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长小说《巴德,不是巴迪》以其鲜明的黑人文学特色、独特的叙事策略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美国黑人文学乃至20世纪美国青少年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利用黑人独特的叙事策略达到建构主人公文化身份的目的。通过研究小说的语言特征和其中的非语言因素可以发现,小说通过利用美国黑人英语构成"讲述者文本"并再现特定的文化现象来构建主人公的黑人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探讨《船讯》是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根据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原型,论证《船讯》这一个体中存在着规范的成长小说叙事结构,从而指出该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作家唐娜·塔特的成长小说《金翅雀》于2014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小说中以名画"金翅雀"与主人公的纠缠为主线,主人公通过对视觉艺术品的认知,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眼光来观察、感知和言说再现,形成不同的统觉,并经由语象叙事呈现出主人公成长中内心的不同阶段,其中"解剖课"成为了主人公习得创伤和陷入困境的现实具象,静物画成为定格自己内心创伤的休憩之所,"金翅雀"完成了主人公对人生和存在的顿悟,从而构造出主人公在经历爆炸之后创伤-成长的完整过程。名画与主人公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产生的张力也显示了视觉艺术品在治愈创伤和青少年成长中的美育作用,以及由此揭示出语象叙事的跨媒介性和隐喻性。  相似文献   

4.
小说《月亮门》在儿童视角下书写女性成长时,倾向以个体真实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并且通过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片断似的回忆来摹写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旨在表现"文革"对女性成长造成的伤痛。在《月亮门》的成长叙事中,女性主体性别意识的自觉与真实的历史情境相融合,女性的成长与作家的现实体验构成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使女性成长小说呈现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讲述了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面对残酷的命运从失去自我到重拾生活希望的感人故事。借助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之一从迷惘到顿悟的思想历程的叙事结构、成长仪式和成长引路人等方面进行分析,证明《灿烂千阳》主人公的年龄跨度虽超出了成长小说的一般年龄界限,仍是一部优秀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成长小说,并指出主人公玛丽雅姆成为阿富汗千万妇女追求自我与渴望幸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觉今是而昨非”之后:近年“成长小说”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文化姿态浮出历史地表,是近年成长小说与以往涉及成长母题的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其共同特征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性格尚未定型、成熟的青少年;主人公与生活于其间的人和环境的关系,有教育与被教育的明确的施受关系;主人公的文化成长得到确定而充分的表现;成长质材足够的叙事维度。世纪末普遍的怀旧倾向,是成长小说的一大推力。对教育传统的深度思考,使其成为社会新的警示录。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广泛传播,与小说叙事中包含特定的文化心理原型有密切的关系。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洞穴意象实质是个体和传统文化结合的文化心理原型。主人公出入洞穴具有"再生仪式"的特征,它负载着主人公成长中克服困境的叙事功能,读者在阅读中也体验着这种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姚娜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3):108-110
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中多重叙事情境的叙事策略使得传统的线性叙事实现了空间转向,并创造了时间空间一体化的叙事格局,所运用的多重叙事情境下的叙事策略构筑了莱辛独特的叙事"话语"并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小说深刻反应了虚构与现实的分裂与整合,同时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历程以及当代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性.小说多重叙事情境构成了多重意蕴空间.  相似文献   

9.
缘于阿来独特的出生背景与生活经历,原乡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想象空间和叙事资源。阿来在小说作品里对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书写,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个独特存在。阿来小说里的原乡叙事是其对故乡的表达与追忆,既有对藏区现实的反映与折射,又有对藏族族群的想象与摹写。阿来小说里的原乡叙事不仅有地理空间上的故乡特征,也有地缘文化上藏族符码。原乡叙事不仅是阿来的小说创作特色之一,也是其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亦是其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承载。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11.
2019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得者,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理査德·鲍尔斯的小说《奥菲奥》形式恢弘、话语独特、结构精巧、意义深远。作家通过在叙事情节结构方面对"奥菲奥"神话原型的巧妙运用,让主人公——当代"奥菲奥"——在遭遇卡夫卡式的危难后不断"回头",重新思考自我追寻之历程以及"后9·11"时代个人与社会的生存之路,并对社会变迁、科技发展、人性变异发出了自己的灵魂拷问。  相似文献   

