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频繁使用于新闻标题的制作及内容阐述,成为时下新闻语言的一大特色.同时,不知所云、模式套用、乱贴标签等问题渐渐显现.新闻界必须关注新闻标题中应用网络流行语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明确新闻标题制作中网络流行语的编辑规范.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网络流行语的符号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新生代网络流行语与传统流行语的区别,并对新生代网络流行语表现出的现实象征性、衍生推广性、隐喻性、周期性,以及网络流行语彰显出发展趋势和意义进行符号学解析。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面对海量的新闻信息和众多的传播形态,纸质媒体能否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标题。近年来,网络流行语频频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并出现网络流行语被模式化引用、同一流行语反复套用等问题。本文以报纸新闻标题引用网络流行语的实例简析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被引用在标题中的影响及加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从而得出报纸新闻标题应如何引用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英 《新闻前哨》2009,(8):87-89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范跑跑”等流行语不断涌现,被人们反复套用、化用,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其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相似文献   

5.
毛贺祺 《新闻传播》2013,(2):161-162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传播媒介的更新进步,新媒体传播衍生出一批网络流行语并在媒体传播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来源于新闻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更是占据其中绝大多数,然而媒体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方法和规范程度上却不尽相同。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构建原因和扩散过程,为媒体的网络流行语规范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晓荔 《今传媒》2016,(10):56-57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语逐渐走下网络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常谈话中所使用的语言。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应该成为我们科学研究的素材,从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当前人们的社会心理。本文旨在通过对2015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归类和分析,探究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并探究当前社会背景下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7.
2014年度流行语已经出炉,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评选出的年度流行语,对近年来流行语的传播特征进行了总结,主要体现在:流行语的互联互通、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流行语映射出的社会心理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报纸标题傍网络流行语的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标题中纳入网络流行语,体现了传统媒体的包容度和与时俱进,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些纸质媒体经受不住阅读率、转载率等指标的诱惑,在制作标题时,盲目迷信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作用,滋生出傍网络流行语的情结,企图借助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这种“搭便车”的方式来混淆读者视线,提高新闻吸引力。在引用网络流行语时,有的报纸忽视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存在虚假、不实、浮夸、歧义等现象,已经到了泛滥地步。  相似文献   

9.
流行语是社会舆情的镜像,反映了当下社会群体中流行的交际元素。相较于网络推出的类型流行语,《咬文嚼字》近八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综合了线上、线下媒体使用频率,颇具影响力。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对这八年的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因素进行探析,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社会流行语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0.
毛贺祺  张坤 《今传媒》2013,(1):135-138
从"躲猫猫"到"我爸是李刚",这种产生于新闻事件并流行于互联网的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意见表达和对于社会参与的公共平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使用者也会将网络流行语带入现实社会中并进行传播,这使其不局限于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层面,也发展到社会流行语的文化层面上。这样的传播过程既可以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进行创新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其社会意义进行判断。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调查,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表现出来的新闻性、态度性、娱乐性和流通性反映出了网络使用者和非网络使用者对于新闻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1.
滥用流行语是当前语言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不过应把热词和流行语分开,两者都被高频使用,但流行语是新词,没有收入到词典中,热词不是新词.流行语可以是词、短语或者句子,流行语的构式框填形式使流行语进一步扩散.马赛克流行语是语码混用现象,它们不合汉语交际习惯和使用规范.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当代流行语对人们的精神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流行语滥用导致理性消解、品味低俗、阶层固化加剧、语言创造力降低等.  相似文献   

12.
甄婧含  朱爱敏 《今传媒》2016,(4):123-124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流行语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在新闻语言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非常普遍.人们在享受新闻中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优势的同时,网络流行语使用中的弊端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着重介绍网络流行语在新闻语言中使用的弊端,并分析提出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规范,以使网络流行语更合理地在新闻语言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要及时、准确、生动地传递国内外最新消息,反映新观点、新事物,必然要不断使用流行语,这就产生了新闻语言的流行语(在特定时期内,在新闻语流中普遍使用的流行话语形式,我们称之为新闻语言中的流行语)。作为一种流行的语言时尚,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语言结构层面中,通过不同的语言单位传递着流行理念,传播着新闻信息。其表现形式有词、短语、特定的格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广播流行语的特点进行探讨,提出了应对其进行规范的观点及规范的使用原则。文章认为,流行语不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日渐增多,在新闻中也开始使用,并开始进入一向较为严肃的广播用语中。流行语具有简易、时髦和权威的特点,在新闻报道中适当使用可增强受众的亲近感。对于广播而言,流行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广播语言的魅力。对新闻报道中流行语的规范,要遵循新闻语言原则,同时做到选择要适当,符合汉语特点,并且要考虑流行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专注个性化的表达,刻意标新立异,努力创造“一鸣惊人”的效果,表现出网民的求异心态,同时也体现网民企盼融入网络社区的集体归属感。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应加以正确引导。让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能够反映网络语境及文化对于当代青年的影响。本文对上海地区1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1300份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流行语的创新性和交流便利较为认可。资深网民有着更高水平的日常网络流行语使用,网络流行语评价态度对个体使用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本文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社会流行语的运用方式及使用规范上,以期促进社会流行语的合理和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丁柏铨 《新闻知识》2005,(12):36-38
据媒体报道,2005年春夏季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于7月18目在北京发布。这是有关研究机构第六次发布报纸十大流行语。此次主流报纸流行语统计,依据发行量等因素,选取15家主流报纸今年1月1日-6月30日的全部语料,汇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DCC博士研究室的动态流行语料库,进行细致的加工分析。①对主流报纸流行语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本旨在对主流报纸流行语进行解读,探讨其流行原因,提出主流报纸在流行语使用问题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媒体使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其所具有的人际互动本质为语用学提供了大量的语料.文章以微博的语料为研究对象,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选择和语境顺应理论分析了微博语言选择的特点及其语境顺应.文章认为微博语言选择的特点体现在新词的大量使用,结构的套用、模仿和活用,以及流行语体的形成和网络造句现象的出现,微博语言的选择顺应了网民心理、社会交际以及网络虚拟空间三个语境.  相似文献   

20.
汪董  华佳璐 《新闻世界》2011,(8):301-302
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多种新型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已逐渐为广大民众接受、认可。其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方面有着特殊的性质和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交流。然而,由于流行语的泛滥以及某些消极流行语的出现,给整个社会的精神健康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流行语传播的主要途径,传媒在推广流行语的过程中应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努力维护语言使用的规范性,避免使用不健康的粗俗的流行语,并使其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保持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