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希 《兰台内外》2008,(1):18-18
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正在发生变化,普通市民对美国心情复杂,可谓爱恨交加。 一部分中国人认为美国年轻、有活力、富有。同时,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将美国描述成为一个试图阻挠中国发展的国家,他们还认为美国的媒体对中国的苛刻程度甚于对待自己的国家和领导人。  相似文献   

2.
不同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做严肃政策研究和位居政府要职的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识离真实的中国更近一些,他们关于中国形象的结论往往经过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美国在任总统对中国形象的表述是建立在美国主流价值观和美国主要国家利益之上的.本文主要考察最近三届美国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对中国形象的大致看法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武东华 《大观周刊》2012,(20):32-33
我们的评论家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美国经济不行,美国是为了吃亚洲盟友的霸王餐;有的说美国是为了他的军火销售.有的说是为了遏制中国然而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环顾世界大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美苏两霸到美国独霸全球.美国在世脊上已经没有真正的对手,美国想打谁就打谁,凡是与美国意见相左的国家都受到美国的制裁或攻击、然而二十年的穷兵黩武政策,美国发现亚洲中国的崛起,而且中国的崛起将严重影响美国的霸权,美国以金融、军事采控制全球、控制石油,而一旦中国以强大的制造业为后盾,进而实现人民币的全球化,美元将大幅贬值,美国经济将会遭受重创、美国遏制中国势在必行,不得不为,作为中国的有识之一士,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必须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4.
颜维君 《今传媒》2020,28(1):87-88
掌握海外民众获取中国信息的数量与分布,是开展中国对外传播研究的关键一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期直观了解美国大学生获取中国信息的真实情况,为之后文化影响研究进行铺垫。结果表明,美国大学生获取中国信息意愿较高,但深受美国媒体影响;消费类信息未被美国大学生广泛接受,中国并未给美国大学生留下竞争对手印象。  相似文献   

5.
国内众多新闻传媒专家的研究显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丑化中国的倾向。而针对中国学者对美媒体的批判,美国相关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反击。基于新闻界学者的研究现状,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篇分析方法,以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媒体CNN对中国的新闻报道为例,探析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典型语言手段,以及由此体现的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主观倾向。  相似文献   

6.
传媒     
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提法是1996年由新华社记者李希光首次提出的。由于李希光等8人所著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在次年大卖,使“妖魔化中国”的概念流行并引起巨大争议,其影响波及美国。 近日出版的今年第4期《环球》杂志载文分析说,对美国“妖魔化中国”的批评,近年来不断见诸中国报端,与此同时,美国媒体提出了“中国妖魔化美国”的反  相似文献   

7.
外媒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3,(21):10-10
杂志 美国《时代》6月17日 中国眼中的世界 多年来,世界上围绕中国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上升"。如今,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非正式会晤之际,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这一现今全球霸主的一个地位平等的搭档。多年来,中国对于东西方接触的视角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8.
9月21日,扬子晚报于国际新闻版刊发了一组有助于解疑释惑的国际新闻,受到读者好评。 这组新闻的引题为“美国人每花1美元购买‘中国制造’,就有55美分被美国人赚走”:正题是《谁说进口中国商品会让美国人失业》;副题:“美国媒体告诫政客不要因‘敲打中国’引发贸易战”。这个标题告诉读者:从中国进口商品不会使美国人失业,买“中国制造”美国人赚了大头,政客在大选中不要搞“敲打中国”。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对中国的电视节目是很不了解的。如果你问美国学生 :你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吗 ?你知道在北京举办哪一场比赛 ?你能够说出一个中国的奥运金牌运动员的名字吗 ?他们中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出来 ,除非他本身就是中国留学生 ,或者他曾经来过中国。美国的电视节目卖到了全世界 ,当然 ,中国也到处都是美国的电视节目。但是 ,美国却很少从别的国家购买电视节目 ,至今为止 ,还没有从中国购买过。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探讨这个题目 ?我认为 ,中国的电视节目有很大的潜力 ,完全能够在美国电视上播放。特别是中国争取到了2 0 0 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来自中…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期 ,也是美国积极准备对外扩张建立世界强国的重要时期。体现美国理想主义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门户开放主义 ,极大地加快了美国向远东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扩张的动机。中国在远东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中国对美国制定有利的对华政策很有必要。所以 ,进入 2 0世纪后 ,美国的汉学研究逐渐成为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代名词。汉学研究机构的纷纷建立二十世纪初 ,美国对中国的认识仅限于书本 ,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一种是欧洲启蒙运动所描绘的理想化的中国 ,另一种是 19世纪所接触的落…  相似文献   

