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佑作为唐代一名杰出的兵学家,其所著《通典·兵典》对孙子研究及孙子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内容包括:倡导"德主兵辅""仁为兵本",完善了《孙子兵法》战争观理论;融合"天、地、人"之道,总揽《孙子兵法》思想内容体系;贯通古今,史例佐证,丰富了《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体系;注重实用,大胆质疑,创新发展了《孙子兵法》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
晚唐社会,藩镇割据,边防虚弱。杜牧继承了祖父杜佑作《通典》经世致用的家学传统,又结合唐代的政治形势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用兵建议。他的军事思想在其诗文中也有所体现。杜牧的论兵建议以及在其诗文中所体现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证:一、杜牧论政言兵的缘起;二、杜牧诗文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3.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林翼是挽救晚清政局颓势的关键人物,也是近代文人统兵的代表,他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是胡林翼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不过他对孙子思想有着自己独特认识和理解,因此他对孙子思想的吸收和发展表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色。从"力避攻坚""选将""奇正"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胡林翼学习和吸收《孙子兵法》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既不轻视,亦不盲从,真正做到了取其精髓,加以创新。研究胡林翼对于《孙子兵法》的继承与发展,对于理解中国传统兵学走入近代以后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战争领域的深刻洞察,《孙子兵法》提出了"兵无常(成)势""因敌而制胜""因敌变化而取胜""必以全争于天下""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因变思想。这一因变思想,是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极大肯定,是其疑天而取人思想的逻辑发展,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7.
《滨州学院学报》2018,(5):15-22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兵学思想的源头,奠定了我国兵学思想的基础。《淮南子·兵略训》是西汉刘安论述兵学思想的专篇,对其兵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在战争观、将帅思想、用兵思想这几个方面,《淮南子·兵略训》有不少观点继承了《孙子兵法》中的兵学思想:继承了《孙子兵法》所提倡的"慎战"思想,肯定了将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承了《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庙算"和"谋攻"思想。同时,又因为两部著作的成书时间、写作目的、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淮南子·兵略训》在继承《孙子兵法》兵学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孙子兵法》对战争的起源和性质问题并没有提及,《淮南子·兵略训》对此做了补充,认为物资的分配不均是造成战争的原因,主张"义战"。此外,《淮南子·兵略训》对将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形势""奇正""虚实""先胜"思想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柢:农耕文化与军事文化合一的社会生存与发展方式,农业文化为主的多种经济文化并存方式是其产生的客观土壤;原始的战争预测术衍生的军事谋略思想,《易经》中的军事哲理思想,春秋中叶以前论兵专著中的思想以及诸子百家的论兵之理是其产生与成熟的文化之源。孙子正是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千百年积累的战争经验、军事原则而创作出兵学经典《孙子兵法》的。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代,《孙子兵法》备受重视。一方面被整理、注解和播扬,曹操的《孙子略解》在兵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战场上,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武将和文人皆推崇孙武及其兵法的风气,终于汇聚成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三国人韦昭的《国语注》和张子尚的《孙武兵经》,终于确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的"兵经"地位。  相似文献   

10.
法国开创了中国"兵经"《孙子兵法》的西译先河,为中国兵学的西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孙子兵法》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历程进行了梳理,探查了它在法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揭示战争规律,提供战略战术的兵学圣典,它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在法学领域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奇正相生、能攻善守的战略,因敌变化、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技巧在法庭诉讼中都有其具体的指导实践的意义,《孙子兵法》应该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是古典兵学的一部杰出代表作品,被人们尊为"谈兵之祖",孙子在谈军事战略与战术的时候,无不渗透着儒家的那种人文关怀的仁爱思想与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期齐国孙膑所作,共8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吴子兵法》亦称《吴子》、《吴起》,相传为战国初期吴起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起》兵书篇,书  相似文献   

14.
在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中,统领全书思想的纲领是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的"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即兵以诈立,是指导一切战争最根本的谋略原则;兵以利动,是一切军事斗争最根本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兵以分合为变,是军队的部署、调动、投入战争所采取的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据《明太祖宝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与侍臣曾两次研讨《孙子兵法》。朱元璋受其身边爱好《孙子兵法》的侍臣的影响,屡屡对《孙子兵法》加以应用,虽质疑《孙子兵法》的相关思想,但其治军和作战的精髓思想依然有孙武的影子。朱元璋汲取孙武兵学思想中秉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极其注重孙武任将和用兵的思想,在作战历程中强调《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这些均证明了《孙子兵法》作为"跨时代、跨国界、跨领域"的经世佳作对朱元璋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孙子兵法》战争观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孙子兵法》是非暴力的"不战论",二是认为《孙子兵法》是充斥仁爱精神的"民本论"。从历史的实践、从《孙子兵法》文本本身、从先秦战争和兵学的演进过程三方面来分析,《孙子兵法》必然是冷静的战争论而非"不战论"。与儒家典籍《左传》、《论语》、《孟子》及《司马法》的相关论述进行对照,可知《孙子兵法》是君主(国家)本位而非人民本位,也未显示出深刻的仁爱思想。正因为孙子秉持"工具理性"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构建出辉映千古难以逾越的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其中,"兵者,国之大事"、"不战而屈人之兵"、"兵无选锋,曰北"、"预交诸侯"等对于从战略层次上做好防恐工作、加强反恐斗争、应对我国日趋严重的恐怖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18,(5):10-14
同是作为被收入《武经七书》的武学经典,《三略》与《孙子兵法》在兵学思想方面多有相通之处,如都强调用兵要知彼知己、因敌制胜、速战速决,都重视将帅的作用,强调君主要给予将帅独立指挥、临机决断之权等等。但是,两部著作也存在不少相异之处,《三略》结合时代特点从战争观、将帅思想等方面对《孙子兵法》的思想进行了深化和发展,如《三略》倡导"义战",而《孙子兵法》则没有区分战争性质;《三略》较之《孙子兵法》更加重视民众在治国、战争中的重要性;《三略》提出了"夺其威废其权"等处理君将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云:"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而东汉末年,曹操在讨伐董卓联盟中首倡"兵以义动",这虽是在当时特殊"讨逆"条件下提出,但"利动"与"义动"结合观念,贯穿曹操军事生涯始终。"义动"既是曹操胸怀天下、希望结束战乱、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的方式,又是达到"利动"的手段。曹操的"义利观"集中体现了身处当时战乱、分裂、中央集权衰落背景下曹操政治、军事思想与切身体验结合,是其理论与实用性统一。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它问世后,对我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享有"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的美誉。现在《孙子兵法》已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外交,乃至经济等各个领域。近几年,《孙子兵法》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注意。《孙子兵法》中对将帅的精辟论述,对排球教练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以《孙子兵法》中的某些思想来论述排球教练员的素质,以期给排球教练员留下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