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俊 《教育艺术》2006,(7):24-25
备课是老师上课的首要任务之一,它建立在理解新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等多方面基础之上。但是从我所关注到的备课的综合效果而言,备新课标、备教材,历来都受到了老师们的重视。老师们都致力于较好地把握大纲的教学要求,正确分析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但对于“备学生”,我们却很少重视,只是教师自己在纸上谈兵,设想着学生们的活动、教师们的活动以及师生互动的内容与过程。反映出来的教学效果不尽如意,达不到设想的目标。所以,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备课时我是怎样从学生的角度来备学生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备课写教案应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设计,备板书设计。一备教材。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以此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备课时教师还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心中必须明确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占的地位,避免教学  相似文献   

3.
张丽华 《学周刊C版》2010,(10):181-182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千变万化.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使学生喜欢你讲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即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上课是关键,那么备课是基础。怎样备好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要想“教“成功,必需“备”先行。“备”,字面理解为“准备”,教学活动中的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备学生可视为对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分析与研究。教师历来都很重视备教材和备教法,都能够较好地把握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并能理解教材的要点及内在联系。但长期以来,备学生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在“减负”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教师的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材必须烂熟于心,才能有的放矢地发之于外;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乃至心理素质等因素,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案的依据;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炼”,提高业务能力,则是教师搞好备课的关键。只有在平时备课中兼顾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一、深入钻研教材 融会贯通把课教“活”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深入钻研教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备教材先备大纲吉林程英杰,朱秀荣“备”教材,是基本教学环节之一,这在绝大多数学校和绝大多数教师中都始终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也有一些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很大,在强调“备”学生、“备”教学条件的同时,随便删减教材内容,结果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  相似文献   

7.
备课,重在备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修愚 《生物学教学》1999,24(12):11-12
在备课中,教师钻研教材和大纲无疑是制订教学计划的重要基础,但制订教学计划的另一更为重要的依据是学生。在备课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好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1备学生的认知停靠点美国教育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学的最重要原则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新知识学习中,应当让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具有的适当观念同化新知识,使新知识被纳入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奥苏伯尔称这种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它与那种主要依靠模仿和记忆的机械性学习有着本质区别。我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所具有的对新知…  相似文献   

8.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师备课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备课不仅要重视“三备”,还应关注自身准备即“备己”。备课“备己”是教师学习、反思、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清醒认识、深刻理解,并积极主动地加以实践,提升自己并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发展。一、教师备课“备己”的意义阐释1.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新观念,转变角色,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灌输作…  相似文献   

9.
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法、备组织教学以外,还得备学生。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备学生更为重要。 长期以来,教师上课离不开手中的法宝——教材,认为要想上好课,潜心钻研教材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但仅有这一点还不全面。许多人常常忽视了另一个最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正逐步趋于和谐统一,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至今仍被一些教师所忽视。其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准备活动,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备课活动中要完成的中心工作之一.传统观念下,许多教师把教材视为金科玉律,认为:教学就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因而备课中迷信教材,拘泥教材,照本宣科,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树立“教学活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中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和处理(俗称“备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教材呢…  相似文献   

11.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而教材是实施大纲的工具。特别在当前,推行一套大纲、多套教材,更显示出《大纲》的重要。在备课中必须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才能准确掌握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地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从而编制合理、恰当的教案.下面是我们备课组关于参数方程的一次备课活动.备课组长:今天的备课活动主要是研究“参数方程”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甲(中心发言人):根据大纲.本单元的知识点从其能级要求是: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或物理意义,掌握参数方程与普通方…  相似文献   

12.
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课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分析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思维素材与学生思维状况的结合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引导、展开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既要备"大纲、教材",又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即自信力、兴趣、注意力等状况,这就要涉及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备学生什么     
王林道 《教书育人》2000,(15):21-22
教师备课通常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媒体等。其中备学生一般指是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及思想状况。笔者认为仅此还不够,备学生还应包括备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特长以及相关的知识、经验等。 备学生的心理状况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一次借班上课,一进课堂半天未开口,一开口便出人意料地说:“同学们想不想喊一句?怎么样,让我们喊起来,喊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窃窃私语议论,但没有学生敢喊。魏老师微笑着充满真情地带头喊了一句:“我要给你们上好这节课!”下面掌声骤起。有的…  相似文献   

15.
黄乃华 《上海教育》2007,(6A):53-54
提到备课,我想大体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这三方面内容。对于备教材,我历来较重视,而对于备学生,则多凭直觉,求个大概,没有深入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备课中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很多时候教师忽略"备学生"这一环节,尤其是高校教师。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学生在接受知识活动中所处位置和所发挥作用,并根据选择性定律阐述"备学生"的重要性,以及从备学生的各个环节入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一项准备性的教学活动。为搞好小学地理上册知识的备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备课时参考。一、要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大纲》是教学的指南,是备课的准绳。教材是备课的依据。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备大纲”。备好大纲,领会大纲的精神实质,是备好教材,上好地理课的重要保证。钻研大纲时,教师要对大纲中的目的、要求、注意点、教学要点等都要掌握、熟记,并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胸有全局”。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结构,这是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学之前,教师要通读全部教材,熟悉教材的内  相似文献   

18.
<正>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对于这一观点和要求,我们教师似乎没有任何异议。然而在实际的备课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像备教材那样去精心备学生。备课时不是把学生放在一边,就是凭直觉,没有对学情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思考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设计时,如果在自己的眼前没有出现那些机灵的、思路敏捷的米沙和那些头脑迟钝  相似文献   

19.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师备课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备课不仅要重视"三备",还应关注自身准备即"备己".  相似文献   

20.
中学英语教学,要想减轻学生负担,必须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而要提高效率,做到以下几点是必要的。一、力气下在备课上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时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下功夫,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1.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课时以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既要防止超纲教学,又要达到教学目的。教材所介绍的内容是经过高度浓缩的,基本上是知识提要。教师备课时需要精心加工,把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知识融为一体,便于学生把握。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