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实际上逐渐形成了“两岸三地”的学地图,亦即以大陆为“中军”,以英式殖民地香港和日式殖民地台湾为“两翼”的学格局。到了战后,这一格局有了新的变化。现在已到.『对这一格局的分合关系进行整合研究的时候。本即以具有象征意义的“上海”和“台北”作为整合研究的对象,试图提供一些初步的观察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近代文化片论□陈国庆近代文化,指自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80多年间中国社会的文化潮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且难度很大的课题,并非一篇短文可以说清楚的,故本文名“近代文化片论”。学术界几乎普遍认为:中国文化在古代最为辉煌,到近代则暗淡无光。外国殖民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满洲女作家群代表了殖民地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群落。考察这一文化群体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在漫长的自然历史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基因,“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对东北新文学的影响,现代女学的兴起是东北女性接受现代新思想的外在条件等。这一文学现象,呈现出女性文学和近代东北区域文化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以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妇德”观束缚,不曾有过专门的女子学校教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伴随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展开,女子教育作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在改良派和革命派推动下,中国近代民办、官办女学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同时,“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式女学教育思想也贯穿于近代女子教育的始终。戊戌维新时期,改良派看到外国教会在中国创办女学堂,教育中国妇女,受到很大刺激。“西人在我通商之地,分割之境,皆设学校教堂,以教我女子。我有民焉,而俟教于人,彼所以示辱我也,无志甚焉…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一个源起于西方的概念,时至今日,它仍是学术界的一个主题话语。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在近代传入中国后,打破了中国化主义而非民族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促使中国从“天下”走向世界,对近代中国国家建构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创造之一,被西方视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独创,与丝绸一样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象征。中国与拉丁美洲虽然远隔万水平山,但仍不能阻止由国瓷器文化的传播。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海洋贸易发展了起来,沟通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把世界纳入了一个整体的市场。由于海洋贸易便于瓷器的大量运输,使在新航路开辟前仅有西方王公贵族才能享有的中国瓷器成为殖民地拉美各地民众较为普遍的生活用品。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拉美各地先后沦为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中国瓷器也随着欧洲殖民者一起传播到了拉美,最初是葡…  相似文献   

7.
东方歌舞团是由已故的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提议,于1962年1月13日成立的中国国家级艺术团。它一方面向外国介绍中国传统的和具有崭新生活气息的歌舞节目,另一方面向中国观众介绍外国优秀歌舞艺术成果。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作演出了大量中国歌舞节目,并学习、改编和演出了200多个外国舞蹈及1000多首外国歌曲和乐曲;访演过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造就出一批歌舞表演艺术家,培养出众多的优秀青年演员。绚丽多姿、充满多国民族风情的精彩节目,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东方歌舞团以其鲜明、独特、精湛的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  相似文献   

8.
在法国的大城市中总能看到头围方巾、身着长袍的阿拉伯男女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法国原殖民地和海外保护国。20世纪60年代后法属殖民地获得独立,大量原殖民地国家的移民留在法国并加入了法国国籍,尤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人为多。此后,阿拉伯移民陆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移入法国。目前,在约占法国人口总数8%的外国移民中大多数来自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作,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课题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四川大学“十五”“211”工程子项目,通过何一民教授和其他学人的共同努力,几经寒暑,数易其稿,历经出版波折,终于呈现在读眼前。  相似文献   

10.
李逸津 《寻根》2008,(2):36-38
近代天津俄罗斯侨民是俄罗斯在中国的侨民中仅次于哈尔滨和上海的重要一支。天津第一座西式公园——建于1887年的“维多利亚公园”(今天津解放北园),其地皮就来自俄罗斯富商阿列克赛·德米特里耶维奇·斯塔尔采夫的赠予。这个斯塔尔采夫还是天津法租界市政委员会的成员,在天津置有40多处房产,从中可见俄商在当时天津外国侨民中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相似文献   

