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奇异谱(SSA)趋势分析方法,对北京、上海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量的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与现有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分析方法不同,奇异谱趋势分析方法是一种纯信号描述,可以避免由于影响因素确定不合理所带来的分析误差;奇异谱趋势分析方法能帮助我们从纷繁数据中找出其变化的主要趋势,不被暂时的数据所迷惑;北京市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量自2007年起进入下降通道,而上海市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量自2012年起进入平稳或下降通道。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温室气体并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氮氧化物,还有其它碳氢化合物,但主要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影响已严重制约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京津冀区域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以期为通过城市间协同减排完成碳排放达峰目标提供借鉴。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通过运用基于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的减排潜力指数,对各城市的减排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其划分为"较公平高效型"、"较公平低效型"、"欠公平高效型"和"欠公平低效型"四种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整体碳排放效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只有北京、秦皇岛两个城市排放效率相对有效;各城市减排潜力指数虽然存在差异但也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态势,其中北京减排潜力最低而唐山减排潜力最高。各城市应根据城市类型划分结果,明确未来减排工作重点,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你可能不会意识到,即使是发一个简短的邮件,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科学家们估算一封邮件会增加0.14g的二氧化碳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混合排放的量度单位)。这就意味着发65封邮件,相当于一辆普通型小车行驶0.6米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这个结果,是美国迈克菲公司研究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5.
基于kaya恒等式并结合LMDI分解法确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用VAR模型分析甘肃省1989-2011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影响关系。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化主要对二氧化碳排放表现为正向冲击效应;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冲击效应趋向平稳,但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冲击方向不明朗;能源强度总体上表现为稳定的负向冲击效应。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自身和能源结构的方差贡献率较大,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方差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它能影响大气和水体。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对能耗的不断增加,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特别是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排入大气,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地区则显著正相关。人口增长对三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双向性;③分阶段考察显示,2000年之前,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即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01年之后,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对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为负,即技术进步可能增加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而降低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8.
王群伟  周鹏  周德群 《科研管理》2014,35(10):41-48
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国之间普遍存在的生产技术的异质性,本文利用共同前沿和非径向DEA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并实现了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损失来源的分解。对58个国家和地区1995-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及其损失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以共同前沿为评价基准时各国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均不大于以组别前沿为参照时的情形,但显示了最佳生产技术条件了最大的绩效改善潜力;欧洲二氧化碳排放的绩效表现好于美洲和亚洲,同时,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技术差距比呈现不同走势;生产技术差距和管理无效都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损失的来源,并在总体上显示出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的特征;尽管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在整体上已有所改善,但在现有的投入约束下潜在的二氧化碳强度约是实际数值的一半,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机理进行分析,利用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正;从区域层面上看,东、中、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拉动作用,而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阶段DEA的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华坚  任俊  徐敏  Eric Fong 《资源科学》2013,35(7):1447-1454
要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在于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客观正确地评估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效率的角度,界定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概念,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研究框架,探索性地利用三阶段DEA方法和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来评价中国省际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为真实测度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传统DEA测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平均规模效率被高估;中国区域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发展显著不平衡,呈现出“东>西>中”的格局,与传统的经济格局存在一定出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非径向的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并分析了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及分解,从技术进步效应、效率追赶及“创新者”区域等角度探索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主要结论有:2000-2011年间的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效率仅为54.9%,效率偏低,相对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全国二氧化碳生产率MLPI指标平均增长率为0.62%,增长率较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200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年均增长0.1%,这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较多省区则出现技术边界"内陷"的现象;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东北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较高,而中西部省区则较低,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所致;通过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由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人类所进行的各种旨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遏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努力也从未间断,然而这一切都没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仍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7年~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年均增长0.1%,这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较多省区则出现了技术边界 “内陷”的现象;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东北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较高,而中西部省区则较低,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所致;通过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4,(6):127-130
首先仅考虑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如果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对外贸易、科学技术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ARDL模型进行检验,则发现我国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过拐点的人均GDP非常高,达到9.5×1012元,遥不可及。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科学技术水平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拥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生产大国乃至人口增长大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前景不容乐观,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实现国家绿色增长及发展的可持续目标关乎着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共同命运。在Tapio脱钩理论指导下,强调国家绿色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的潜力问题,首先,构建金砖国家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15年间金砖五国绿色增长水平进行科学、系统测度;在此基础上,计算金砖五国2000-2015年间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弹性;最后,结合绿色增长评价水平,计算得到金砖五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潜力水平,提出了提升金砖五国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潜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8,(6):53-57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并借助EORA数据库,分析了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最终需求结构、最终需求规模4项驱动因素对1980~2013年中国各年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碳排放强度降低对于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最大;最终需求规模扩大和投入产出结构变化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贡献最大。从变化趋势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4项因素在1980~1986年,1986~2001年,2001~2013年3个阶段由基本稳定到变化幅度增大;从部门角度看,2001~2013年天然气生产、水泥产品、电力、建筑等部门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减缓气候变化是指通过经济、技术、生物等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增强温室气体汇。随着科学界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入,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对策,努力限制或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IPAT和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自主创新、FDI和国际贸易等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省区层面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得到1995—2012年中国省区层面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其中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为投入要素,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GDP为期望产出.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FDI能够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由于存在显著的负向空〖JP3〗间溢出效应,自主创新和进口对于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出口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我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必要性;其次,介绍了我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现有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国内和国际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力图探求可持续发展与控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契合点,提出我国控排二氧化碳的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的优化选择和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