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1962-2015年实测径流数据,运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Theil sen’s估计等方法,研究了徒骇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徒骇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6.27×108 m3,年均、夏季径流量趋于减少,春季、秋季、冬季径流量趋于增加,但减少和增加的趋势不显著。从径流突变情况来看,年均径流共发生3次突变,突变发生年份为1964、1973、2010年;夏季径流变化复杂,共发生5次突变;春季径流共发生3次突变,秋季径流发生2次突变,冬季径流发生3次突变。年均和各季节径流的突变年份与降水量的突变年份不完全一致,表明人类活动对徒骇河流域径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保山地区腾冲县、龙陵县、保山市气象站的降水资料,从降水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性等方面比较了高黎贡山两侧降水的区域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在西南季风大气候条件控制下,受高黎贡山“通道-阻隔”及自身地形的影响,龙陵、腾冲、保山3地的降水年内分配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3个地区中受西南季风影响剧烈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龙陵、腾冲、保山;从各地不同时期降水不均匀性的变化来看,保山具有龙陵、腾冲两地的综合特征,又有自身的特点.各时期3地降水集中期变化不大,龙陵、腾冲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而保山相比则要滞后一段时间,说明保山受西南季风影响比龙陵和腾冲迟,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一、各种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情变化河水的来源,叫做河流补给。河流补给是决定河流水文特征的重要因素。河流的补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雨水补给大气降水中的雨水,是河流补给最重要的形式。这类河流补给迅速而集中,具有不连续性。其流量过程线随着降雨量的增减而涨落,一般呈现锯齿形尖峰。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补给靠雨水。据估计,我国东部河流的年径流量,雨水补给占70%~90%。因受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的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往往具有径流季节性变化明显和径流量不稳定的特点。如: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径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对巢湖流域9个市县1957-2006年的年降水量进行分析,并对巢湖流域的逐日降水量采用15 d为时长的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分析,再结合小波分析找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震荡周期,最后分析了巢湖流域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巢湖流域的降水集中度、集中期与巢湖流域洪涝灾害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旨在为巢湖流域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1964~1990年内金沙江上游和下游14个雨量站资料进行降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地区分布相当不均匀,年内主要集中分配在汛期6~9月,年际变化不大;选用金沙江干支流上4个控制站年径流系列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深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匀,丰枯周期明显,年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河流径流的变化包括年变化和季节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别取决于河流弪流水源补给的形式。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补给形式、地貌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所以,河流径流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也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一般占河流径流量的60~70%,局部地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50年来的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方面资料,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沙空间分布特性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具有明显的水沙异源特性;在时间分布上,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同时水沙年际变化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同时段水沙匹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降水资料推求径流深是无实测径流资料地区推求径流成果的基础,特别是在应用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推求径流时,当求得年平均径流深及年径流变差系数Cv后,再推求历年径流深时,在同频率情况下因降水与径流变差系数Cv的不同,诸多水文工作者往往忽视此情况下对历年设计径流深成果的修正,导致历年径流深设计成果误差偏大,反算的年平均径流深与前所采用值并不一致.本文将提出采用降水修正系数K用于修正历年设计径流深,供水文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流径流的变化 (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 ,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来源。河流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根据其进入途径的不同 ,将河流的补给类型可分成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五种形式。不同的补给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也影响到河流径流呈现出不同的水情变化。一、河流的雨水补给雨水补给是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也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径流量最重要的来源。雨水补给一般多发生在夏秋两季 ,个别发生在冬季。由于降雨本身是间断的 ,降雨对河流的补给也是不连续的。另外 ,由于降雨的集中性 ,特别…  相似文献   