11.
湖北纺织四局是清末张之洞在武汉所创立。自1890年底张之洞设立湖北织布官局起,随后几年又陆续增设纺纱官局、缫丝局、制麻局。“四局”为华中地区近代纺织业奠定了基础,它也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纺织品的对中国纺织市场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利权。“四局”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但其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空泛的物质概念,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和城市精神内涵,它们是武汉宝贵的工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百日维新运动以后,随着西学东渐和西力东侵的加速化,中国出现了风云际会的变迁时局.妇女问题被推到时代前沿,爆发了“废缠足、兴女学”的运动,出现了女学创办热潮.在四川地区,外国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开明士绅与留学归国人员兴办的女学以及留学教育,促进了女性觉醒与解放,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四川近代教育的发展,而近代教育的发展了又推动了四川辛亥保路运动的爆发.  相似文献   

13.
郑连根 《寻根》2005,(1):54-56
关于报刊在中国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杂志《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到1833年,英国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这才是第一份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报刊。随后,不断有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中文报刊。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对中国的新闻事业起到了刺激和示范的作用。通过借鉴传教士们的办报经验,  相似文献   

14.
越南战争是一场各种因素组合而成的战争。首先,它是东西冷战对立的最前线。美国方面要求韩国军队、澳大利亚的军队等参加,北越则仗仰苏联、中国等的军事支援。包含日本在内的先进国中,一形成保卫南越的“自由之堡”的势力,就和支持北越、南越解放战线(之后称为NLF,为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的省略)的势力清楚地一分为二,作为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展开了更为激烈的论争。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 潮流涌动——清末经济民族主义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国外某些学者已经有所关注,例如美国学者郝延平在他的《中国近代商业革命》(加州大学1986年版)一书中讲到“贸易交往中产生的中国民族主义”和“中国经济民族主义”。对此国内学者却忽视了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经济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生...  相似文献   

16.
略论儒家文化中的"孝"——兼论"二十四孝"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忠礼 《寻根》2006,(4):4-1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某省一所高等学校曾经举办了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际研讨会,在分组讨论时,有一位外国学者作了发言,大意是:今天的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如何供养好老人,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但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子女虐待和欺凌老人的事件,这是否与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关?接着,一位中国学者坦承,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中,尽管对思想教育显得很重视,但大都讳言子女要孝敬父母,有时甚至还将“孝”与封建思想挂上了钩。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威廉·莎士比亚(156-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诗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之一。正如与他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所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他不只属于美国,也属于世界。他是近现代中国介绍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外国作家之一。“莎剧”与“莎诗”的翻译出版莎士比亚最先是由外国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1856年英国传教士募维廉译的《大英国志》说:“舌克斯毕(即莎士比亚——笔者)……所著诗文美善俱尽”。1855年英国传教士约瑟编译、1896年出版的《西学启蒙16种·西…  相似文献   

18.
在法国的大城市中总能看到头围方巾、身着长袍的阿拉伯男女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法国原殖民地和海外保护国.20世纪60年代后法属殖民地获得独立,大量原殖民地国家的移民留在法国并加入了法国国籍,尤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人为多.此后,阿拉伯移民陆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移人法国.目前,在约占法国人口总数8%的外国移民中大多数来自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19.
吴珊,这个名字对于喜爱外国影视片的中国观众来说,恐怕井不陌生。她差不多是伴随中央电视台“电视译制片”这个栏目,同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10多年来,吴珊不仅导演译制了几百部(集)的外国影视片,还为国内大型古典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三国演义》以及《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篱笆·女人和狗》等现代电视连续剧担任了后期配音导演。吴珊执导译制的电视剧不仅数量多,而且以质量上乘而获得观众和行家的赞许,并曾多次荣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的最佳译制片奖。因工作成绩显著,1985年与1986年她被评为广播电视部及中央电视台的…  相似文献   

20.
郝岚 《世界文化》2008,(2):12-13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嘶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制、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