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以高职《水利工程造价》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梳理了《水利工程造价》课程课岗对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的现状,分析了本课程岗位所需能力、课程知识点、对应的技能大赛、证书的结合方式,构建了“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思路,提出了“岗课赛证”资源信息相互融合、学习成果相互转化和教学团队持续进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谢娟 《科教导刊》2023,(19):40-42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厘清“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逻辑内涵和时代价值。目前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仍面临着逻辑机理不明确、内部标准不统一、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文章探索了基于岗位技能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刘丽虾 《课外阅读》2015,(4):167-168
高职会计力求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实施“双证”毕业的培养模式,但是由于生源、教学方法等问题,高职会计教学困难重重,同时会计从业资格证实行无纸化考试后,考试通过率集聚下降,因此,高职会计只有进行“课、岗、证”融合教学改革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提高考证通过率。“课、岗、证”融合教学改革包括问题引导式的理论教学、任务驱动式的岗位技能训练以及讲练结合式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通过“课、岗、证”融合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增强职业技能,提高考证通过率。  相似文献   

4.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以增强融合育人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校企双元育人为核心依托。基于大职教观视角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建议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精准促进“岗课”融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四维评价模式;优化教材建设机制,打造融合“岗”“证”的新型专业教材。  相似文献   

5.
刘扬 《辽宁高职学报》2024,(2):19-22+29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指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逐步发展形成的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的个性化、适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高职院校要做到:深化专业课程改革,促进“岗课”融合;最大化技能大赛效益,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教学体系;融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打造“岗”“证”融合的特色专业教材。  相似文献   

6.
蒯晓蕾 《教师》2023,(18):117-119
1+X证书制度旨在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岗位、课程、大赛、证书的有机融合,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岗位群核心工作任务为依据,结合现代物流综合作业技能大赛,重构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文章主要围绕“岗课赛证”融通实施的背景,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探索1+X证书制度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方式,以形成契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针对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激烈竞争,在结合行业及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对企业和学生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全新框架,构建了“放射状”的课程体系,然后通过“项目式”教学方法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实现了“课课融合”与“课岗融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与专业能力拓展。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跨界性、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岗课赛证”融合课程的开发逻辑、组织逻辑和运行逻辑。“岗课赛证”融合中,“岗课”融合是主线,“证”是“岗课”融合的评价反馈机制,“赛”是“岗课”融合的激励反馈机制。“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以行业企业调研为逻辑起点,通过“调归梳、增转删”并参照“证”“赛”标准,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可依据不同情形分别纳入第一,第二课堂。条件变化后可以相互转换,形成基于第一,第二课堂动态转换的“岗课赛证”融合课程模式。避免融合过程对现有教学秩序产生“刚性冲击”,使“岗课赛证”融合课程实施更加方便、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职教育“岗课赛证”融合的课改背景,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学科教学要求,从四个方面提出以“岗课赛证”融合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路径:对接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策略;融合多媒体技术,建设课程配套资源;实行理论实践双导师制,组建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0.
“岗课赛证”融合是职业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创新型幼教人才的必经之路,需要以岗位需求为基点,以考证为抓手,以专业竞赛为教学助推器,赋能专业实现精准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应推进校企合作,以“岗”导课,实现岗课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赛教融合;以“证”定课,促进教学改革,实现课证融通。职业本科高校应从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强化“岗课赛证”一体化设计、完善校内实训设备配置、完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1.
应用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从业人员职业基本素质的核心技能,在社会活动课程化的高等教育改革中,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应用写作课外教育活动进行全面谋划、精心设计,通过搭建阅读交流平台、写作指导平台、写作竞赛平台等阵地,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突出学校服务社会的个性和彰显职业教育竞技的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会计学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本文在分析我国会计实践教学现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强化会计模拟实训为中心的多项改革措施,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会计职业的需求,促进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校企合作视阈下开展高职旅游实训教学对增强教学质量和创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访谈基础上,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并针对实训模式的展开进一步提出"校企合一,任务驱动"开展课程设计;"校企联动,工学结合"创立实训基地;"平行交替、双师轮训"实施教师培训和"旺工淡学,资源共享"推进学生实训等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高职教育理论和"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我校"核心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普适——专业融合——素质拓展"模块化递进型高职公共基础平台课的要求,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基于各专业学生完成岗位群工作任务所需应用写作能力,对全校基础平台课《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改革作粗浅的探讨,旨在把《应用文写作》打造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贴近专业实际,工学结合,学以致用,深受学生欢迎,提升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全校基础平台课。  相似文献   

15.
"四加一"模式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论述“四加一”模式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该模式的教学,体现了高职教学的根本任务。“四加一”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体验了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加深了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当今大学生汉语语用能力下降的状况,论述高职高专“教、测、研”三位一体的语用能力培养模式。认为它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能力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产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任务驱动教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之一。"任务驱动教学"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理论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实践环节采用"工学结合"模式,二者结合将大学生课外的科技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进而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业务水平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能力标准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反映出实践教学环节的局限性。后续实践教学以学生上岗就业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二起点,将就业阶段纳入教学范畴,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远程教学支持。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的局限,使实践教学有了后续的、高效的衔接,最终达到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会计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会计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职英语口语大赛不仅展示了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才能,而且促进教师采用先进、合适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同时高职英语教学发展也推动口语大赛改革,并对大赛的局限之处进行补充。本文对口语大赛和英语教学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