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进行说话训练。必须抓好四个结合。 (一)说话训练和学生年龄特征、认识水平相结合生活中说话的素材极其广泛,如果我们不针对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实际进行选择,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说话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到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及认识能力、知识水平有限的特点,力求使说话的内容适合儿童的特点和认识水平,特别要注意说话材料和训练形式的趣味性。兴趣,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因素,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和欲望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儿童,尤其是牧区来的儿童,由于语言不通,见到老师“害怕”,因而不敢说话;由于不敢说话便很少说话,所以说不好话;由于说不好话便不愿说话;由于不愿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就不能提高,同时思维能力受到了影响,于是就出现了一些被老师认为“内向”、“不动脑子”的学生。由此看来,培养胆小儿童说话能力很重要。通过多年的低年级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胆怯儿童的说话能力:①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②发挥班集体的效应作用;③在激励中增强信心;④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对60名迟说话儿童及313名语言正常发展儿童进行测验,考察了迟说话儿童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表明,学前组和小学组的迟说话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总分(M学前472.04,M小学=474.54)均低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M学前=505.36,M小学=504.88),二者差异显著(F学前=18.57,p<0.001;F小学=8.86,p<0.01);在五个分测验上,学前组迟说话儿童五领域得分都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小学组迟说话儿童除了在情绪与社珑会性和动作技能上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差异不显著外,其它三个分测验上的得分仍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这表明迟说话儿童的整体入学准备水平显著落后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  相似文献   

4.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去,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表中的说话训练经常形同虚设。语文课中的一问一答,常常走过场,儿童口语交际水平不高,制约着小学语文任务的完成。因此,加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5.
加强口语训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证明,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要经过想说──敢说──会说三个过程。然而,说什么得靠“看”和“听”,如何把看到和听到的事物,通过口语表达出来,这就要靠说话的方法和技巧。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行为和能力起源于模仿,说话也不 例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的片断、情节进行借鉴仿说,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就这方面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仿课文详写部分,把“略”说“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凭感情,凭直观,凭好奇。语文课文中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自身缺陷,中重度智障儿童说话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语言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在语言康复中选择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儿歌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激发中重度智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创设语境,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说话训练的关键在于说.儿童在入学前很爱说话,但是当他们到了中学时,一下子感觉到完全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同学,就变得怯生生的,有话也不敢说了.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研究的材料表明,儿童是在掌握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掌握书面语言的,口头语言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重视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必将有利于儿童认识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的发展。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大纲对二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语境,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说话训练的关键在于说.儿童在入学前很爱说话.但是当他们到了小学时,一下子感觉到完全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同学,就变得怯生生的,有话也不敢说了.   ……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语境,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说话训练的关键在于说.儿童在入学前很爱说话.但是当他们到了小学时,一下子感觉到完全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同学,就变得怯生生的,有话也不敢说了.   ……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在作文起步阶段,学生常常会觉得作文无话可写,叙述没有条理,语句不通顺.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作文教学起步抓得太晚的缘故.作文教学的基础工作应从低年级开始,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口语训练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初步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常常是语言不规范,说话不完整,词不达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语言特点,设计训练方法,进行说话训练,使儿童能规范地使用语言,说出完整的句子,说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张庆 《快乐阅读》2011,(23):113-114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以前已有一定的听说基础,但有时不能完整准确地用普通话表达出来,说话往往结结巴巴、颠三倒四。因此,教师必须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地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子小(我们称其为"胆怯儿童"),不爱说,也不敢说,回答问题时或沉默或吞吞吐吐,对于这样的学生又该如何培养其说话能力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在儿童心理门诊发现,部分儿童的情绪变化、不良行为和社交障碍与他们的语言能力有关。这些儿童因发音不清而不爱说话。家长往往认为这不过是儿童性格内向,而忽略了孩子的语言能力问题。而语言能力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以致出现心理问题后才引起家长的重视。实际上,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观察、分析、表达、概括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教版语文第一、二册教科书中,插图丰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抓住儿童爱看画爱画画的心理特点,着力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语境,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说话训练的关键在于说。儿童在入学前很爱说话。但是当他们到了小学时,一下子感觉到完全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同学,就变得怯生生的,有话也不敢说了。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入学教育常规阶段尽快熟悉新的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话说话能力,通过语言的听说训练,形成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听说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提高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和敏捷性。 在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中,幼儿词汇贫乏,语言不清晰。当他进入一年级后,一方面扩大了交往范围,在对老师和同学的模仿过程中达到新的语言水平;一方面在从拼音到字词再到句段的逐层渐进的训练中提高说话能力。由于小学语文基本功呈螺旋式上升,所以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就成为今后由简到繁的表达能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茆春秀 《文教资料》2006,(15):196-197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潜力很大,他们喜模仿,敢说而好胜。如果及时抓住儿童的这一特点,发展其口头语言,对开发儿童智力,促进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注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途径地开发低年级学生说话潜力,寻求说话与训练的融合。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生活为学生的说话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既充实了他们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设了说话的情景。因此,我把说话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1.边认识事物边说话。初入学的儿童,对于新的生活领域充满新鲜感并有强烈的表达欲…  相似文献   

18.
培养提高儿童说话能力,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必须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启蒙和过渡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儿童说话能力。一、消除畏惧心理,培养说话习惯儿童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说...  相似文献   

19.
初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具有初步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常常是语言不规范,说话不完整,词不达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语言特点,设计训练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以使儿童能用规范的语盲,完整的句子,说出所要表达的意思。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说话教材进行说话训练的几点做法及体会。(一)针对儿童说话的不完整性,进行语言的规范训练。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儿童大多是7~8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说,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说话往往不规范、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这个年龄段是说话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但简单、重复的说话训练经常使得孩子不感兴趣。如何才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说话产生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