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於菟”舞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土族祭祀山神时驱灾纳吉的一种重要仪式,它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俗活动,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舞蹈是以在山神庙举行仪式为序幕,以驱除村庄、室内之邪魔为内容的一种驱邪纳吉民间祭祀仪式活动。由7名土族男青年扮成虎模样进行表演,面部、身体均涂为虎豹纹作为服饰。乐器为一鼓(单皮鼓)一锣。其表现形式以跑、跳、吸腿垫步等拟虎动作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各种动物都有让其同类能了解的“语言”。蜜蜂的舞蹈“语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殊不知蚂蚁也有一种舞蹈“语言”,它可以使同伴知道其已找到了丰盛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pvcbot 《中学科技》2012,(8):46-51
多足步履机械兽是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机器人,看上去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没错,它像极了Jansen Walker的“风能怪物机器人”。虽然多足步履机械兽只有6只脚,没有像“风能怪物机器人”多足结构“酷跑”效果那样的震撼,但也充满了复杂奇幻的机械美感。而且由于其抬脚迈步顺畅,同时又让人感受到其既自信又悠哉。  相似文献   

4.
我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7个字符:大语文 数字化。其中,数字化是表,大语文是本。语文教师不能忘“本”。撇开“大”字不说,首先要是“语文”,即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听、说、读、写、思的训练。大语文与数字化,是虎与翼的关系。首先要使自己成为虎,并且是壮虎、强虎。这样,即使没有翼,也不失为兽中之王。如果是弱虎、病虎,即使添上翼,也是弱翼、病翼。如果根本就不是虎,而是鼠,添翼又何如?蝙蝠而已,非兽非禽,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5.
仪式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它使个人结合而为社会。仪式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人们可以通过仪式进行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沟通。有时,仪式作为一种叙事形态也可作用于叙述文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桃园结义”、“三顾草庐”、“白帝托孤”仪式极力渲染、特别标示、故意重复,使之格外醒目并深入人心。而这三种仪式在小说结构布局中突显的功用也一览无余:“桃园结义”开篇,统领全文,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和刘、关、张的政治理想及其兄弟情谊,是三人全新关系和理想事业的一个“出生仪式”;“三顾草庐”承上启下,标志着刘备政治上的成熟和刘蜀集团的成长壮大,是刘蜀集团的一个“长成仪式”;“白帝托孤”结篇,尾声早唱,展示了刘备理想事业未竟及诸葛亮独力难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剧性,是刘备及刘蜀集团的一个“死亡仪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现时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西地区化州县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是傩舞的一种,同时也是该地区首批被收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且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随着近年该地区人均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间的艺术鉴赏能力普遍得到发展,这促进“跳花棚”在传承中不断进行创新。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于比较“跳花棚”现状与传统的表演形态和舞蹈本体形态的异同,“跳花棚”与傩有着渊源,在剖析动作中,总结出“跳花棚”的“稳、沉、蹬、跳”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形态。在此进行对该舞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跳菜”是南涧彝族审治县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宴席舞蹈,是当地彝族祭祀活动和招待贵客而举行的一种隆重的上菜仪式,历史源远流长,体现了彝家人坦荡、活泼、乐观的天性,凝聚着彝家人热情好客的感情,既是南涧彝族的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又是南涧彝族饱涵文化内蕴的一种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8.
虎的孤独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10,(1):106-107
虎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它头大而圆,虎视眈眈,相貌堂堂,加之它额上那“王”字形斑纹,俨然一副兽申王者之相。  相似文献   

9.
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是一种双重的结构:既是历史的审美经验成果的积淀,也是个人审美经验的积淀。审美情趣的变化,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而是同社会的集体意识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表现出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美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美的存在的价值却有赖于审美的感知。人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人们的审美心理会受到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作品的刺激,从而形成欣赏上的心理激动。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性。舞蹈自古以来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古往今来,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和庆典,欢迎外国元首,都在仪式活动中穿插着本国民族的传统舞蹈。这样,舞蹈便成了民族文化的象征。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要接触到它的原始形态,就会感觉到它与人的生命的密切关  相似文献   

