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民间长期流行着一种有别于儒释道三教的传统宗教,其核心就是对天地、鬼神的信仰.古人坚信正是无所不在的“神”,才使得他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先民心中的神是山岳湖海的精灵,是天堂地狱的主宰,是芸芸众生灵魂的皈依,是逢凶化吉的救星.昭通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地名,反映了先民们的人生百态,记录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不仅是研究宗教文化的珍贵史料,也是了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2.
牛不仅是先民崇拜之神物,而且负重笃行,耕田耘地,在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地名印记。昭通农耕文化发展史上,形成了数以千记的田地、土壤地名,以及两百余个带"牛"字的地名。探析这些地名产生的区域环境与人文因素,倾听历史的足音,领略文化的风采,回味乡土的气息,有助于认识先民的生存状况,理解昭通地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马为六畜之首,在中国古代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国威、权力和财富的标志,又是商贸流通的载体,农夫耕载的利器;骏马奔逸绝尘的风姿与境界,也是仁人志士的理想寄托与精神追求。在昭通众多的地名中,带马字者600多个,其中直接与马有关的约500余个。透过这些地名,解读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更真切地感知昭通先民们的生活史实,领悟和欣赏地名中丰富多彩的马文化。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根据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生产关系、国家机构、阶级压迫、民族交往、社会道德和宗教信仰等往往通过地名反映出来.而其中宗教则长期在社会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地区都不乏宗教地名.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其宗教信仰更是繁多,其中佛教对当地的地名影响很大,本文就以佛教为例,探究呼和浩特地区佛教地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魔巴是佤族社会中从事原始宗教祭祀的巫师。是人神的中介,历史上魔巴的存在增强了佤族先民与自然抗争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协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佤族先民对和平安宁、富裕生活的向往,是佤族先民精神生活和民俗生活的载体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长沙历史悠久,地名古老。以长沙地名为切入点去探寻近代长沙物质形态文化、城市规划文化、工商经济文化、军事制度文化、政治制度文化和宗教社会意识文化等的历史变迁,从中可以寻找到地名与城市文化的对接点,从而对近代长沙历史文化保护及地名规划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佛山多雨多水的自然条件,使得佛山的水神崇拜十分兴盛。信仰民俗中的水神崇拜、民间文学中的水神崇拜以及地名中的水神崇拜,是佛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反映了佛山先民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数千年来,昭通大地上众多的民族在不断的迁徙与定居的交流中,伴随着无数次的冲突与融合、征服与反抗,产生过成千上万的民族地名.地名记录了昭通先民在改造环境、开发资源、建设家园的生产、生活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老病死、人情世故、众生百态的感悟与反思.地名是研究昭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了解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地名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地名记录了昭通先民在改造环境,开发资源,建设家园的生产、生活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老病死、人情世故、众生百态的感悟与反思.地名是研究昭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了解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0.
贵州境内的岩画体现了少数民族祖先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表现原始舞蹈的岩画是贵州先民祭祀活动中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巫舞,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先民们劳动、繁衍及战争活动等的场面,带有典型的功利实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地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汉语地名中的外语借词很多。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行政区,所以汉语中表示地区的地名许多都是借自蒙语的词汇。蒙语借词地名是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显著的地域历史特征、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社会心理。本文从乌拉特前、中、后旗的民族历史变迁来阐述蒙语借词地名存在的理据,同时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探究蒙语借词地名的意义生成及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指出汉语中的一些蒙语借词地名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历史、考古、地名、宗教等学科,对云南省高黎贡山进行分析考证,否定了传统说法,提出该地名为佤语地名的新观点;同时认为,高黎贡山就是我国历史上所说的昆仑山。  相似文献   

13.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各个民族不同的地理、历史、语言和文化。许多地名来源于自然景观、经济特征、宗教以及神话,有些是战争的产物,有些烙印上政治痕迹。地名词语的发展变化是现代英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海外英语》2014,(5):51-53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和文化,许多地名来源于自然景观、经济特征、宗教以及神话,有些是战争的产物,有些烙印上政治痕迹。地名词语的发展变化是现代英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一些汉字的解析,揭示了中国古代的母系社会、父系社会以及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宗教、教育、刑杀等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6.
原始宗教是巫术、图腾制度、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产物。由于原始先民们求生能力的薄弱,将自然力量本身看成具有意志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宗教和宗教艺术。宗教在宣扬自身教义的时候,通过绘画雕塑等审美主体将宗教教义镶嵌其中,在这个语义结构下,宗教艺术使人对神性的宗教意识顶礼膜拜,在宗教艺术里蕴涵着深刻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17.
红河县哈尼语地名记录了红河县哈尼族人民生态环境的变迁,红河县哈尼语地名可以如实的反映红河县哈尼族地区的地理、植被、动物、山川河流等情况,它是哈尼族人民生态环境变化的记忆,反映了哈尼人与自然、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包含了丰富的民族生态史信息;哈尼语地名成为哈尼族人民传播本民族生态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了解红河县地方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窗口,集中体现了哈尼人的思想和情感。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在对村寨的命名和村寨的理性选择上,充分显示了哈尼人民的勤劳智慧,同时通过这些地名也能反映出哈尼族先民们的生态观。文章主要是针对红河县的哈尼语生态地名进行尝试性探索,分析了哈尼语生态地名命名的特点,以挖掘出红河县哈尼语地名中所蕴藏的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邯郸学步”、“败走麦城”、“逼上梁山”都是由地名构成的汉语成语,类似的情况,在英语中也不乏其例。不少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来源:有的源于宗教或历史事件,有的来自希腊神话传说或文艺作品。本文收集了部分涉及地名的成语,试与读者共同领略英语成语的魅力。1.meet one's Waterloo  相似文献   

19.
历代游仙诗充满动植物意象,它是先民动植物崇拜的集体无意识流露,动植物崇拜深深的镶嵌在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对哲学、宗教、文学、历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螽斯是一首古老的祭祀圣物的祝辞,诗中的六个重言词反映了先民祈望子孙繁盛的愿望.这既是一首简朴恳挚的祝辞,也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歌,更是一场有声有色的舞蹈.它可以帮助我们推想先民早期的宗教生活情形,了解我国远古时期先民们真实的情感生活,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