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一定语境下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从而使意义也发生一定变化的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我国古汉语中一种独特而普遍的语言现象,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许多人都搞不清活用规律或者把活用现象搞错。下面就几种易混活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其实,阅读文言文实词比虚词和句式更重要,因为理解实词是解读文言文最重要的前提。然而,在阅读文言文之时怎样提取大脑中的实词积累,结合语境推断实词的意义呢?下面介绍几点方法以供参考。一、借助句子意义推断实词意义词不离句,实词自然需要依靠句意来理解,尤其是难度大的实词,更需要要根据句子意义来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2011年江苏高考文言文《陈公弼传》"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一句中的"蠲"字,理解难度太  相似文献   

4.
初中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而语境释词又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文言文教学中“常见实词“涉及的内容有多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那么,如何突破文言文实词教学这一难点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给常用词分类,并教给学生释词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解释词义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词义的确定依赖于语境,训诂方法称之为“观境为训”。语境一般指被释同所处的上下文,即内部语境,但有时文章本身的语言条件不足以体现词的具体意义.或不利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借用其外部语境便不失为便捷之计:所谓外部语境,即被释词在古代其他典籍或诗文中所处的相应的语言环境。前人的训诂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一个文言实词虽然可能有若干种意义,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只能有一种意义。因此,在文言文阅读中,必须掌握一个原则: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下面介绍三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讲解】 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 见实词”,从 词 的 出 现 频 率 上 来 讲 ,“常见实词” 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就需要一种能力。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相似文献   

9.
由于文言实词通常都有几个意思,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常用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有:联想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等。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考点主要有:1.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辨析;2.对文言句义特别是对主旨句、警句、名句的理解和赏析;3.对文言段落的理解和初步赏析;4.对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5.品味词句表达的妙处及其表达效果;6.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7.对文言文写作特色及其思想倾向的评析等。  相似文献   

11.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阅读文言文,首先要扫除实词理解方面的障碍。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古人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为什么“不离句”?这是因为词有概括义和具体义之分。概括义是从许多具体义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词典中对词语的解释一般是概括义;而具体义是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我们常见的课文注释多用具体义。这是说的根据上下文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也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词的具体义。  相似文献   

12.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视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在这一点上,考试评价表现得非常明显。《2012年泰州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上也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常用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重点了解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等的主要用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中,实词历来是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题中的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能在课本找到相应的出处,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之外,还有必要培养学生如下几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李俊 《成才之路》2014,(23):32-32
正文言文虽然不是现实中的语言,在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一般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要学习古代的知识,必须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让许多高中学生头疼,一看是文言文,就退避三舍;一看是文言文,就感觉无处着手。其实,我们在教授学生文言文时,首先打消学生的难学顾虑,让学生感觉文言文并不难,原来就是一些实词和虚词,实词的许多意思我们现在还在用,而虚词就根据具体语境来推测,文言文中的句式无  相似文献   

15.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相对于其他语言现象,文言实词具有数量庞大、灵活多变的特点。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现略陈数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文言实词意义的准确把握,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大量的实词意义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推断,推断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学习中,篇章中词语的理解与把握无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在交际中所犯错误不仅来源于语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词汇。语言要素中的词汇,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而词汇学习又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在实际的词汇学习中,学生对词的概念意义一般掌握得较好,但词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由于受语境各种因素的制约,可能使词的意义发生某些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又称语言实用学,是以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同一句话的意义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是语境。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即语句本身意义以外的含义,正是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人们说话要表达的事物往往不仅限于所说语句本身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至关重要,而语感的培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在语言环境上相对处于劣势,因为,现代汉语的学习有语言“习得”作为基础并相伴而行,而文言文的学习却不可能有习得的过程。这便是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弱语境”问题,也是文言文教学上的一个难题。那么,如何使文言文的“弱语境”状况得到改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多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文言文,自然都是常见的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20.
下面我们先讲默读能力培养的第一项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语言一经使用,便成了言语,便成了动态的语言,便成了处在环境中的言语,便与所处环境中的其他言语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便与其他言语构成了上下文的关系。由于词的上下义的关系、一词多义的现象、词的同义和反义的关系以及修辞的运用.言语的意义往往是由语境确定的,受到语境的制约,并得到语境的补充。也就是说,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与上下文的联系中,语言才能显示其具体的意义,才能确定其特定的意义。语言环境为确切理解语意提供了基础,还为语意提供补充信息。脱离语言环境,很多时候是无法理解具体言语的意思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