11.
聂云 《航空档案》2005,(9):59-60
目前,中国台湾问题是世界关注的一大热点。美国为了自己的狭隘利益,不愿中国大陆统一台湾。美国曾多次声称,希望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仅如此,美国还在西太平洋地区调兵遣将,加强对中国的军事遏制。美国一位人士声称,美国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包括强大的航母作战群,一旦台海发生战事,中国难以与美军作战。对此,美国“国会自由基金会文化保护中心”主任林德最近载文明确警告说,中国拥有摧毁美国航母作战群的强有力手段.美国对中国任何的好战,都将是最大的战略失误。  相似文献   

12.
在许多论战性的文章里,特别是在毛主席的著作和《人民日报》的社论、评论里,常常采用一种富有逻辑力量的反驳方法——归谬法。前美国助理国务卿帕森斯,硬把新中国的强大作为美国所以要敌视中国、侵略中国和威胁中国的理由。他说,中国已经成为强大的力量,而中国周围的“自由国家”是虚弱的,因此美国的首要任务是要帮助这些国家生存下去,以维持远东地区的“均势”。1960年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帕森斯的死胡同》一文反驳这种强盗逻辑说: 试问,如果美国的所谓“均势”论可以成立的话,那么,美国周围的国家同美国比较起来,也是弱小的,因此任何一个亚洲国家或欧洲国家岂不是也可以以此为理由,派遣舰队到美国海岸去挑衅,占领美国的领土,在美国周围建立军事基地,把美  相似文献   

13.
尽管从1776年美国立国至今已200年有余,但直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之前,美国人在历史上几乎就没有机会来了解真正的中国,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人关于自身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主席最近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 ·华莱士的专访,在回答关于新闻自由问题时说:“我们是要有选择性,正如美国同样有选择性。关于中国的新闻,美国的报道是很少的。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比我们要高得多,美国的媒体在新闻选择方面要求也是很高的。” 根据我们多年来对美国媒体的观察和研究,江泽民主席的论断是极其正确的。在美国媒体新闻中,选择性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特别是关于中国问题的报道,更是如此。 美国媒体近期中国报道选择性分析 让我们先系统地观察一下美国媒体近期有关中国的报道。 …  相似文献   

15.
庞琴 《新闻爱好者》2007,(12):27-28
简介 尽管中国在美国媒体中的形象一直是中美两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中国整体形象和美国媒体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报道。对美国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各不同社会群体的形象(包括中国女性形象)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研究美国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梁建 《历史档案》2013,(1):105-110
自美国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开始,美国国名的翻译经历了从花旗国、咩里干、育奈士迭国等到美利坚合众国的发展变化。国名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政治符号,考察美国国名的汉译流变,既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对美国及美国人认识的深化历程,同时由于西方人参与了美国国名的翻译,因之也能从中了解西方人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认识程度,以及中美国际交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妖魔化中国"这个概念,最早是1996年新华社记者李希光等人在合著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中提出的,当时是针对美国掀起的一股反华浪潮,而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借机大做文章,对中国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播发了大量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报道.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后,便出现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美国人马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中国妖魔化美国"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一向比较注意。虽然经过麦卡锡时代的挫折,但从六十年代起又逐渐兴盛起来。自一九七二年“上海公报”发表后,美国史学界研究中国的热情也开始高涨。尤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研究中国之风更盛,想到中国来搜集材料研究历史的人已形成一股热潮。美国目前研究“中国学”的人数,据估计大概不下四千人,其中研究历史的约占三分之一。不少美国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个多民族移民及其后代组成的国家,姓氏之多,在中国之上,虽然美国人口只有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多一些。但是美国倒有姓氏的详细统计资料。美国有个社会保险署,凡是美国成年居民,都领有一个社会保险号码,因此社会保险署里就有美国姓氏总数的资料。据一九七四年的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国外中国学领域里,美国无可争议地占据了领先的地位。它对中国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图书馆来进行的。这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物质条件。在美国,中文藏书最富的无疑是大学图书馆。据统计,美国十三个最大的中文藏书单位,除国会图书馆外其余都是大学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