10.
河川径流受气候、下热面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的径流量都不相同,有丰水年、有的平水年和小水年。这种径流量的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被称为径流年际文化。径流的变化实际上是水量平衡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变化的人小上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河流的补给可以分为雨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几种。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上。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随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而变。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雨水补给可占河川年径流黄的60~80%,少数地区可达8()%~%%。河流的水情变化几乎完全受降雨的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岷江流域近52年(1961-2012)的径流与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岷江流域径流、气温、降水等主要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52年来岷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年均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气温以0.15℃/10 a的速率增加,年均降水量以20.18 mm/10 a的速率减少,区域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明显.(2)岷江流域多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0.38×108m3/10 a,流域径流量在1968年左右出现减少突变,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径流量增加,1993年左右又发生一次减少突变,径流显著减少.(3)通过对年径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转换分析发现,岷江流域径流量主要存在69 a的年际周期、17 a和28 a的年代际周期,径流量总体特征是向干枯化趋势发展.(4)通过年径流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区域降水量是影响岷江流域径流减少的主导因子,在该流域降水量减小的背景下,气温升高进一步加剧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小;流域径流对暖干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径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张北试区降水规律与防沙尘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了以张北为代表的坝上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长期变化趋势存在20年的周期,有89.97%的年份年降水量≥300mm;月降水量高度集中且变异系数小,一年中70%的降水量集中在6、7、8三个月。在明确降水规律的基础上提出5项防沙尘暴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80~1986年,对广州某养鹿场圈养的东北亚种的梅花鹿后代进行了观察,发现它们的长茸期、发情配种期、产仔期较原产地的东北梅花鹿有所不同.表现在脱盘长茸提早,整个长茸期比东北梅花鹿长了1个多月.广州圈养梅花鹿在2月就开始脱盘长茸的占13.1%,最迟的在6月,占2.6%,3月与4月是长茸高峰期,分别占32.2%与34.9%,5月份占17.1%.梅花鹿公鹿在7月下旬开始发情,母鹿在8月中旬发情配种,至次年1月,10月是发情配种的高峰期.母鹿产仔最早在4月,占8.6%,最迟在8月,占5.7%,5月与6月是产仔高峰期,各占42.9%与30.3%,7月占12.5%整个发情配种期比东北梅花鹿的长了2个多月,母鹿的产仔期也长了2个多月广州圈养梅花鹿每年换毛两次,第一次换毛在3月上旬至5月上旬,是脱冬毛长夏毛,第二次换毛在7月下旬至9月,是脱夏毛长冬毛.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渭河流域,特别是下游频发的洪水,严重影响了陕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结合该流域的洪灾情况,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渭河流域下游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造成洪水频发,既有自然原因,如降水年内分配集中、径流含沙量高,又有人为因素,如三门峡水库的修筑和防洪体系脆弱.  相似文献   

15.
根据廊坊市区"十五"期间降水组成成份的监测结果分析得知:廊坊市区酸雨频率呈上升趋势,SO42-为降水的主要致酸物质,NO3-的贡献有所增大。取暖期降水的pH值低于非取暖期,取暖期降水的总离子浓度则高于非取暖期。  相似文献   

16.
浓缩与澄清─—两难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固液分离过程中澄清与浓缩的两难问题由来已久.本文讨论了在使用高分子絮凝剂保证澄清效果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浓缩产物的固体含量,同时设法改善浓缩物的性质使之便于进一步压缩处理的有关问题.文中论述了相关的研究结果、研究方法及潜在的研究方向.分析了聚集体尤其是絮凝体内液体介质的赋存状态,提出了改进絮凝物脱水的某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固液分离过程中澄清与浓缩的两难问题由来已久.本文讨论了在使用高分子絮凝剂保证澄清效果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浓缩产物的固体含量,同时设法改善浓缩物的性质使之便于进一步压缩处理的有关问题.文中论述了相关的研究结果、研究方法及潜在的研究方向.分析了聚集体尤其是絮凝体内液体介质的赋存状态,提出了改进絮凝物脱水的某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详细阐述了清江流域降水、径流、泥沙、暴雨、洪水等水文特性 ,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流域的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黑龙江典型黑土区作物产量进行定位监测试验,以投影寻踪评价模型为手段,对气候因子与土壤因子耦合对玉米产量的定量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处理条件下,有机肥+磷化肥的施肥方式对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最佳。另外,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依次为:8月气温、5月降水、年降水、6月气温、7月降水、6月降水。所形成的结论可为有关部门科学制定东北黑土区农业综合开发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