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希  张湾 《新闻世界》2012,(7):199-200
"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看来,代表的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而报刊可以说是"公共领域最典型的机制"。本文主要是以黎烈文时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为例,探讨近代中国报纸副刊公共领域构建的时代背景、构建过程以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2.
余玉 《编辑之友》2015,(3):104-108
五四时期我国报纸副刊实现了从消遣性向公共性转型,为我国报纸副刊奠定了光荣传统,对副刊良性发展影响深远.五四副刊在形式上通过公共栏目设置、开展平等对话、进行公开争鸣和开展民意征询等方式,为五四知识分子构筑“公共话语空间”;同时,在内容上通过加强公共议题讨论和私人话题公共化处理等方法凸显副刊公共性.五四时期副刊公共性也有其历史局限生,即副刊构建的“公共空间”很不完善、学理与趣味之间失衡以及副刊“半公共性”与“伪公共性”出现,销蚀了“公共论坛”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报纸副刊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新闻"的延伸、拓展、表现、演绎。笔者认为在做到与时代同行的前提下,报纸副刊的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并提出了未来报纸副刊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5.
王前 《新闻世界》2010,(11):73-75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五四"时期的报纸副刊走上了纯文学副刊的道路,宣扬理性精神、对自由的个性化追求是其主体基调,与此同时,文学社团和流派以报纸副刊为阵地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在新传媒时代,当代报纸副刊也进行着通俗性、草根性、综合性与延展性的探索。本文从"五四"时期副刊与当代报纸副刊的比较研究入手,思考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如何突破停滞不前的发展局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报纸副刊业呈现出的"传媒套娃"①现象,本文以《重庆晚报》为例,从报纸副刊的定位和创新两方面入手,分析《重庆晚报》在报纸副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提高报纸副刊影响力的方法,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8.
陈琳 《新闻窗》2008,(4):36-36
在很多报纸副刊受到冲击、版面大量减少的时候,贵阳日报的副刊版面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目前每星期有7个版的副刊。作为一张有28年历史的贵阳日报,总编们对副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是一张党报,一家报纸的副刊代表了这家报纸的文化水准,而报纸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  相似文献   

9.
石娟 《编辑之友》2010,(3):98-100
一副刊是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1897年11月第一张具有副刊意义的附张——《消闲报》出现起,从最初的附张、报尾、报屁股到后来的自有其独立的地位,[1]副刊在报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0.
报纸副刊及其个性实现写在中国报纸副刊百岁之际四川工人日报徐琳基从上海《字林西报》1897年11月24日开始随送“附张”———《消闲报》算起的话,中国报纸副刊已产生整整一百年了。副刊是报纸正页的补充,是一张报纸内涵的延伸和扩展。它补偿了新闻某些内容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报纸的发展和竞争,市民对新闻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副刊在报纸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报纸是一张新闻纸,这就决定报纸的副刊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性,当副刊地位日益重要的时候,对于副刊新闻性的要求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英国报界有句名言,叫做"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或曰"新闻为攻,副刊为守",意思是说,如果报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但要使读者对这张报纸产生持久兴趣,就要靠副刊.由此可见办好报纸副刊的重要性.尤其在报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报纸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在抓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切实增强副刊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整张报纸的竞争力,留住八方来客.  相似文献   

13.
文艺副刊,是一张报纸不可或缺的内容。有人说,一张报纸能否抓住读者,就看它的副刊办得活不活、好看不好看。这话不尽全对,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报纸副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下部队期间曾翻看过一些基层官兵的报纸剪贴本,发现文艺副刊的稿件在官兵剪贴本上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有的甚至全部是文艺副刊的散文、杂文和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4.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稿件内容质量的高低和版面编排的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张报纸的水平。如何办好文艺副刊,使其成为一张能吸引更多读者视线的亮点报纸,是报人们长期以来所共同关注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新闻知识》2002,(8):33-34
副刊是一张综合性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上许多软调子新闻,各类趣味性、知识性的文章,都可以归结为副刊的范围。本文所指的副刊,是专指报纸的文艺副刊,即最具副刊特色的一个版块。  相似文献   

16.
从1897年第一张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张《消闲报》问世,到目前报纸副刊形态的多元格局,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报纸副刊走过百余年的发展道路。百余年来,报纸副刊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丰富大众精神生活,推动思想文化革命,传播新文学,已经成为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  相似文献   

17.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英美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出色的文艺副刊,能引起不同层面读者长久的阅读兴趣,能为报纸增光添彩。《解放军报》的"长征"、《人民日报》的"大地"等著名副刊,不仅是一些作家、诗人最初的摇篮,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广大读者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东青 《今传媒》2013,(2):53-55
本文通过对近十二年发表在核心期刊和各个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位论文有关"报纸副刊"的文章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近十二年我国报纸副刊研究四大视角:五四时期副刊研究;副刊的属性、定位;副刊目前的生存困境和新媒体时代副刊如何突围,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报业的发展,报纸的副刊也不断发生变化,一张报纸办得好坏,副刊是否出色,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而报纸副刊是否出色,又与副刊编辑的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有关。下面笔者从现代副刊的角色来谈谈副刊编辑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属于这张报纸,当然也就与其他版面有着相同的办报宗旨和任务。悔罪、改造、新生是新生报也是其副刊的宣传主题。《新疆新生报》副刊与其它兄弟报刊的副刊相比有其共性,但也有其特性,即具有更强的政治性、针对性、直接性和接近性。 政治性。新生报副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是由这张报纸的特殊地位、特殊读者群和特殊的工作任务决定的。新生报是我国惟一一种专门为犯人办的报纸。它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具很强的政治性,它的副刊也不例外。因此,新生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副刊必须时时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必须坚持党的劳改工作的方针,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