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聊斋》中狐鬼形象作比照,考察《阅微草堂笔记》“谈狐说鬼”所具三个特征是:异类感、工具化与消解性。二部杰作的异质性不仅与作家美学旨趣有关,更是各自经历、地位、价值取向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两部作品“变形”的比较,探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哲理,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人对自我价值的不同认定。  相似文献   

3.
运用了平行比较研究的理论和哲学的、审美的方法,对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但却具有可比性的两部学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从两部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来探讨学的某些共同本质与差异,分价值取向、艺术形象和审美理想三大方面.着重阐述了双层主题与单层主题、主“情”与倡“人”、悲喜环生与一悲到底等主题、人物与风格这些作品内在要素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两部小说的比较,分析了雨果和艾米莉的美学理想和美学社会理想;从人物、结构和场景的对比,阐明了两位作者绝对与相对的美学排中对应机制,阐述了小说所体现的悲剧的美感与崇高感和戏剧性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5.
论《诗经》与《楚辞》中的“云”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由于诗歌产生的地域、时代、社会风气及创作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作品各自所建立不同的意象群,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美学风格。通过对《诗经》和《楚辞》中“云”意象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它们内在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同样的母题———“爱情”和“自杀”。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悲剧冲突、悲剧人物、悲剧结局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古典悲剧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中心意象结构法在《桃花扇》与《青鸟》两部作品中都有体现。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的两个中心意象---“桃花扇”和“青鸟”,结合文本,阐述两个中心意象在艺术结构、思想内涵和文学意蕴上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心意象结构法”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与詹妮特·温特森的《守望灯塔》都不约而同地选取了“灯塔”这一意象,并且围绕这一意象各自构思了以上两部杰出的作品。虽然所选之物相同,然而在两个作家的笔下,相同的灯塔却具有完全不同的象征意义。本文就从这两个相同的象征物着手,通过分析两者内在不同的意义,来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詹妮特·温特森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边城》与川端康成的《古都》存在着极大的可比性。“死亡”是这两部作品分别表现出来的主题之一,同时,两位大家分别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的命运问题。通过平行研究,分析作者是如何在“死亡”主题下传达其对女性命运的认识,从而深入理解两种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金光大道》和《苍生》是浩然分别在中国社会两个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 ,即“文革”和“改革开放”里的重要创作。不同的时代氛围、不同时代的美学理想以及作家在社会不同时期和个人不同人生时段的创作心态 ,都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作品的生成。通过对比阅读 ,从中把握出二者所分别呈现出的“遮蔽”与“敞开”的鲜明特征 ,并以此感知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的作品,它们确立了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始乱终弃”式的文学主题。历来这些弃妇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成为人们研讨的主体,而对其中的负心汉形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一些。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氓》和《美狄亚》两部弃妇作品中的负心汉形象,在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的同时,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对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中国作家曹禺《原野》中“云”的意象和美国作家奥尼尔《琼斯皇》中“月”的意象的解读和比较分析,探讨两部作品的内在意蕴,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两位作家在价值取向和审美态度上的异同,探讨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精神自由的主题,激发人们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和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从而体现了虚幻与现实的戏中“戏”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浅论“群体形象”在话剧《思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14.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以及叶伟信导演,吴镇宇、古天乐合作主演的《爆裂刑警》从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角度解读,二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在两部作品中,可乐作为“希望”的意象,不仅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且升华了作品的主题,即面对人生困境和生活的无奈,看似绝望的主人公仍抱有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最后,从两部作品不同的结局,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夏目漱石《门》和《心》的研究,向来以前者宗教性和后者精神性伦理性研究居多。对于两者的比较研究,则多以共同性为纽带。特别是其共有的“罪意识”。两作品各作为夏目漱石两个时期三部代表作的终篇,在总结对比两时期的作家意识转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门》之后的修善寺大患,经历死亡边缘的徘徊,作家人生观及写作理念上均产生了新变化。通过精神分析与文本分析比较,考察两部作品中有关“罚”“罪”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景西亚  陈凤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1):70-73,82
《熙德之歌》与《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文学巨著,两部作品对中世纪骑士文学和骑士精神着力进行了描写。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解读,探讨中世纪骑士精神的进步意义与消极影响,分析其对西班牙民族性格塑造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魔戒》与《西游记》分别为西方和中国的文学巨著,前人已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过大量研究,如宗教、接受美学、翻译、交际以及主人翁分析等;也有论者从哲学和文化角度将两部作品一起分析。但至今未有作品从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视角来比较这两部作品,因此,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维度,比较分析《魔戒》和《西游记》中体现出的文化现象,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与差异根源。  相似文献   

18.
在《徒然草》和《咏怀诗》中,高蹈超脱的审美追求是作品典型特征。两部作品皆具有道家美学倾向与动态审美观,在表达上也偏向朴素自然、含蓄婉约的审美方式。这是人类审美情感共通性的重要体现,也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作品间才具有比较价值和意义。但是,两部作品在自然观、无常观和审美意象选择上仍存在许多不同,这种不同之处实际与两位作家背后占据主导的儒家、佛家思想根源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巴金的创作生涯里,有两部具里程碑性质,足以代表其小说面貌的作品。它们是《家》和《寒夜》。本文想通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对巴金小说的艺术风格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家》和《寒夜》的写作,虽然前后相隔近十多年,但作家的艺术个性——这被屠格涅夫称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却象一根红线贯串了这两部作品。其特色之一是:作家所关心的,在艺术上作刻意追求的,是人心的发掘和探索。研读《家》和《寒夜》,我们可以发见一个颇有兴味的事实:这两部作品对人物肖象、体形和服饰的描绘都很简约。在《家》里,作家对最主要的人物形象——觉新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玉娇梨》是我国著名的两部写才子佳人的著作.一部是戏剧,一部是小说,体裁不同,二者所叙述的故事和描写的人物在某些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从故事结构、人物设置、对爱情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两部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