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水扁渐进性“台独”梦想近来正在加快步骤!“公投制宪”风波尚未平复,12月7日晚,台湾民进党在台中市举办的大型造势晚会上,陈水扁又表示,将在明年3月20日的“大选”时,同步举行所谓“防御性公投”,该“公投”的题目就是要求大陆“撤除瞄准对台湾的导弹”,并“公开宣示不再对台湾使用武力”。  相似文献   

2.
台湾岛内的“选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陈水扁为捞取选票,摆出“急独”架势,并抛出“台湾正名”、“公投”、“制宪”等议题,频频触及两岸关系的底线。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8,(11):24-34
一个四年过去。又是一个四年过去。3月22日,台湾民众用手:中的选票,解决了困扰他们8年的难题。结局没有太多的意外,中国国民党的候选人马英九和萧万长获胜。765.87万张得票,220万张的胜出票数,陈水扁和民进党处心积虑力推的“入联公投“失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唯一发表谈话称,这再次说明“台独“分裂势力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本文中台湾民众吴先生的父亲说,“阿扁把我骗了,也骗了所有的台湾人”。陈水扁执政8年,以一己之私、一党之私,裹挟台湾民众。经济停滞不前。族群对立,利益集团贪腐。两岸关系倒退,普通百姓也有切肤之感。这一次,他们用手中的选——给了陈水扁及其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一个“公投”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6,(37):14-14
在“挺扁”和“倒扁”的政治僵局中,国民党主席马英九9月25日召开记者发布会,并在各媒体上刊登广告,呼吁泛绿和泛蓝阵营联手在“立法院”推动二次“罢免案”,把陈水扁的去留交给人民公投去决定。  相似文献   

5.
亢霖 《中国新闻周刊》2007,(28):36-36,38
陈水扁的"入联公投"大动作,目的并非要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而是要创造一个岛内的政治议题,为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造势  相似文献   

6.
陈水扁抛出"入联公投"并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后,美国政府对此举表示明确反对。随着事态的发展,"入联公投"对台海局势以及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7.
“蓝军”国亲联盟,逼迫“绿营”民进党现出了不敢真玩“统独”游戏的原形,扭转了自己在“公投”议题上的被动,但同时民进党也得到了“公投”的法律框架,而国亲在“公投”范围上的退让,给民进党和其危险的议题“公投”,在未来留下了相当的操作空间。 祖国大陆强烈谴责台湾当局借“公投立法”“公投制宪”搞“台独”的分裂行径。国台办发言人明确指出:制造“台独”事变,必将给台湾人民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8.
还原陈水扁     
5月20日,陈水扁宣誓就任台湾“总统”。伴随着他的“上台”,为两岸关系的前景、台海之间乃至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增加了很多新的变数。要了解这个变数,就要了解陈水扁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9.
陈水扁第一次来北京是1991年7月23日,住在当时最豪华的王府饭店。对他的来访当时是有争议的。因为陈水扁在1989年11月的“立委”选举时,公开刊登竞选广告:“台湾独立万万岁”。后来经研究,认为他既然愿意来大陆沟通,毕竟是好事,还是接受了。由此也可见祖国大陆的度量。陈水扁提出了一些要求,因为事涉敏感,无法满足,还是时任国台办副主任的唐树备见了他。只陈水扁一个,没带任何人。陈水扁着重了解“动武”问题。他问什么情况下不会打?说是在大陆的台商很担心。他表明两岸要“政府的谈判”,反对国共谈判。交谈基本上是一问一答,陈水扁反应很快…  相似文献   

10.
经过漫长的四个多月的等待,台湾检调部门终于完成了“国务机要费案”的侦讯工作。陈水扁夫人和三名亲信终成被告,而陈水扁本人因受“总统豁免权”保护而被免予起诉。虽然陈水扁没有被列在起诉名单中,但在民众心里他早已成为被告。陈水扁的形象早已崩塌,他的去留已经不再重要。人们所关心的,是律师出身而今又坐拥行政资源的陈水扁将如何去打这场官司?而台湾“司法”是否还能继续维持“独立”?无论如何,这场注定旷日持久的官司,将进一步考验台湾。  相似文献   

11.
再诉陈水扁     
《中国新闻周刊》2009,(16):10-10
5月5日下午,台湾“最高法院检察署特侦组”宣布,对侦办的陈水扁家族弊案的第二波案情已经侦查终结,“特侦组”接下来将以“公务员对职务上的行为收受贿赂”及“图利”等罪名追加起诉陈水扁、吴淑珍夫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8,(5):10-10
陈水扁办公室1月28日表示,陈水扁已经批示退回台当局“行政院长”张俊雄所提的总辞职文。预计张俊雄将留任至5月20日新任“总统”就职为止。  相似文献   

13.
速读     
焦点陈水扁推出“第二共和宪法”草案台湾大学教授陈明通3月18日发布了由他主笔的“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宪法”草案,陈明通是陈水扁颇为倚重的重要智囊。  相似文献   

14.
连宋相继登陆引发的两岸亲情互动,使得陈水扁在台湾大演变脸戏法——在台湾“任务型国代”选举的压力下,陈水扁由于压制不住民进党内的不满,其两岸政策往“中间”靠拢后,又向“台独”的原点退却  相似文献   

15.
“国务机要费案”峰回路转,陈水扁夫妇终成被告。然而,如果法官能在司法规定限期内审结“国务机要费案”,最迟2008年3月初才可结案,届时陈水扁的任期只剩下约两个月。而且,陈水扁很有可能把一审拖到任期结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郑辉灿 《新闻天地》2008,(11):33-34
虽然从民进党内部的所谓“深绿系”仍然不时传出陈水扁将“再战2012”。但当陈水扁的“海外洗钱扁弊案”逐步曝光的时候,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这似乎是大家对其达成的最大共识。  相似文献   

17.
6月11日,陈水扁穿一身黑色西装,出席聆听二审判决。当台湾“高等法院”审判长邓振球宣布判20年徒刑时,陈水扁的肩膀微微动了一下,显得很镇定。这一判决让他心情大好,因为比起一审的无期徒刑,邓振球显得友善多了,这也让陈水扁数度吹捧邓是“人权法官”。  相似文献   

18.
金马奖颁奖的前两天,上演了一出闹剧。“总统”陈水扁要出席,却被金马奖执行委员会硬生生挡了回去,于是“新闻局”大怒,扬言要取消金马奖资助及电影辅导金。大陆电影人以各种借口缺席金马,去年电影节上两岸愉快的文化交流转眼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9.
研判两岸局势的走势,现在关键要看台湾方面:陈水扁能否执行扁、宋签署的“十点共识”,台湾当局对胡锦涛的讲话如何应对,以及5月底的“修宪”将会修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民主斗士”形象示人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6月20日对“立法院”关上了他的大门。根据台湾“立法院”的罢免流程,陈水扁须在20日以前提出答辩书,但他却拒绝到”立法院”答辩,在大批“倒扁”人士的抗议声中,在电视上发表他的“人民报告书”,请求人民给他一个公道。 自从今年五月其女婿赵建铭因弊案被羁押以来。围绕“第一家庭”的弊案不断深挖,剑锋直指陈水扁。尽管其想通过“清君侧”和“自废武功”等手段,换取一些进退空间,并不忘打出“悲情牌“,但沸腾的民怨还是把他推上了前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