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文的意境美,必须达到创造出主、客观交融互渗的鲜明艺术形象,而这个艺术形象又必须是浓郁真实的生活气氛与作家审美理想和生命激情的有机统一;在创造散文意境美的过程中,作家必须使自己的认识、感情、境界步步升华,开辟出一个在艺术想象中独创的艺术境界。充沛的革命激情,是当代作家创造散文意境美的灵魂;有意脱离现实生活和一味强调散文的求真意识,是当前在散文意境美创造上应该批判的两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常用意境开阔、意境深邃来称赞一些优秀的作品,而用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高来贬斥一些不好的作品。意境成了人们评价文艺作品好坏的一个标准。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简单地说,意境即是文艺作品中创造的艺术境界。它要求作者所创造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达到融合无间的统一。它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把握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存在。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意境开拓方面,对后世的散文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电视散文是散文艺术与现代传播媒介——电视相结合而形成的新艺术样式,是将特定的散文艺术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地处理,并以电视载体来表现散文抒情写意的一种影视文学。它一般都采用超文本或复合文本的方式,即把散文中的场景拍摄成电视片,配上散文文本的朗诵,读者的视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领略其丰富多彩、意蕴深沉的意境,达到散文美的最高享受。电视散文进入课堂,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得到明显改善,对散文的感受也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可以说,电视散文是中学生感受散文美感的最佳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讲授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再造工程。在具体操作中,有的教者往往对一篇完整的散文佳作,或演绎或归纳,把作品的主旨、结构、画面、语言等逐一分切。这种教法实际上是将优美雅丽的艺术品变成了冰冷僵硬的模型,而未使学生完全领略到散文的艺术辑力及其艺术规律。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意境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未能以意境为主要方向去对散文进行艺术分析。因此,教者讲授时应再现意境的形象再创造的功用,对学生进行意境的熏陶。引导他们立身于美妙绝伦的画卷之中,去体味散文浓烈的感情,去浸润散文意境的滋养,这才有…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是一位善于创造散文意境的作家,他的散文意境显示出“淡”而“雅”的特征。由于季羡林散文的题材内容的不同,其散文的意境构造也有所不同。首先,他在散文的意境构造中力避内容上的虚假和感情上的矫情,不但注重真情与真景的融入,而且特别的真实与真诚。其次,季羡林在散文意境的营造中还注重生命的情调贯注,这使他的散文具有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情景世界。第三,季羡林在散文创作中的意境创造中,除了真实与真诚,有生命情调的贯注外,而且还注意营造有灵趣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散文,有意境的散文,应当是指狭义的文学散文。王国维说过:“文学之工与不工,视其境界之有无深浅而已。”近代学者林纾也倡导过;写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可见,做为我国古典诗歌美学支柱之一——诗歌意境,早已渗透到文学  相似文献   

7.
面时粤教版所选的颇有难度的散文篇目,寻找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散文中的意境的理解分析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散文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达到散文意境的融合统一,不可分离。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径,领略不同人物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与深邃的哲理。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方能让学生顺利地走进思想审美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诗的散文"要创造诗一般的意境,其因素和条件为化景物为情思;具有情感的主色调;主体与客体在似与不似之间.  相似文献   

9.
曾焕鹏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4):47-50,79
意境的生成并不神秘,也不单一。意境的生成会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缤纷多姿的色相。只要因需而设,自主寻觅,终会营构出散文天地百媚千娇的意境景观。创设散文意境的笔法不止借境移情与缘境生情这两种,融情于景、体贴物情、动静相映、联想想象等,都是趋达散文意境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同诗词一样,致力于意境的创造与追求。“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意蕴与境象的统一,亦即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散文意境创造的手段多种多样,或因物寄情,或托物言志,或运用一、二细节画龙点睛而神情全出,或化用诗歌意境而另呈异彩……老舍的散文《草原》,则用富有特色的风景画与风俗  相似文献   

11.
散文意境的特征及其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意境即“文境”与诗歌意境即“诗境”既有共性又存在着差异,但过去对这种差异缺乏研究。本文首先从造境与写境、凝炼集中与松散随意、单维视角与多维视角三方面分析了这种差异。接着从真实与真诚,生命的灌注与灵趣三个视角探讨散文意境的构造。最后指出以往一直强调的散文应以追求意境为上,以及认为只有借景抒情的作品才有意境的观点,其实是对散文意境的误读。由上可见,本文对散文意境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散文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营造了优美的意境。而强调立诚,真挚蕴藉地抒情;观察细致,工笔细描的手法;文风朴实,韵味独特的情致则是其意境创造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朱自清散文以其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独树一帜,为创建崭新民族风格的白话散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用意境来衡量词曲的优劣,提出了“有境界则成高格”,古文家林纾将“意境”一概念运用到散文创作和品评上来,并主张散文“后文采而先意境”,可见,“意境”对于文学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意境既抽象又具体,既难以捉摸又无处不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握住它呢? 首先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黑格尔认为:“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48页),读者  相似文献   

14.
散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体味意境美,因为在散文的审美特征中,追求诗的意境是非常突出的一点。所以,我们欣赏散文,教学散文就应当着重领略它的意境美。 但是,散文的意境如何言传,让学生体味到?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值得探讨。现以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茅盾的《风景谈》为例,谈谈散文的意境教学。 意境即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画面,所以必须扣住“景”与“情”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我的方法是,首先借助预习提示和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基调,想象散文中描绘的图画,体味回荡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吟唱,体味  相似文献   

15.
散文是一种形式自由,表达灵活的文学体裁,它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那么鉴赏散文必须审视散文架构的基本单位--画面。因为散文往往以若干个画面按一定的组合方式连缀而成,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形象,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启迪,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让人如临其境。在鉴赏散文时抓住散文的画面之美,能让我们快速进入意境从而深入体会散文的主题,深刻领会散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谈谈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运用散文的语言句式而表现诗的情感意境的文学形式。虽然它直至目前还不能与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形式并驾齐驱,但是探究其渊源,散文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散文的特点。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就散文而言,最重要的是意境。散文意境有三个层次,或称三重境界: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为妙悟。”散文教学自然要教出其“意境”的特点。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散文越来越被当成记叙文来教。散文的文体特质不再,其意蕴当然更不存。  相似文献   

18.
蒋成云 《今日教育》2006,(7S):60-62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改编而成。整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隽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典范的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分为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要在保持散文的整体美、语感训练的整体性的前提下,以课本为点,通过朴实的语言训练、清爽的学习过程、自然的生活对话.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9.
正散文历来被称作"美"的艺术,甚至有人直接称其为"美文"。那么,散文之"美",美在何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可谓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让读者尽享散文之"美"。一.意境创设之美谈到意境,人们大多认为这是诗歌创作的专利,是属于诗歌的审美属性。其实,散文同诗歌一样,尤其是那些写景状物类的散文,也追求一种情与景、意与境的艺术融合与统一,也需要创造一种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交织渗透而构成的艺术境界。所以,意境的  相似文献   

20.
在散文写作中,场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美感和表现功能,它不仅是写作主体用以抒情的意象,恰到好处地传达着写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情趣,而且还是散文意境形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成分,散文中场面的积聚和揉合,促进着散文形成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谐趣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