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陈原先生在80年代曾经以《书林漫步》的书名出版过他的两本书,作者在该书续集中说,这“是一个在浩瀚书林中漫步的求知者随手写下的札记汇编,或者是被称为“杂家”的编辑工作者的读书笔记和随感录。”现在我手边的一部《书林漫步》同名书,则是资深编辑严麟书先生的书评创作结集。这位很勤奋有成就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三联书店陆续出版的一套有关书的书很引起读者的兴趣。先是拿到重排本陈原的《书林漫步》和增订本唐弢的《晦庵书话》,不久,李一氓的初版本《一氓题跋》和黄裳的《榆下说书》也问世了。但郑振铎的《西谛书话》预告了二三年,却迟迟不见出书。我询问过时任该店总经理的范用先生,他笑嘻嘻地说:“快了,别着急,不仅这本,还有好几本呢!”  相似文献   

3.
陈原同志新著《书和人和我》已于最近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收入作者近些年所写的散文、随感和读书札记401篇,其中有一半为首次与读者见面。与先前出版的《书林漫步》(正续集)和《人和书》一样,该书是作者浮沉于书海时所记录下  相似文献   

4.
提起“书话”,人们自然而然地要想到清季湖南藏书家和版本家、观古堂主人叶德辉(1864-1927)的那两部谈“刻书源流与夫校勘家掌故”的《书林清话》和《书林余话》。因为这两部“绍往哲之书,开后学之派”(缪荃孙语)的书史随笔,以其适恰的体例和丰富的史料,总结并弘扬了中国书史独到的成就,同时也开创了“书话”写作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曹培根的《书乡漫录》与周岩的《我与中国书店》两书,可称为南北书林的“双子星座”。后者不愧为“古旧书业龙头店”,前者则纪录了常熟人其书其事的精神风采。  相似文献   

6.
由本刊和《中州书林》、《博览群书》、《新闻出版报》、《编辑学刊》、《书讯报》、《文汇读书周报》、《出版研究》等八家报刊联合主办,《中州书林》编辑部具体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已经揭晓,《邓小平——中国新时期的总设计师》、“1949—1989年的中国”(套书)、《年轻的思绪——汪国真抒情诗抄》等10种图书荣获本届“金钥匙奖”一等奖;与此同时,获得二等奖的有20种书,获得三等奖的有30种书,获得优胜奖的有108种书(获奖书目详见本期第78~79页)。 1991年10月29日,本届“金钥匙奖”颁奖大会在郑州举行。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吴基传,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于友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许力以,  相似文献   

7.
古籍版本之学,重在目验和实物的考镜,今人难得有这种机会,则可通过阅看藏书家书目、研读版本学专书、参考古籍书影和古籍影印本等方法予以弥补。如清末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对于古籍版本的研究就很有参考价值。《书林清话》卷六有一篇《“宋刻书之牌记”,其中谓:“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  相似文献   

8.
出书何其慢     
漫步书林,在赞叹粉碎“四人帮”后文化事业的繁荣兴旺之余,总感到书籍出版发行速度之慢,与四化的要求很不相称。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往往新书预告,甚至评介文章已发表了很久,书店里仍不见书。如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社会科学战线》刊登了该刊新编的一批文学和哲学丛书目录,其中有几本我很需要,于是几乎跑遍了上海各书店,回答都说不知道。跑了一  相似文献   

9.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10.
爱书的人,漫步书林,总感到是一种享受。书,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有的位置太重要了。高尔基曾经说过:“书,要算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  相似文献   

11.
对明人刻书,后人多有指责。清学者黄丕烈在《校元宋提刑(洗冤录)》中说:“明人喜刻书,而不肯守其旧,故所刻往往戾千古。”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七中说:“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如唐刘肃《大唐新语》,冯梦祯刻本为《唐世说新语》。”明监本《史记》,  相似文献   

12.
最近翻阅有关国了监刻书的论著,发现对元国子监刻小字本《伤寒论》的两种不同说法。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中说:“元代中央机关掌管刻书的有兴文署和艺文监。国子监刻书不多,《书林清话》卷四《元监署各路书院医院刻书》仅提到元裙三年(1088)刻小字本《伤寒论》十卷。”(齐鲁书社1991年版,  相似文献   

13.
一.丛书的兴起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指“以数人之书合为一编,而别题以总名者”。叶德辉《书林清话》说丛书的性质是“统群书为一书”。《中国丛书综录》的编者(上海图书馆)前言称:“丛书是汇集许多种重要著作,依一定的原则、体例编辑的书。”《辞源》则称:“凡汇刻各种书籍於一编,或集一人各类著作为一集的,都叫丛书”。以上这些表述,认为丛书是属于汇编性质的书;它们包括的书应是多种,而且是重  相似文献   

14.
解读《纽约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杨  杨蕻 《青年记者》2002,(12):42-43
《纽约客》究竟是一本怎样的杂志,国内的各种说法很多——“美国老牌文化杂志”,“历来深受美国中产精英喜爱、俨然高档文化旗手”, “在铜臭污染了的新闻事业中, 《纽约客》是少数坚持文学品质原则的最后堡垒之一,是作者的纯净天堂”。总之,它大体上可以被称为中产阶级的城市文化类杂志。  相似文献   

15.
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八家刊物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一、为促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繁荣,加强出版界与读者间的联系,《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8家报刊,决定在第一、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三届全同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二、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办法:从1989年4月份起,分  相似文献   

16.
国内的书话经过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已经约略可以分为两派了。一派以旧书(即线装古籍)为“话题”,喜谈买卖、借刻、校勘及版本、藏家诸书林掌故,一派以新书(旧平装及再版本)为“话题”,所谈不出现代文坛的书人书事。但唯独有一人能够不立门户地在书话作品中说旧话新、融古化今,这就是为书话家奉为“书话主人”的著名文学史家唐弢先生。唐弢先生的“书话主人”的形象,是通过他的《书话》集子建立起来的,并以《晦庵书话》为其代表。是书的前四个部分,主要是谈  相似文献   

17.
我本也是个喜爱《红楼梦》的人,可去图书馆每每走到“红学”专架,看着密密匝匝的书林,很有一种威压感。其实,这些“红学”书也并非个个面容“冷峻”,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版本、考据类、多是厚重的“砖头书”,常变换不同字体,使用着重号、波浪线等各式符号  相似文献   

18.
书坊,古代又称书肆、书林、书铺、书堂、书棚、经典铺等。早在两汉时期就有书坊的文字记载。《后汉书·王充传》:“常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记。”明嘉靖万历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书坊逐渐成为当时传播文化的主要力量,书坊刻书达到极盛。李诩《戒庵漫笔·卷八云》:  相似文献   

19.
江燕 《传媒》2019,(6):25-26,28
《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是深受美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喜爱的一本影响力历久弥坚的综合文艺评论类刊物,已经有94年的悠久历史。据中国知网的可查记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人开始关注《纽约客》。2019年1月13日至2月2日,笔者赴美参加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应对策略”培训班,其中有一个培训地点刚好设在拥有《纽约客》的康泰纳仕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20.
论版本著录之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认为,最早著录图书版本的书目是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即称:“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近人汪辟畺也称《遂初堂书目》“一书兼载数本,则又开后世版本学之先河,又晁陈二家所未逮也”(《目录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