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李镇西老师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名家,更是一位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老师。
  他提出的“在教育坚持平等”,以我们平常人的思维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哪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好坏、有无家庭背景,都要一视同仁。而李老师的“平等原则”则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  相似文献   

2.
夏威夷地处太平洋中央,是东西文化汇集地,也是各类人种的汇集地,混血儿随处可见。也许正是因为大家的血融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特别平等。尤其是孩子与大人之间完全是平等关系,小孩子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师爱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做学生的朋友,要注意师生接近和理解,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那肺腑地对朋友的爱。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变教为学"课堂教学倡导"课堂平等"的教育理念,期望每一位学生拥有平等机会,每一位学生都有活动,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令自己满意的结果。课堂教学试图赋予个体平等,力图实现课堂平等,期望学校平等和社会平等,进而勾勒出未来文明社会的美好景象。  相似文献   

5.
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指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平等应体现在观念上,而不仅是形式上。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观念转变是前提,理解与尊重是基础,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朋友。教师应以平等、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当我们蹲下来跟孩子平等对话时,我们才能很好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一、认识上的平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只有承认学生身心潜能的差异性,我们才能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合适的教育。学校与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由、自在的发展,扬长避短,让所有学生都获得尊重、成长。  相似文献   

7.
“平等中的首席”指的是教师要成为与学生处于平等关系中的指导者、引导者,而不是专制者。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课堂上,怎样来体现“平等中的首席”呢?1.平等参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人会说:“既然平等,为何首席?强调平等也只是假平等。”其实并不矛盾。所谓“平等”,是指师生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双方处于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课堂上教师仔细观察,耐心倾听,与学生诚恳交流。所谓“首席”,是指师生平等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照顾差异,调控教学;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体验尊重;通过交…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现行的劳动人事制度决定着大学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地位和关系组织系统中,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处于从属地位,但是高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在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中体现出平等,教学管理过程要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所有管理者与教师学生能平等享用。并且管理者与师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应当是平等的,首先是彼此人格的平等、地位平等。正如在《正义论》中约翰·罗尔斯强调应该“在平衡中考虑我们的道德判断”,认为人人平等的一般含义——均衡,即对社会各种关系的调节,必须坚持使社会成员的作用与其社会地位之间、权利与…  相似文献   

9.
“平等对话”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课堂给学生的应该是平等、民主、理解、宽容、信任与关爱,课堂应回归到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自然状态。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呢?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教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确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崇尚个性,让孩…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当提倡一种“平等交流”的模式。平等交流包括三个方面: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爱好内容入手,具备“平等对话”的资本;从学生的联系渠道入手,获得“平等沟通”的途径;从理解学生情绪入手,达到“平等分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冬林 《教育》2013,(6):64
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公立学校入学一般不需要考试,学生划区域就近入学。住宅地段划归哪所学校,就必须上哪所学校。即使你有"门路",也不能"越区"上学。如果学校违规收了其他学区的学生,政府要追究校领导责任。"择校"并未成为日本的社会热点问题,主要得益于该国所推行的平等教育。日本的平等教育,就是义务制教育范围内的适龄学生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  相似文献   

12.
朱守春 《河南教育》2009,(10):30-30
思想政治课课堂民主平等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把民主平等的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课堂.在平等自由友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平等参与、共同探讨。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个性,发挥学生最大潜能。实行这种理想的教学方式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孙建锋的示范课《白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正平等的关系,从称呼形式到对话交流,无不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情感得到升华,课堂成了展示学生学习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首先体现在人格的平等上,其次体现在对文本解读的平等上。师生间的对话是相互作用的,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人的前提下,老师应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倾听者。学生在平等互动的对话式交流学习中体验到民主、尊重和理解。只有对话,才有体验;只有体验,才有生成;只有生成,才有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不平等"渐从"就学权利"的不平等转向"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即便是在同一班级,也存在课堂学业指导的不平等,加重了学生入学时存在的差距,进而导致就读高中机会的不平等.课堂教学不平等导致的学生学业差距的加大、厌学情绪的出现、后继教育的不平等等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努力研究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苟欣  苟斌 《四川教育》2003,(10):35-35
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灵共鸣的沃土,是加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共同创造性实践”的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长幼有序”、“师道尊严”的传统宗法观念,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与学生共享快乐。  相似文献   

17.
梁培疆 《广西教育》2012,(14):40-40
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学生德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班主任心中是否装有人格平等的天平。班主任牢记人格平等的信条,有利于开展班级工作,实现对学生的德育目标。一、以人格平等形成师生共同的归属感班级是师生组成的生活共同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老师给我们谈话的机会多得数不胜数,而与老师的一次平等的对话机会绝无仅有。这个好机会落到了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拿着课本,和蔼可亲地走进了教室:“今天,老师跟同学们谈一谈知心话。”接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谈谈知心话”几个苍劲有力而又略带点温柔的粉笔字。我这个“老将”当然是一马当先啦!一个劲儿地说出了自己心中比珍珠还真的话:“以前我的口都像拉上了链儿,从不发言,就因为麦老师您给了  相似文献   

19.
汤乐 《湖南教育》2004,(17):18-18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教师应当尊重和宽容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和关爱,可以创造一个平等的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抚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例如举办“我们手拉手”的班队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  相似文献   

20.
重点中学的存在是否牺牲教育"公平"?损害教育"平等"?对此争议一直不断.本文认为,教育平等的要义在于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要实现这种意义上的教育平等,就必须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重点中学对实施因材施教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与追求教育平等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当然,要使重点中学在促进教育平等中起到更大作用,还须满足多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