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朋友,我想对于这首山歌你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吧!这是50年代至今流传中外的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由于它的旋律优美动人,因而享有"东方小夜曲"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寻访桂花箐     
一苇 《大理文化》2011,(10):82-83
到了"花灯之乡"密祉,才知道桂花箐。这里不仅生长着千年古桂,还生长着山地民歌《月亮出来亮汪汪》,据说《小河淌水》的收集整理者尹宜公先生就在桂花箐听过这首歌,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曲。  相似文献   

3.
李武华 《大理文化》2011,(10):113-114
弥渡花灯、民歌,浩如烟海。弥渡花灯、山歌多达400多首,传统剧目达250多个。弥渡文化呈现群众基础广泛、民歌品牌响亮、历史文化深厚、花灯文化资源丰富四个特点。弥渡花灯以浓郁的地方特色跻身于云南花灯之林,民歌《小河淌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名曲的<小河淌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作为<小河淌水>的故乡--云南大理弥渡密祉,却几乎鲜为人知.今年六月,借参加大理州作家协会采风团活动之际,我有幸走进了弥渡密祉.……  相似文献   

5.
弥渡走笔     
正因为一首名扬世界的经典歌曲《小河淌水》,极大地提升了弥渡的文化形象,许多进入弥渡的过客,都会往它的诞生地密祉张望。有的,会直接离开坝子,沿着山路,到密祉寻访。我不会错过密祉,包括街旁的珍珠泉,桂花箐里的那株千年古桂,早已多次光临。几天前,再受邀到了弥渡的白云寺,又感觉别有洞天。此行,我们一行六人,又顺势寻访了铁柱庙和雾本村,不禁赞叹:文化在民  相似文献   

6.
雾本遇桃花     
正我生于阳春三月,或许天生就跟桃花很有缘,所以有关桃花的诗句,我都很喜欢。经典的如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缘于一次采风活动,我来到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真正认识了"十里雾本看桃花"的靓  相似文献   

7.
正密祉镇。小镇旁有条从山林里悠悠走来的小河。带着深山的朝露和林涛,小河一路流到密祉就幻化出了一首千古名曲:《小河淌水》。不知道这首民间小调在当地百姓口中流传了多久,这首歌随着小镇旁的茶马古道,借助马帮汉子的口流传到远方。直到1947年,有个叫尹宜公的密祉人将这首民歌整理出来,填上词,《小河淌水》就开始走向世界。记得第一次听到《小河淌水》时的心灵震动。这世界上竟  相似文献   

8.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9.
密祉那地方     
铁栗 《大理文化》2009,(5):17-18
夏日来临的时候,我们烦倦着城市里的燥热,忽然就决定要到密祉去消受清凉.密祉是弥渡管辖的乡镇,位于弥渡县城的东南,那首著名的<小河淌水>就发源于那里.……  相似文献   

10.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4,(12):95-101
正第一次亲密接触2014年8月,中元节过后第二天,我终于和李彩凤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写下这段话,我在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作为弥渡人,李彩凤是我心目中的能人、名人,一直都有想认识了解她的渴望。最早见到她是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之窗·小河淌水的地方》这一档栏目上,当时我还在上初中,相信大多人也都是通过这个节目知道而且记住了这个唱调子的"老妈妈",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她一路把山歌唱到了省城,唱到了北京,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渡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调子客"。偶尔  相似文献   

11.
弥渡的味道     
杨木华 《大理文化》2014,(12):76-79
正想了很久很久,也念了很久很久,终于,在这个春天,我来到弥渡,来到小河淌水的故乡,领略花灯的烂漫激情,聆听铁柱的沧桑历史,品尝卷蹄的浓香脆嫩。春天的弥渡,在内心深处缠绵,在时光深处温婉。一、密祉闹花灯当南国二月的春风,把弥渡田野的油菜花,大片大片吹开,黄灿灿,亮闪闪,温润着我们的眼眸。  相似文献   

12.
密祉见闻     
不过是滇西高原上的一个半山区小镇,可画家说它是一幅迷人的画卷,作家说它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而让它真正闻名于世的是歌唱家,这就是被国际乐坛称为"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密祉。  相似文献   

13.
刘泽 《大理文化》2011,(10):74-81
《小河淌水》歌声无论在哪里响起,都以超然地域环境的人性之美感动着每一个人,其艺术魅力之源,来自于《小河淌水》故乡这片人文文化丰厚的土壤——星空月夜,万般沉寂;壑峰密林,凝眸不语.月光在游动着,清悠悠的小河不息地流淌着……无期的等待,永远的期冀,把那深情融入夜色,将岁月的回声融汇成美妙的旋律,装满人间的真挚之情,带着人性之美流向远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对名曲《小河淌水》的源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甚至诉诸法律.艺术作品的学术分歧诉诸法律,往往是艺术家的一种无奈,抑或是悲哀.法律也许能解决一些明显、简单的权属问题,但它恐怕很难真正揭示艺术上的传承因果,创作上的心理奥秘,也很难有利于艺术家的创作心态与和谐共荣.我们希望还是尽量在"百家争鸣"的平台上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一首民歌,成就了尹宜公的一生。这首歌就是耳熟能详、历久弥新的经典民歌《小河淌水》。在高原十万大山腹地,溪流潺潺,歌声蓦然响  相似文献   

16.
笛缘     
今生与笛有缘。记得上小学时,看歌舞团演出,当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时,我被那优美动听的笛子伴奏声深深感动了。那一年去赶大理三月街,往返走了三十公里路。我用舍不得花的车费和零用钱,买回了一支心爱的竹笛。  相似文献   

17.
密祉的春天     
认识密祉,是因为那首驰名中外的民歌<小河淌水>,还有名闻遐迩的花灯.初到密祉,是草长莺飞二月天.金色阳光很随意地涂抹在高原之上.天空蓝得让人心痛,明净、单纯,令人向往.……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冒险家在景仰他,男人在向往他,女人轻薄他,历史学家、文学家在研究他。他会让你想起拉伯雷笔下的巨人,畅饮人类知识之河,精通多种学问;他会让你想起堂吉诃德荒诞不经的游侠生涯,但是他的冒险远比与风车作战、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来冲击、耽于漫无边际的幻想更为精彩;他会让你想到好色之徒唐璜,但他绝非伪装爱慕、恬不知耻、玩弄诱骗女人成性,而是真诚地追逐女人,女人也以真诚的热情回报他;他会让你想到卢梭等伟大的自传作家,但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不仅是为个人立传,也是为整个世纪立传。巨人、堂吉诃德、唐璜等人生活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而他生活在真实的历史世纪里。他的一生本身就是诗歌,就是小说,甚至比诗歌和小说更绚烂更精彩,他就是卡萨诺瓦。  相似文献   

19.
去俄罗斯的行李里除了必备的东西,没有一本书。到俄罗斯难道还会没有书读吗?我这个名义上的俄罗斯学的爱好和研究想起俄罗斯学就觉得像是置身于初雪的莫斯科,会有雪花轻轻地触摸你的面庞,并不觉得冷,也许几片雪花之后就是漫天的飞雪了,无论你怎样转身都在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20.
盛夏的山野,诗韵浓郁,不经意间闯进去,便再也回不到现实生活中来.亮汪汪的水田里,写满行行绿莹莹的诗歌.畅游的蝌蚪群,是诗歌最忠实的读者.衣食无忧,心无旁骛时去垄上走走,等你还未回过神来,青蛙已身手敏捷四肢伸展,扑通一声跃入水中,惊得你噢噢一阵怪叫后,恨不得跟着跳进去畅游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