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纽约到伦敦,从汉城到东京,“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1]正在海外传媒界勃然兴起,有关“公民新闻”的讨论已是沸沸扬扬。根据《维基百科》[2]的有关条目的解释,“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以上定义里的所谓“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公民新闻”涵盖了包括“博客(blogs)”“维客(wikis)”[4“]播客(podcasting)”[5]以及公民网[6]等多种网络新媒体形式。“公民新闻运动”的简略回顾在美国,“…  相似文献   

2.
公民新闻的理论主张和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秀军 《青年记者》2008,13(17):27-28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指的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春梅 《新闻前哨》2010,(12):28-30
纵观近百年社会事件新闻传播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新闻生产者的大众化演进趋势。伴随传播技术的革新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从“文人办报”到“群众参与办报”,从新闻通讯员、新闻报料人再到“公民记者”.新闻生产者大众化的演进趋势日益改变着新闻传播格局及新闻业态。探寻新闻生产者大众化演进趋势,认清公民记者在新传播时代的价值,发挥公民记者传播新闻的积极作用,规范公民记者的新闻传播行为,是新闻传播业健康发展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4.
“互动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发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以上定义里的所谓“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普通民众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自己评论、采集和发表新闻,这是近几年来国际国内新闻传播领域产生的新变化,这样一种传播现象叫做公民新闻。公民新闻强调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这种主动性带来的是突破传统的新闻自由。与20世纪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高度集中、一统天下相比,21世  相似文献   

6.
脱胎于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报道者,在新闻传播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潜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应用,公民报道者的这一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参与新闻传播的层次在不断提高,从报道新闻事件到评议新闻事件,再到参与调查新闻事件。公众报道者参与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对事实真相的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一变化对整个传媒生态格局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虽然报道取向相同,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拥有“公民新闻”的传播和接收设备,并且拥有越来越强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这就使得这种以非专业新闻传播为主题的新闻传播模式崛起并盛行,并且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记者,这种新闻模式已经在众多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新闻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笔者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公民新闻进行了解读:对公民新闻传播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从“使用和满足”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自媒体传播的信息环境和公民新闻的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对公民新闻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议程设置"理论看公民新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骏骧 《新闻窗》2008,(3):91-93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至今尚未有一个权威定义。嗵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而以上定义里的“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闻信息传情,是指新闻传播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其形式都赋予新闻以自身的感情,从而深化新闻信息的内涵,引发受众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传”“受”互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公民记者作为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伴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应运而生,他们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公民记者拥有更丰富的新闻来源、更快捷的传播手段、更多样化的成员组成、更及时的反馈信息,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形成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应对挑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新闻在记录改革开放30年历史巨变的过程中,自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报道内容到表现形式,从传播手段到传播效果,从事业发展到产业兴起,从地方观念到全球意识等,方方面面都实现了量的积累和质的转变,这些变化中发挥引领、先导作用的是新闻从业人员与时俱进、不断超越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新闻策划”这个词组在新闻媒体中使用频率颇高,究其原因,随着传媒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将一些新闻素材在传播过程中加以包装和策划,通过一种与众不同的报道方法和报道方式,让新闻本身更明了、更引人入胜,效果的确不凡,这也成为一些传媒人从被动到主动,不断推出新闻策划的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传播格局、传播理念及传播手段正在不断变革,传统平面媒体受到的挑战也日益严峻,能否有效地利用第一印象吸引读者,是对一份报纸从策划能力到采写能力,从编辑能力到设计能力的综合考验.本文从新闻设计师的角度,运用实例分析,探讨新闻设计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新闻”这一实践活动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美国。“公共新闻”又被称为“公民新闻”,它的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在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中,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率先走出了一条“公共新闻”之路。  相似文献   

16.
苏红 《报刊之友》2011,(9):51-52
我国的新闻在经历了政府新闻时代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以“民生”为主的民生新闻时代,近几年又跃起了以“公民”为主的公民新闻时代。公民新闻风起云涌,新闻专业主义也面临着更大挑战。本文从两大方面论述了“新闻专业主义”与“公民新闻”时代之差异性变化。指出“公民记者”已经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媒体符号。应当更好的发挥职业记者及“公民记者”的作用来完善社会新闻,更好的为党、政府及人民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17.
曾苑 《东南传播》2011,(8):19-22
近年来,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国际传播格局。公民记者大量涌现,国际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传统国际传播媒体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如能将这种参与式体验引入到传统媒体中,将大大增强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传统媒体的专业化为公民新闻把关,降低其不可控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国际传播媒体在新闻采集的过程中容易有“新闻盲点”,引入公民记者,将扩大消息源,一定程度上减少“新闻盲点”,提高传统媒体的报道能力。本文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介入公民新闻,从而将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就是指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以及记者对事件的报道(包含现场采访、解释、评价)转化为电视信号并直接发射的报道方式,它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特点和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也称“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采访的新闻.即在新闻的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的整个过程中,以往没有机会参与媒体专业报道的普通人开始扮演着积极、主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条件下独家新闻的发现与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怎样发现和报道独家新闻,本文从态度和操作层面作了探讨。网络条件下,新闻记者可以借助网络完成异地采访,争取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新闻媒体可以从公民新闻中获得独家的新闻线索,并借鉴公民新闻的形式,主动提供传播渠道,增加大众发出的声音。新闻媒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点位地挖掘新闻事实,获取各方意见和观点,特别是相反的意见和观点。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言论和对信息的解读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