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其弟子塞尔将此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对塞尔的这一当今国内外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发展并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它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的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对比英汉语言当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发现英汉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哲学观等差异是形成英汉间接言语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间接言语行为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但传统的理论研究却没能对其做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最近,Thornburg和Panther从认知角度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转喻解释理论,从而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但此理论忽视了对一些必要的语用参数的考虑,从而无法对间接言语行为作全面的解释.因此需要对此转喻解释做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论题。它最初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后,在其理论基础上,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繁。那么,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目的何在?本文在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定义和分类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运用John Langshaw Austin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通过数据证明了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使用中大量存在,以HSK听力试题为蓝本,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证明了听力教学中同样有很多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6.
单红见 《文教资料》2008,(22):46-48
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会话中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能否正确理解说话人的间接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成败.本文利用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对这一特殊言语行为进行了尝试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没有按照字面意思,而是通过间接表达其真实意图来进行言语交流的一种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该文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含义,并针对间接言语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贾敏 《海外英语》2011,(10):328-329
该文首先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源起以及Searle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阐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及其类别。继而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着重从表示婉拒、批评、强调、礼貌、请求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俄英汉语中的会话语句为研究语料,力图在语境、关联理论、交际对象等视角下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类与类别阐述,从而深化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刚 《文教资料》2008,(12):42-4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解释了语言的间接性,但是由于其理论的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圆满完成解释任务.本文结合了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理论,探讨了人际意义在揭示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作用,同时证明了人际意义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塞尔(J.R.Searle)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表现形式和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要学生通过考试,还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很重要。本文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分类,并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运用J.L.Austin及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日言语行为的区别和差异,并为今后适应不同的交际条件,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理论。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具体言语分析以及跨文化语言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言语行为学说的理论基础:奥斯汀的施为句理论和他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为我们进行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语言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熊英 《英语辅导》2010,(4):129-131,175
作为现代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行为理论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出,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不愿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往往采用间接的手段来实现其言语行为。本文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电影中特定语境下的人物对白,透过字面意思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17.
叶晓敏 《文教资料》2008,(20):37-39
本文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对曹禺的戏剧<日出>中人物之问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戏剧中人物关系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传统来看,转喻是一种普遍的修辞手法,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重新认识了转喻.如今转喻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而被视为一种思维方式.言语行为理论从转喻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在生活中人们使用和理解间接言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19.
间接言语行为——有效的语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莉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5):57-59,64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原则密不可分,间接言语行为作为语用策略的使用动因大致包括:维持礼貌交往,增强话语力度,弥补表达缺陷等交际功能,另外,修辞格在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妙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摘要:日常言语行为是导致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奥斯汀“说话就是做事”之观点启发人们要从实际语言交流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语言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如实地把语言看作一种实施行为的手段。美国哲学家塞尔依据奥斯汀的理论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并对奥斯汀的理论作了继承修正和改进。本文主要依据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探讨间接言语行为与人际矛盾的升级和化解之间存在的联系,并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对怎样运用间接言语行为化解人际矛盾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