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菲 《今传媒》2012,(7):21-23
近年来,随着微博的迅猛,政务微博也得到重视。尤其是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但是不成熟的政务微博还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政府,如何利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公共课题。  相似文献   

2.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最给力的新媒体之一。微博传播所引发的伦理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笔者以手机微博直播"捉奸门"事件为例,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传播活动中的两大影响要素"人"和"环境"出发,对解决手机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微博的出现不仅打破了既有的传播格局,作为一种诉求渠道,它更加改变了人们解决困难的处理方式。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甫一出现就表现出了强大的能量,在救助信息的发布、事件的解决速度和效率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以2011年医疗事件为例,通过微博的媒介优势分析,探讨微博传播在网络救助方面的利弊。  相似文献   

4.
“微博事件”及其传播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10年至2011年3月的24个"微博事件"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微博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微博事件在发生地域、所涉群体、事件类型、意见领袖、集体动员、微博舆论、传播状况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CCTV晚间新闻节目关于"微博之危"的报道,使人们对当今社会"全民微博"的负面效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即"全民微博"使广大民众在享受到微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须面对微博自身由于传播的自由性等特点带来的虚假等负面信息的影响。要使微博不"危",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它的威力,就要发挥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刘晓星 《新闻世界》2013,(9):158-160
2011年是媒体微博年。在微博的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受到大众追捧的同时,微博的主体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与病毒式的传播的弊端也给作为信息“把关人”与舆情“晾望者”的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将微博这个虚拟媒体空间关注和现实传播环境相结合,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合作互助,是媒体微博能否长久生存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艳 《报刊之友》2012,(9):17-19
自2011年以来,以政府机构为背景的政务微博发展迅速。政务微博如何遵照微博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发展,成为政府机构发布信息和引导舆论的有力工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浪开通的政务微博个案和文本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注重内容的互动性,宽容对待网上批评、学会民间化的表达方式、把握微博发布和更新的频次规律。只有尊重微博的发布规律和特性,才能够让政务微博的桥梁作用持久有效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曹艳 《今传媒》2012,(9):17-19
自2011年以来,以政府机构为背景的政务微博发展迅速。政务微博如何遵照微博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发展,成为政府机构发布信息和引导舆论的有力工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浪开通的政务微博个案和文本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注重内容的互动性、宽容对待网上批评、学会民间化的表达方式、把握微博发布和更新的频次规律。只有尊重微博的发布规律和特性,才能够让政务微博的桥梁作用持久有效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0年至2011年3月的24个"微博事件"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微博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微博事件在发生地域、所涉群体、事件类型、意见领袖、集体动员、微博舆论、传播状况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一沫 《今传媒》2012,(1):92-93
眼下,微博风暴正席卷中国,迅速成为国内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焦点话题。尤其在2011年的春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行动,将微博推上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风头浪尖。通过"微博打拐",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比起论坛、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微博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对话平台,甚至是"草根阶层"也能"通过参与种种议题设置,逐渐介入了社会事务的处理当中。"仿佛"电子乌托邦"就在不远的前方,令众人为之雀跃。事实果真如此?本文欲通过对"微博打拐"事件的分析,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及其特点,打探"乌托邦"浮云下的"微博"力量。  相似文献   

11.
冯帆 《东南传播》2015,(12):97-100
2011年作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一种新型传播模式在微博平台出现——政府主导下的政务微博传播。在这四年的发展中,各地政务微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并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其中,"上海发布"就是众多政务微博中的翘楚。本文尝试从信息发布的方式及内容、网民意见表达和互动等几个方面研究"上海发布"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眼下,微博风暴正席卷中国,迅速成为国内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焦点话题。尤其在2011年的春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行动,将微博推上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风头浪尖。通过“微博打拐”,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比起论坛、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微博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对话平台,甚至是“草根阶层”也能“通过参与种种议题设置,逐渐介入了社会事务的处理当中。”仿佛“电子鸟托邦”就在不远的前方,令众人为之雀跃。事实果真如此?本文欲通过对“微博打拐”事件的分析,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及其特点,打探“乌托邦”浮云下的“微博”力量。  相似文献   

13.
李露 《今传媒》2014,(6):28-29
从2009年底以@微博云南为开端的政务微博初出现,到2011年迎来政务微博发展"元年",政务微博从新兴事物逐渐成为了政府日常对外宣传工作的必备窗口。但政务机构微博如何在数量众多的微博领域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形成其无可忽视的影响力和价值量,如何把握政务机构微博的定位成为首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政务机构微博类型的划分分析政务机构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个人建议,期待政务微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妍 《今传媒》2011,(4):101-102
2011年春节,微博"打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在微博客上再次激起滔滔民意。这是全民上下的一次通力合作,是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是微博客独有特性与强大影响力的再次展现。本文拟通过分析微博"打拐"事件,从中得出微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由"小微博"窥探"大社会"。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被称为"微博应用元年",开启了"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一些报纸纷纷打造微博爆料平台,让微博网友过足"新闻线人"瘾,"新闻线人"在微博的推动下,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弘劼 《新闻世界》2012,(8):113-114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是网民第一大信息通道和发声途径,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这使得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之中,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表达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在微博的强大影响下,在公共事件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文结合2011年热点公共事件“郭美美事件”的纸媒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浪微博上的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4月19日,已有1 917个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其中公安微博数量占政府部门微博比重最大。研究表明,各级政府部门已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纷纷开通机构微博,但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微博仍存在分布不均、互动不足、可持续性差等问题。新浪微博对政府机构微博的管理也存在缺陷和漏洞。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安微博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观察统计和抽样分析方法对中国公安微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4月19日,已经有1 467个经过认证的公安微博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占政府官方微博比重最大,互动也最为活跃。同时,对“粉丝关注量”排名前30的公安微博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公安部门十分重视微博对政务的影响,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但是其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布不均、可持续性差、缺乏互联共享等。根据研究发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颜美群 《新闻知识》2012,(3):45-46,103
微博作为具有多元化传播元素的一种媒介平台,近年来在重大科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2011年的“天宫一号”发射,多家门户网站对发射全过程进行微博直播,直播报道将航天事件碎片化、通俗化、个性化、无时差地呈现给微博用户,给微博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本文试图对微博直播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比照微博与传统媒体在航天事件传播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姜玲 《兰台世界》2016,(24):33-36
国家综合档案馆微博最早开通于2011年,经过5年的建设,部分档案馆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其馆情的微博发展之路;但仍有许多档案馆还没有开通微博或微博运营还处于起步状态。本文选取新浪微博作为研究数据源,从已经开通微博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各选取一家作为样本和具体研究对象进行详细调查,归纳出国家综合档案馆微博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国家综合档案馆微博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