12.
青春文学以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为主题,谱写一代代青春之歌,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语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的"残酷青春"叙事现今已不再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日益加剧的狂欢化、游戏化的网络消费文化,泛娱乐化的碎片阅读,在后现代语境文学逐步走向产业化的浪潮中,"微笑青春"小说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书写青春,为深陷现实和媒介焦虑中的读者大众解压,成为青春叙事的新转向。青春网络作家缺乏生活经验,大都只困于个体经验的"小我"创作之中,缺乏"大我"精神,其叙事或过于残酷,或过于美好,作品的真实性有待推敲。  相似文献   

13.
张翎的中篇小说《一个夏天的故事》讲述了"文革"时期,主人公"五一"离开从小生活的外婆家,被父母接回城里之后发生的故事。小说在人物、结构和主题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成长小说的特征。小说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并且通过几个成长的契机,如性的启蒙、死亡体验以及背叛等事件,集中叙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4.
玄幻小说与童话有着同质同构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四点:直线式的情节;主人公的中心叙述地位;奇妙的想象世界;幸福圆满的结局。故文章认为玄幻小说就是青少年的当代童话。  相似文献   

15.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长篇小说《迸涌的流泉》是一部具有德国传统教育小说模式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约翰的成长为主线,叙述了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下的成长和与环境磨合的过程。本文借助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思想家拉康的主体认证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中语言在其主体认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再现其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6.
张贤亮的<绿化树>是一部成长小说.具体而言,张贤亮笔下的"成长主题"赋予了文本世界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各种层次叙事独特的本质.时间层次上的"日常生活"在<绿化树>里并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张贤亮强调了"日常"的生活本色和人性温情,另外,文本中"指向未来"的时间契合了"成长"气质.村落象征人性正常化的空间符号,人道主义的成长方式和乡村被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马缨花在内的"荒野人"成为主人公生存的动力,但也是"主人公"精神涅槃后的反思对象.张贤亮由此展现了深层的救赎主题.这一主题源自主人公对"苦难"在"成长"中的意义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17.
《诡秘之主》是近年少有的现象级原创网络小说,引发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以严格类型学视角来看,《诡秘之主》是玄幻外衣下的新时代成长小说。小说在叙事语法上对成长叙事的创化之功主要体现在成长的“知-行”维度上,充溢着深度的“灵性”探寻;成长的“时-空”背景上,拓展了“空间”广度和“时间”跨度;成长叙述的结构上,营造了主体之间的交互复式构型。主角克莱恩的平凡英雄形象是读者的成长道标,“扮演法”作为核心设定隐喻着社会对人格的改造,成长过程的主体建构则是小说的文化蕴涵,指向一代青年写手和读者的文化乌托邦情怀。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拥有明显的"成长"内涵,但小说不再以女性作为成长主体,而是将男性主人公的精神理性成长过程推至文本的前台。主人公成长的"废墟"境遇虽给了他们极大的自由,却也使他们的理性成长历程充满光明与黑暗频繁交替的坎坷。这其中,审父、叛父、回归父亲的曲折历程以及同代人彼此争辩、相互扶助的友谊成为影响他们成长的最重要的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不少网络类型小说呈现出“反成长”的叙事特点。这种“反成长”叙事具体表现为人物性格简单、定型;情节铺排与故事讲述曲折离奇、匪夷所思;叙述技巧上不重视人物内心分析而侧重悬念、伏笔的运用。“反成长”的叙事特点与网络类型小说的连载性质、创作主体的创作动机与叙事目的、阅读主体的层次与期待视野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成长”叙事特点给新世纪网络类型小说带来简单化与模式化等审美局限。  相似文献   

20.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长篇小说<进涌的流泉>是一部具有德国传统教育小说模式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约翰的成长为主线,叙述了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下的成长和与环境磨合的过程.本文借助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思想家拉康的主体认证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中语言在其主体认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再现其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