、可靠、准确、有效的必要手段,这为发热病人救治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提供了技术保证.在发热病人救治过程中,体温筛查和诊断类设备、医学监护与救治设备以及呼吸系统治疗设备在疾病的检测和救治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对相关医疗设备...  相似文献   

2.
在急诊及住院的抢救病人中,急性中毒者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中毒者为多,特别是乡、区级医院。有机磷农药中毒,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如不及时诊断,积极抢救,常危及病人生命,现将救治过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原安眠药中毒抢救方案.方法 对165例患者临床救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基本掌握临床救治.结论 基本掌握高原安眠药中毒抢救治疗措施,呼吁社会各界加大精神药品监管力度,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秀海 《西藏科技》2010,(10):61-62
目的研究高原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及抢救方案。方法对64例患者临床救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基本掌握临床救治。结论掌握高原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及抢救治疗措施,呼吁社会各界加大有机磷农药的监管力度,减少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急性乙蒜素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经验。主要内容是:及时留置胃管,使用鸡蛋清保护胃黏膜,采用生理盐水少量滴注式洗胃,预防胃穿孔采用持续胃肠减压;护理中加强病情的动态监测,做好预见性的抢救准备,重视意识清楚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治愈成功。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是提高该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设备也在不断的进步。每天都会有很多病人到医院看病,医院的医疗设备在医生给病人诊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要根据仪器显示的结果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医疗设备是医生为病人诊断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必要工具。但是,医疗设备[1]就跟人类的身体一样,也会出现老化、伤病、功能减退、损坏等问题。所以,我们在使用医疗设备的同时也要对它们进行维修和检查,安排有关的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检查保证医疗设备能够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是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护理工作者需掌握的最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病人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应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快建立起静脉通道,给抢救赢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通过静脉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维持热量;治疗疾病;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过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毒物,过到利尿消肿的作用.如何确保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安全准确和迅速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从事护理工作30余年的经历,探讨一下静脉输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原高手术室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抢救脾破裂休克病人的作用;方法:统计1999年8月至2001年10月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抢救脾破裂休克病人29例,观察其抢救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机在是缺氧下抢救脾破裂休克病人29例全部成功;结论: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在高寒缺氧地区能及时回收失血,维持有效循环,减少异体输血合并症及传染病,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我院7年间收治的重症腹部闭合伤352例,就其急救、治疗及死亡因素进行分析。重症腹部闭合伤病人以男性为主,平均年令34岁,交通事故致伤占50.2%,多发伤69%,创伤性或失血性休克83.8%,本组死亡88例,死亡率25%。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围手术期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及时果断地剖腹探查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采取的最重要及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药物和营养的输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途径之一。老年人容易刺破血管壁造成穿刺失败,通过对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方法临床实践应用,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护理,从而提高了静脉穿刺率。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产生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中,社会格局的巨大变动及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导致中国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其表现方式多样,影响广泛,已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界定群体性事件,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制定风险评估的指标,有针对性地对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进行分级和评估,有助于提高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效率和效果,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升高、规模扩大、冲突程度增强,严重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时做好科学防范工作,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是政府部门面对的新课题.本文试从舆情视角出发,以舆情和群体性事件的互动关系为基础,阐述了舆情作用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预防机制及处置策略,以助于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论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的作用与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知辉 《情报杂志》2008,27(4):64-66
情报信息是公安机关做好群体性事件预控工作的必要前提,是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实施正确决策和指挥的可靠依据,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基础.针对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的局限性,如不准确性、不完全性、不对称性、滞后性、多样性,应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情报信息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把临床路径应用在儿科临床的抢救工作中,进而提升抢救患者的存活几率,缩减口头医嘱的使用次数,缩短用于书写抢救记录的时间。方法: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儿科的抢救病理作为对照组对其按照常规方法实施抢救,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儿科抢救病人作为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的方式对其进行抢救。结果:两组在抢救的成功率、口头医嘱的使用次数和抢救记录所消耗的时间上存在上较大差异。结论:把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科抢救治疗当中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口头医嘱的使用次数,减少抢救记录所消耗的时间,具有很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3月在门诊抢救病情突变的86例资料进行分析,对在高原常见的三种疾病(高原肺水肿、心脏病急性发作、外伤)进行病情判断和紧急处理。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在对病情突变的患者进行有效救治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道的建立在临床手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呼吸道疾病的检查治疗中占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纤支镜的应用与开展,目前经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因其插管时间短,组织粘膜损伤小,病人痛苦少,可适合清醒病人,插管过程中对血氧饱和度影响小,成功率高,利于口腔护理等特点,以及为临床抢救病人和手术治疗争取最佳抢救时机而被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7.
倪娜 《科教文汇》2012,(15):126-126,130
临床实习护生在单纯理论学习中大多没有专门针对老年患者创伤急救进行专门培训,事实上老年创伤患者本身身体各种生理机能下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在进行创伤急救的过程中与普通创伤病人的诊治护理方法明显不同。急救中心每日承担大量的内外妇儿疾病的急救工作,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科室的病人有时会同时送入,有效准确的分诊和应急处理对每一个接管护士都是一个考验。既要准确,又要合理地观察护理,某种意义上是对急救医生救治工作最有效的支持。护生的临床实习常规概念是课本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但事实上许多是实践充实理论。急救中心工作有非常大的特殊性,除了过硬的护理操作实践技术外,不仅仅需要医护人员反应敏捷、配合娴熟,而且还要丰富的接诊治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病人经验,这些经验积累是学校护理理论学习中难以体会到的。急诊科一个月的实习,自身经验及临床知识的提升收获极大。  相似文献   

18.
汪仕良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烧伤外科学专家,1959年开始从事烧伤临床工作时。通过长期观察和潜心研究,他总结形成了一些临床诊治方法。通过早期喂养与延迟喂养比较,否定了烧伤休克期患者早期必须禁食的错误主张,于80年代中期在国内烧伤界首先提出并应用早期喂养,明显降低了并发症。他先后参与救治了6000余例烧伤病人,并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地区参加会诊、抢救了50余批烧伤患者。  相似文献   

19.
在2003年以前,很多人都不知道ICU,当年的SARS让更多的人认识了ICU,也让ICU从幕后走到了台前。ICU的学名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病人主要是一些在普通病房中没办法救治,同时病情十分危重的病人,因而,救治任务非常艰巨。在这条医疗救治前线冲锋了18年的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蔡国龙,每天面对重症病人,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仁心厚爱拯救生命。1991年,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出身的他进入浙江医院心内科。  相似文献   

20.
力量素质是速度、速度耐力、灵敏和弹跳等素质的基础。在教学和训练中提高力量素质的练习,可以使运动员更准确地掌握技术动作,增加对抗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战术水平,从而提高教学和训练的质量。在发展力量素质时,要按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练习中,还要做好准备活动和练习后的放松练习,合理安排练习形式、重复次数、时间间隔、休息时间等等,防止伤病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