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战“陪都”时期的峨嵋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汇聚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峨嵋武术等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巴渝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巴渝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古代巴人体育文化对巴渝体育文化影响深远。但在传承过程中有不少体育文化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很多体育文化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针对巴渝体育文化现状提出保护和发展对策:建立管理机构,制定保护条例;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大对活态传承人的培养;把部分项目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3.
这套三十六闭手是四川广安悦来场马家所传,后在“全国十大武术名师”赵子虬老先生的传承、丰富和发展下,兼融了独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为内涵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巴渝风格的南拳拳种。赵老之子幼生,为了弘扬民族国粹,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广泛推广和普及,对该拳种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现状及武术和动漫的各自优势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探究武术动漫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并提出武术动漫对促进武术文化传播的路径。旨在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以期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开辟新的道路,拓展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并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三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武术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它不仅促进教学工作,更为繁荣发展武术文化起到推动作用。遵循武术文化发展规律,注重思想环境和运动环境的创造,确立武术文化观念,增添武术文化情愫,浓厚武术文化氛围,推动高校武术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在促进体育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同时,更为中华武术文化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瓶颈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内容单一、数量较少,对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投入不足,缺乏高水平的武术文化对外翻译人才,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缺乏权威的统一的体系标准。提出制定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长期规划,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武术文化的对外翻译,培养高水平的武术文化翻译人才,丰富翻译内容、调整翻译策略,创新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推广途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9,(1):104-113
根据文化类型进行分类,在对40年来武术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整体梳理的基础上,揭示武术文化研究的轨迹、逻辑与趋势。认为:武术文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研究成果呈现增长趋势,"武术文化"研究的政策报告类或者问题导向类研究占有了较高的比例;在研究层次上"基础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体育院校作为主要研究机构,基金资助为武术文化研究注入了动力。对武术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武术文化的本质定位、结构划分以及概念归属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武术精神的凝练依附于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文化精神的研究受到社会变迁与文化冲突双重变量的影响;武术制度文化研究视域广阔,研究成果呈现具象化、理论视域交叉化趋向;整体上来看武术物质文化遗存研究滞后于非物质文化研究;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研究价值凸显。在未来的武术文化研究中武术文化研究趋向多学科交叉态势,武术文化传承人与武术文化的现代性等问题的研究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武术文化的族群认同与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研究主题日益重要,"乡村振兴""体医结合"战略背景之下的武术文化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对武术教育文化传承进行研究与探讨,在阐释武术教育文化传承的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透过文化视角去研究武术教育发展。重构了武术文化层次,解构了武术教育文化传承的思想基础,认为文化是决定武术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武术教育文化传承可以修正武术异化,使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不断增殖与增值。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弱势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弱势武术文化的当代境遇,对弱势武术文化边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弱势武术文化的价值定位错误;弱势武术文化的生长环境日益恶化;弱势武术"文化空间"日趋萎缩;弱势武术文化群众基础薄弱,缺少传承者。  相似文献   

11.
试论河南武术文化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河南武术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河南武术文化近16年来的发展和创新进行论述,得出结论: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是河南武术文化的生命,批判地继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是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武术节为河南武术文化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电视传媒与武术结合,加大了河南武术文化的宣传力度;少林拳进校园加强了河南武术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一切都为河南武术文化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山西雁北地区的北岳恒山武术文化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北岳恒山武术文化对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认为:加强恒山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将武术的普及作为起点,将国际武术节作为特色,深入挖掘武术文化的底蕴,从而寻找适合恒山武术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峨嵋武术是“峨嵋山、乐山大佛”——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峨嵋文化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太极齐名,在武术大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峨嵋武术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滋润下而成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结晶。在中西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今天,如何构建峨嵋武术文化,怎样看待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道路上关于特色文化的构建、现今峨嵋武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语言的弊病、武术氛围的制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是峨眉武术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稀缺与特色资源,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滞后于社会发展。文章从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起源入手,阐述了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内容及内涵,同时对如何促进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文化大环境下孕育的中原武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文章以河南武术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文化为视角,从文化空间特征及其联系的角度对中原武术文化形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中原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原地域的特定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习武风尚的作用密切相关:中原武术文化的主体性、兼容性、辐射性和创新性构成了中原武术文化最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新形势下的河南武术文化,以新的产业形式为中原的崛起代表的客体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言,普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粹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义务和责任,本文就对当前我国武术在社会开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及建议。希望通过自己的几点愚见更好地为我们武术在对外的推广和普及贡献武术人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科技时代创意产业为背景,以武术文化现代化转型为视角,分析了传统武术文化如何更好地在科技时代传承与传播这一问题。针对传统的武术传承与传播模式所存在的产量小、周期长等问题,对高科技武术游戏的武术文化传承、传播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高科技武术游戏是科技时代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