10.
王冬 《中学生百科》2011,(21):36-38
说起兔子,我们是那么熟悉,它是肉用兽,它是皮毛兽,它还是宠物。然而相对于虎和牛,甚至可以说除了龙,兔子又是十二生肖中我们最不熟悉的动物。你知道野兔和家兔的关系吗?你能说出任何一种野生兔子的名字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在中国音乐学比较舞蹈学的研究中 ,求证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征。以音调组织的五声性与舞蹈形态的内倾性 ,乐音的带腔性与舞蹈律动的拧、倾、曲、圆结合 ,节拍节奏中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运用非均分律动与舞步轻、重、缓、急结合 ,织体思维的横向性与舞蹈组织的点、线结合 ,说明音乐与舞蹈四个方面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与音乐是同一个大艺术门类中的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从舞蹈与音乐的功能差异和共同基础.讨论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节奏特性、音乐与舞蹈的同步与不同步关系、乐艺术对舞蹈创作的动力性质.舞蹈审美中听觉感知范围和舞蹈音乐的结构.舞蹈音乐只有坚持其作为音乐作品的结构完整性,才能提供给舞蹈以高质量的音乐.  相似文献   

13.
花鼓灯是花鼓文化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型,也是南方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艺术形式丰富而完整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战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如怀远,蚌阜,风台,淮南等地,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它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着典型的地方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鲜明的时代特点。安徽花鼓灯以其秀美欢快热烈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闹灵是融歌、诗、舞于一体用于悼念亡人的歌舞.作为在土家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其艺术鉴赏意义之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意义.从民俗表象上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土家族人“送亡人”和“还人情”的意义表述.在形式上表现了一种民间信仰场合中的“娱神娱人”的表演仪式.从结构分析,闹灵场域中存在着三种信仰力量,即土家族民间鬼神信仰、生活文化习惯以及官方儒学正统影响力.作为一项仪式时,闹灵是土家族叙述、实践和隐喻其世界认知符号体系的一种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一种肢体和大脑紧密结合的运动。舞蹈离不开形体训练等基本功教学,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又无法实现有效的人才的挑选和培养,使教学处于一种被动局面。由此可见舞蹈基本功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已成为舞蹈老师们迫在眉睫的课题,理性地把握形体训练与舞蹈艺术表演的辩证关系,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舞蹈兴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中的政治是一种事件,是有关种族、阶级、性别、民族性等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整体社会结构中的既斗争又妥协的关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某种结构状态。在文化研究的范畴内,人们在思考“政治”的概念时,实际上把经济、宗教、阶级、文化、审美等等现代生活各个领域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关系和结构状态,以及它们内在强度的最坚硬的部分抽象出来,政治是无所不在的,是人生存于世界的实质。文化研究要求密切关注文化与权力关系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的发展和变化,并具有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因此,它力图颠覆以往文化具有审美自主性的神话,从而探索文化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狮舞"是中华大地上炎黄子孙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而用席子作为道具的"席狮舞"是客家地区独有的一种"狮舞"形式。分析同属于客家文化传统的江西赣南信丰古陂镇的"席狮舞"和广东梅州梅江区的"席狮舞"两者的舞蹈形态共性与个性中得到舞蹈形态的产生与变化与其所处地区的舞蹈生态环境和舞蹈心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歌与艺术体现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成为了唐诗传播的媒体;乐舞独特的传播效能,促进了诗与乐的交融;口头吟诵以语言符号为传媒,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效应和丰富的传播信息;书法、铭刻使诗歌作为传播方式具有长久性和观赏性;绘画从视觉感知上发挥诗歌的传播功效;传奇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诗歌起到特殊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原始舞蹈粗犷、单纯、情感执着、群体意识等,正是原始民族舞蹈的普遍性特征。它充当着原始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原始舞蹈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正是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也为原始舞蹈艺术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原始舞蹈产生主要源于人类求生存发展的劳动生活需要,并根据各种需要形成了如原始狩猎舞、图腾舞、生殖崇拜舞、原始战争舞、原始巫舞以及原始自娱舞等不同的舞蹈形式,模拟性是这些舞蹈形式最大的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彭蔚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17-118
东巴舞谱是云南纳西族用象形文字记录东巴舞蹈的经书。从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的形成年代、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与东巴教的关系、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的特点、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的继承和保存四个方面对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