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真值”是指一个语句或语段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同义转译”是指对同一个客观事实的不同表述方式。对于“同义关系”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同义词”的研究,因为同义关系不仅表现在词与词之间,而且还表现在句与句之间。本文主要探讨了“真值”与“同义转译”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句子问的同义关系及同义转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同义异形”问题,以往学术界有过很多探讨,在此仅讨论与状语有关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以现代西方语言学的某些理论来对“同义异形”现象进行修辞与句法语义上的沟通,从而获得对“同义异形”修辞现象一个较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异形词的“同义”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即都是普通话词语、都是书面语词语、都是并存并用词语、都是同音词语、都是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与同义词的“同义”有别,异形词的“同义”指同义项,同义项的词义完全相同。全等关系的“同义”,其内部的理据有差异,只是没有造成包括理性义、色彩义、语法义等词语意义的不同;包孕、交叉关系的“同义”,其概念意义有差别,只是不影响词语核心的意义。全等异形词“在任何语境下可以互换”使用;包孕、交叉异形词,只有在表示“重合”的义项时才可以互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古诗《行行重行行》之“游子不顾反”中的“顾”,有人以为是“念、想”之义,但从语言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方面考察,我们认为它与后面的“反”同义,“顾反”是同义连用,“顾”即“返回”之义。  相似文献   

5.
一、同义句式的类型1.由于汉语本身不规范而形成的同义句式。如“难免(要)”与“难免不”、“差点”与“差点没”、“(除)非……才……”与“(除)非……不……”、“好容易”与“好不容易”等,意思对等,多可互换。甚至“战胜”与“战败”、“揍你”与“不揍你”等,有时也没什么两样,试比较:“甲班战胜/战败乙班”“再淘气,看我揍/不揍你”。2.由于调整句序或换用词语而形成的同义句式。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为刀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就同义词和同一关系概念间的对应和非对应关系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二者互为交叉关系:有的既“同一”又“同义”,有的只“同一”不“同义”;有的则只“同义”不“同一”。文章对这种关系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二册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有“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一句,课本注“窥伺效慕”为:“暗中观察,效仿羡慕。”看似字字落实,实则有望文生义之嫌。因为“窥伺”与“效慕”都属于同义复词。所谓同义复词.就是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古人称之为“重言”“复语”“连言”“连语”。如“窥伺”二字同义,都是“偷看”的意思;“效慕”二字也同义.都当“仿效”理解。《汉语大字典》中“慕”义项一为“模拟;仿效”,所引的第二个例句就是柳宗元文中的句子。徐中玉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窥伺效慕”也是作“偷看效仿”解释的。  相似文献   

8.
何家荣 《学语文》2002,(3):44-44
“同义手段”是修辞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同义手段的选择甚至被认为是修辞的基本内容。在言语活动中,还有一种情况值得重视,就是几种同义手段同时运用,我们把它称为“同义手段的共现”,简称“同义共现”。如莎土比亚用一组意象群来赞美哈姆莱特的优秀品质:“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的娇花,时流的明镜……”这一连串相近的意象,合奏出哈姆莱特理想人性的优美和声,这就是同义共现现象。  相似文献   

9.
依据出土文献,《楚辞》中的“邑邑”,读为“喝喝”,拟声词,训为“风声”;“娭”读为“疑”,“南疑”指九疑山;“车”与“轸”同义换用“;朅”读为“匄”,训为“祈求”,与“愿”同义“;交”读为“敲”,训为“击打”“;西”读为“迅”,训为“疾速”。  相似文献   

10.
高年级词语教学新法试探罗延龄(都昌县大树乡中心小学)I“一状来像”问调法一个个同义同好比一圈球子,租些同义同的“同义”治似一根线。在被学中教师先把“肾z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把珠子串起采。这一致法妞例:春师自来学生找出“召”的同义同来?让学生查字自、化课...  相似文献   

