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帅锋 《传媒》2016,(18):74-76
数字出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加快数字出版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新闻出版强国战略的重要构成.数字出版为传统出版业打破瓶颈、重构产业链、实现健康发展指明了出路.但客观来讲,数字出版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制度架构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法律规制建设是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法国数字出版法律规制建设现状与特色,为国内数字出版法制规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出版业经历着由传统的事业单位到出版产业的蜕变,由于意识形态的特性,出版业是我国政府规制中规制程度较深、内容较广、手段较为严格的一个行业,文化与经济的博弈、市场与公益的平衡在出版业表现的最为明显.一方面,我们看到出版业随着转企改制,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大,政府更多地放权,逐步放松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出版单位作为市场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出版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低质重复、不当竞争、诚信缺失等新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制政策.以政府规制变革为保障,逐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闻出版业政府规制,既是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纪与出版经纪人是在我国出版业近年来发展、变革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虽然在西方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出版经纪早已成为出版行业运作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有着相应规范规制的机制,但在我国,由于出版业立法的滞后及出版业大变革带来的出版市场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如何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出版经纪这一推动出版市场的繁荣、发展的机制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本文拟从法学的视角简要分析出版经纪机制,力图从一种规范的角度来认识这一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图书出版业伴随着全球化以及欧盟文化政策改良的步伐,经历了萌芽发展、恢复发展、民主扩张、市场整合、技术转型、多元融合等六个阶段。同时,通过搭建立体营销渠道、优化图书出版模式、完善图书贸易规制、调适经营环境等策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西班牙图书出版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实境况较为相似,对未来我国图书出版业的转型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和国家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出版业迎来了新一轮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本文利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我国出版业近十年来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在数字环境下对数字化期刊、学术期刊的关注度较高,中国出版制度及相关政策研究占有较大比例,国内出版研究内容具有广泛性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是不断改革中的国有出版机构与民营机构交织发展的结果,是党和政府逐步放松对出版业的经济规制和调整、强化、巩固政治规制的结果,是从行政性垄断向着市场化蜕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长青 《出版广角》2016,(17):22-27
本文综合近7年《中国新闻出版业产业分析报告》《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年度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等行业报告,从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增长分析三方面剖析了中国新闻出版业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继而针对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进行深度分析。文章以系列数据动态分析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与困难交织的格局,展现了新闻出版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指出了提质增资的迫切性,提出正视生存危机、深挖传承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华 《出版广角》2013,(18):82-83
对于我国刚起步不久的经济体制和所面临的经济市场来说,图书出版业面临的垄断是政府垄断,这种垄断与建立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目标背道而驰,是制约我国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对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垄断现状、图书出版业垄断协议行为及其法律规制、图书出版业垄断行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出版业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出版是一个国家出版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那么专业百科全书的编撰和出版则表明该行业或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反映我国出版业发展和出版理论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由许力以同志主编的《中国出版百科全书》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杨嘉 《出版参考》2010,(14):20-20
本刊讯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编撰的《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延续性的科研项目,这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第六本有关我国出版业的年度报告。蓝皮书对图书、期刊、报纸、音像、数字出版、发行、印刷等七大产业进行了全面回顾及预测分析,对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金融危机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政策是国家宏观管理出版市场建设的重要手段,它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出版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在结合中国出版市场体系建设的宏观背景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本文从出版主体准入限制、出版产品质量管理、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出版物发行流通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由于政策缺失产生的问题即政策缺失的表现,进而指出政策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出版业制度变迁及政府规制中的矛盾、现代政府与市场职能界定的模糊以及政策具体制定运行中的问题等。最后,从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内部微观建设及社会力量等方面提供了解决政策缺失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和出版科研工作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从1983年版协首次召开全国性出版理论研讨会以后,有组织的出版理论研讨活动已经开展15年了。十多年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及中国编辑学会在各地新闻出版局、各地版协的支持下,分别召开了多次出版研讨会,组织和推动广大出版工作者、出版研究工作者、出版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出版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围绕出版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调研活动,默默无闻地为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有力地推动了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业对于社会文化宣传、教育、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创造巨大经济利润,是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多次进行国出版业改革,在出版强国战略实施中中国出版业得到空前发展,数字出版、传统出版都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二零一四年,国家出版总局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出版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加快了中国出版业发展步伐。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必须认清时代发展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文将针对我国出版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析了出版业行业规制与出版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互动、趋同关系:公司治理对行业规制具有拉动作用,公司治理对行业规制的需求成为拉动行业规制变迁的动力;行业规制对公司治理具有推动作用并为公司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二者在协同发展中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并作出适应性调整,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在历史发展根源、控制方式和手段以及最终目标等方面表现出趋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钻石理论框架探讨了如何通过资本重组提升我国出版产业竞争优势。首先,本文阐述了我国出版产业资本重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运用钻石理论框架,分析了影响我国出版产业竞争优势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出版产业整体竞争力,应该加强出版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并优化出版企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王松茂 《出版科学》2007,15(4):41-43,47
产业融合导致出版业规制的边界、范围和内容出现较大变化,出版业规制权力因融合而分散.我国亟需构建基于产业融合的出版业规制体系,包括规制框架平台化、规制机制动态化和完善现有出版业规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2007-200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近日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反映了2007-2008年出版业的年度动态和发展趋势,从宏观视野、专题论述、个案分析等多个角度、对出版业的年度状况及行业走向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判断。蓝皮书分为主报告—2007-2008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18.
出版产业政策体现政府对出版业的主体构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产业政策有很大变化.该研究通过对出版产业政策“入世”前后的演变进行分析,从出版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和演变逻辑两方面着手梳理.“入世”前,出版产业政策针对国内出版经历了架构格局和改制调整两个阶段;“入世”后,出版产业为与国际社会接轨,政策向完善出版法制法规、建设发行集团、与境外出版发行机构合作等方面倾斜,经过了规制出版、优化质量、融合技术三个阶段.伴随演变轨迹的逐步深入,产业逻辑、市场逻辑、规制逻辑贯穿出版产业政策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出版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几个重要时间点:确定实行改革开放、南方谈话后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大学出版社开始实行转企改制.在不同发展阶段,大学出版在文化生产机制方面注重内涵化的生产,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注重企业化发展驱动,而在文化市场规制方面始终保持市场的秩序化,大学出版的制度化发展逻辑深刻影响着我国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民国时期中国出版业价格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通过历史研究发现,出版物转售价格维持制度、纸张供给影响出版经济运行、读者对书籍定价的抱怨、出版行业价格战等现象,皆非始自今日,也非现今中国出版界所独有,有些历史甚至对当代中国出版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一些现象和事物对今日出版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镜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