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公共关系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张德成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目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高等院校的公共关系教学是8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十几年来,其发展速度异乎寻常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为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在看到成绩的...  相似文献   

2.
梳理了中国公共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对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公共关系的四大方面,即中国公共关系理论、中国公共关系产业、中国危机公关、中国公共关系教育分别进行了现状的评析和走向的探索。这些学术问题将对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关系在中国曾经辉煌,而今公共关系在中国犹如昨日黄花。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做出新的解释和判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近十年公共关系研究实证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1994-2003年间的公共关系论文为第一手资料,结合国内新闻传播6大权威学术期刊相同年份的公共关系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属性、研究主题、理论视角以及研究方法4个方面对国内近10年来公共关系研究进行定量研究和跨文化分析。研究发现,到2003年8月止.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水平正处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水平,公共关系学科也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转型期,整体理论研究水平落后于世界25-30年。  相似文献   

5.
陈凌明 《当代电大》2004,(12):87-91
1 填空题1)从静态的角度去分析 ,公共关系表现为 ;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 ,公共关系又表现为。2 )公共关系咨询公司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工作、短期专项工作和工作。3)在公共关系调查内容的确定上 ,特殊性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分为 :调查、调查和传播效果调查。4 )公共关系部门的类型有 :直接隶属型、、职能分散型和。公共关系部门的优势表现为同位性、、经济性和。5 )公共关系广告的制作程序可以分为、和三个步骤。6 )公共关系新闻传播的特征是具有、免费性和。7)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宣传型公共关系活动 ,其主要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 ;另一种是。8)…  相似文献   

6.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实施,公共关系引入我国,受到了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工商企业的重视,十年来公共关系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公共关系虽是“舶来品”,但其基本原理和内容,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同我国的国情都是相容的。我们对  相似文献   

7.
之一 1 填空题 1)公共关系内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公共关系表现为__,包括原始的、自然的公共关系状态和__的公共关系状态;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公共关系表现为__,包括社会组织所从事的__活动和__活动两大类。 2)社会组织在对公众进行分类时,按照公众对社会组织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分为__、__和边缘公众。 3)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8.
之一1填空题 l)公共关系内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公共关系表现为_,包括原始的、自然的公共关系状态和_的公共关系状态;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公共关系表现为_,包括社会组织所从事的_活动和活动两大类。 2)社会组织在对公众进行分类时,按照公众对社会组织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分为、和边缘公众。 3)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历史渊源流长,它经历了三个时期:即_公共关系时期、 公共关系时期、公共关系时期。 4)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5)企业形象的内容主要包括:_、职工形象和…  相似文献   

9.
综合练习一1填空题 (l)公共关系内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公共关系表现为_,包括原始的、自然的公共关系状态和_的公共关系状态;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公共关系表现为_,包括社会组织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两大类。 (2)社会组织在对公众进行分类时,按照公众对社会组织的重要程度可将公众分为 和边缘公众。 (3)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历史渊源流长,它经历了三个时期:即 公共关系时期、公共关系时期、公共关系时期。 (4)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5)企业形象的内容主要包括_、职工…  相似文献   

10.
@1一、填空题: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与___之间建立的全部关系的总和。它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从静态的角度去分析,公共关系表现为一种状态。它包括___公共关系状态和____公共关系状态。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公共关系又表现为一种活动。它包括______公共关系活动和____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邓乔彬的《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是其近年来词史研究的一部新作。全书以文化的发展与转换理论为枢纽,考察唐宋词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风格以及词人流派的主要变化。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和独创性,具体表现在,运用文化转换理论,描述与评价唐宋词的发展历程,使读者在系统了解唐宋词艺术发展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艺术特点形成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主体性教育思想发展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以中国教育学百年的发展为主线.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对中国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思考应从历史和现实不同维度同时入手。对历史的求索.能发掘出主体性教育发展的基本主线;对现实的反思.则可探究出主体性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Review Essay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pastoral leaders learn in the context of ministry in terms of how they se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work of Wilfred Carr is introduced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lue structures are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relationship. A case study using two examples is used to demonstrate how the clue structures are us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theological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天人关系为线索,阐述了国人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及与这一过程相对应的对自然的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走的和谐、矛盾、再和谐和持续发展的艰难道路,论证了"天人舍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主义教育作为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西方教育发展史的主线之一,其深远影响直至今天。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所以能主导人们的基本教育价值观,除却其强烈的现实关怀之外,还源于其深透的历史性哲学思考。追问和探寻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的根基所在和脉络发展,将为不断拓展该理论的研究视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洋务思潮是学术界长期以来颇为分歧的问题,至于洋务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更加模糊不清。本文将洋务思潮划分为萌芽、始初、大发展、成熟、没落等五个阶段,清晰地勾划出洋务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于每个阶段,从指导思想、原则、基本内容与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宏大的科学理论体系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既是引领人类前进的奋斗目标,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手段。以人为本集中概括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纠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到生产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将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与人民利益的实现相结合,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是贯穿全报告的红线,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对21世纪党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指明的方向和目标;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昭示的是一个充满现代明色彩的社会发展阶段,蕴涵着丰富的内涵、范畴和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陆机的《文赋》自创作之日起就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上的经典篇章,学者多看重《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缘情说","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说"。但从文本来看,"缘情"只有数句提及,"想象"主要在"其始也"一段中展开,都不是陆机论述的中心问题。"焦虑"是《文赋》全篇贯穿始终的线索,因而也成为理解《文赋》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技术发展历史上风靡一时的"媒体-工具论",多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了质的变化,我们该如何重新审视这个观点?本文从媒体素养的角度试图找出教育技术发展的线索,探讨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