11.
“邪”“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因词定义,各有所主,而不是“同义”。作为语气词的活用,必须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即使表示“同义”,也是有细微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同义复词这种词汇现象萌芽甚早,但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从语用角度看对其进行研究并不是特别急迫,所以导致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忽略。对它的认识判定难,理解释义难,从而导致了古今人在训释实践中的许多疏漏和错误。这里就高中语文教材在对同义复词注解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两点意见。(一)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同义复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绝大多数仅仅笼统地加以解释,只有少数的指明了二者同义,例如“仇雠”,直接点明“雠”与“仇”同义。虽然这样处理绝不能视之为错误,但自始至终都没有一处将这类现象作为一个重要问…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士”的结构是十和一。性情是生命的两个方面。申和神同义。“王”的结构是一和三,一象征王权,三是天地人。“言”字从口从辛,辛是罪的意思。“德”与得同义。“义”是指礼。巫是向神致问的人。  相似文献   

14.
在文言文教学中 ,我们注重单音词的教学 ,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文言文课文中 ,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同义复词 ,在古汉语中称为“连文”或“同义连用”。“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现象 ,但由于字、词的古义在后代往往消失 ,因而易造成对同义复词的误解。在中学文言教材中 ,课本编者也常常将同义复词仅从单个语素的角度去理解 ,因而往往不得其义而发生误释 ,这是不得不辨的。  相似文献   

15.
同义成语的连用和释义是成语运用当中的两种特殊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对同义成语是同时出现在一个语言环境之中的。下面分别加以分析。首先来分析一下同义成语的运用。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三种:1.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都是比喻性成语。例如:“这正如俗话所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了酝酿已久的主题思想,有了考虑成熟的人物,写起来就神来笔就了。”(峻青《主题的选择和表现问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都有“条件成熟了,事情就会成功”的意思,是一对同义成语,并且都是比喻性成语。由于“瓜熟蒂落”以“瓜”、“蒂”为喻体;“水到渠成”以“水”、“渠”为喻体,这两条成语连用在一起,就从两方面比喻加以强调以增强语意。2.连用的两条同义成语一条是比喻性成语,另一条是直陈性成语。  相似文献   

16.
李灵曦 《大学时代》2006,(5):31-31,41
所谓异形词,就是同音同义但不同形的词,或者说是音同义同但字形“两可”“或多可”的词,我们判别的根据是《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7.
构成“单音节同义词 同一语素”非同义复合词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单音节同义词作为语素分别与不同义项的同一语素组合,使得它们无法形成同义关系;二、由于词义的发展演变,同义词之间的相互制约,使得原本有同义关系的词丧失了同义关系;三、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不同,使得它们的意义相差很远,不能形成同义关系。其中第二个原因产生的非同义词最多。  相似文献   

18.
王亚元 《语文知识》2010,(3):89-90,F0003
近来有学者提出“雕虫”的意思是“雕饰”,“雕”与“虫”同义连文。追溯“彤”、“镂”、“虫”三字的本义、本字以及“雕虫篆刻”一词的由来和词义演变脉络之后,可以得出在古今文献材料中“雕虫篆刻”主要用来形容文章小道或词章小技,然而由于其最初所指对象“赋”这一文体的特殊性,“雕虫篆刻”逐渐具有了“雕章琢句”这一非常用义位。“雕虫”作为“雕虫篆刻”的缩略语,其意义所指与“雕虫篆刻”是一致的,同义连文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19.
王希杰在修辞研究中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同义手段”说这块阵地,对“同义手段”理论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积累形成期;发展成熟期,延伸扩展期。  相似文献   

20.
在语义学上,几个在句法结构上,甚至在用词上不同的句子,只要它们具有相同的“客观真值”即可称为“同义转译”。然而,它们的“同义关系”只能决定它们具有相同的语义而非人际意义。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人际功能是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采用系统功能评价理论为框架,以同义转译为载体,从情感、判断和鉴别三个角度分析同义转译所传递的不同态度的人际意义。分析的结果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