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件是社会矛盾相对激化的反映,广播电视法制节目聚焦于社会的热点,难点,自然会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律在线》,《现在开庭》等法制节目常常是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通过这些节目感受正义伸张的舒心.体验遵守法律的愉悦。但也有一些所谓的“说法”节目违反基本的法律常识,以法律名义传播错误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2.
报网互动已经是平面媒体发展的大方向。河南《平顶山日报》在报网互动方面也积极行动,其中《读者之声》版“百姓话题”栏目与论坛互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平顶山日报·读者之声》“百姓话题”栏目是创建于2000年的一个老栏目,每周六预告一个话题,由读者参与讨论,在下周六整理见报,同时预告下期话题。  相似文献   

3.
河北美术出版社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编辑出版了《百姓法律话题》一书。该书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形象化,选择在农村中最易发生的案例,配上生动的连环画和分析说明,以其通俗易懂实用,深得农民的欢迎。该书出版后在一年内就售出五万册。1997年12月出版社向河北革命老区赞皇县赠送《百姓法律话题》两千册,并且跟踪了解农村读者对这本书的反应。今年3月门日,他们在赞皇县土问乡召开村民座谈会,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座谈会上农民代表和乡村干部争相发言,以朴实纯真的语言,牛动具体的事例表达了他们对本书的喜爱和读书用书的体会。土门乡党…  相似文献   

4.
王霖 《声屏世界》2005,(6):37-37
《今日关注》节目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2004年7月推出的一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定位于“追寻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焦点”。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它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节目《新闻广角》或新闻类谈话节目《今日话题》,而是立足百姓,从普通百姓、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确定选题,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栏目的主持人,怎样摆脱固有的播音腔,树立起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呢?  相似文献   

5.
我看《今日话题》徐迪《今日话题》吸引了一向挑剔的北京观众,它的理性、客观、平和的风格,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观众。它既不咄咄逼人,也没有无病呻吟的矫饰,围绕北京新近发生的人和事做文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形成了《今日话题》独特的魅力。以往的评论性节目多...  相似文献   

6.
举案说法文图并茂──读《百姓法律话题》李开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时时、处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处理的准则则是道德和法律。惟有懂得法律。遵守法律,才能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捍卫自己的利益,做一个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公民。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14,(2):93-95
【事件回放】 2014年1月14日,湖北全省大雾,荆楚网微博立即发起话题“:#湖北雾不误#。而这样的话题一年来已经频繁出现在媒体上,百姓中。新加坡《联合早报》将“霾”评为2013年度汉字;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  相似文献   

8.
当前电视业内制作理念正在发生变革。这些变革的重要特征是栏目定位与选题角度的生活性与平民化趋向,电视制作手段的多元化倾向以及栏目专业化运作特征。中央电视台的《生活》栏目正是以此赢得了观众青睐。一、《生活》栏目节目选题与创作的“百姓视点”所谓“百姓视点”,就是站在与普通百姓等同的高度,察百姓之所思,想百姓之所想,将大多普通百姓关注的问题、想知道的事情,变成电视节目的话题,通过我们的节目去解开疑团、打开问号。《生活》一直在把“坚持百姓视点”作为自己基本的创作原则。《生活》开播仅三个月,《背景》就推出了…  相似文献   

9.
我们南阳日报创办《百姓话题》栏目有两年多时间了,深受读者欢迎。栏目选题广泛,针对性强,贴近群众的生活、工作,给了老百姓一个实话实说的机会。 在编写《百姓话题》专栏的过程中,我们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的: 一、精心选择话题。南阳日报《百姓话题》专栏,每个话题讨论两期,每周一期半个版面。在编这个专栏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最困难的是选择话题。要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读者,且对社会现象有针对性的话题,使读者能说话、想说话,甚至看到话题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非要说几句不可。这样,读者热情高,参与踊跃,来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现在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平民时代,记者要善于反映平民的生活。我做广播话题节目已有几年,无论是六年前的《身边事大家议》还是今天的《百姓话题》,我体会到:话题节目主持人也要有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生活》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创办的一个新节目.几个月的登台亮相,开局不错。我看了8个重点节目,总的印象是:贴近百姓,引导生活。生活类节目,首先要贴近老百姓,抓一些趋同性强、差异性小,大多数人喜欢的话题.在增强节目的实用性、服务性中,引导人们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引导人们进行理智的消费,合理的花钱。我认为《生活》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贴近百姓,引导生活”这一指导思想,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题材的贴近世。《生活》栏目比中央电视台的另外几个经济类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比如安居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众多的节目之中,《百姓人家》是一个集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生活类直播节目,这个节目开办近3年来,以传递人间真情、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在怎样办生活类直播节目的实践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明确节目定位相对于其他广播节目来说,生活类节目对于满足老百姓的知识需求,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服务与配合作用更具体、更全面.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生活类节目的收听对象不能按年龄、也不能简单地按兴趣或职业来划分。有的话题会有几类听众共同关心,而有的话题则可能只有少数人才感兴趣,那么怎样使《百姓人家》一…  相似文献   

13.
何谓电视法制访谈节目?简而论之。它是通过演播室访谈或讨论的形式对所展示的法律事件《典型案件》进行法理辨析的一种节目类型。如中央电视台于1999年元月2日推出的《今日说法》,该栏目遵循“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的宗旨.采取以案说法.百姓参与讨论.并有专家评点的节目样式,深受观众欢迎。  相似文献   

14.
打开湖北电视台四频道,看过社教中心的新版栏目《百姓时间》,人们便会发现,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电视屏幕上冒出了这么个新鲜词,一个特别的角色,这便是《百姓时间》自我发明的“百姓记者”。 “百姓记者”顾名思义,是由一个普通百姓身份的人,在栏目中担任起一名专业记者的角色,仅仅如此,也就谈不上更多的新意,但看过《百姓时间》后,人们又会惊奇发现,采用“百姓记者”形式,决非仅仅是一种手法上的标新,更主要的是为了达到媒体与受众之间一种角色和视点的转换,一种情感交融和距离的拉近。 在传统的概念中,媒体与受众之间通常呈…  相似文献   

15.
诸雄潮 《中国广播》2007,(12):20-21
今年中央台的《十七大专题》报道共开设《高层声音》、《今日话题》、《代表访谈》、《记者在线》、《会场来电》、《现场实录》、《观点互动》、《记者视点》、《百姓心声》、《世界看北京》、《大会花絮》11个栏目。由于工作提前,策划提前,布置选题提前,中央台十七大专题节目表现出四个好。一是宣传基调把握得好。《百姓心声》,有意愿,有心愿,有祝愿;代表的访谈,讲困难更讲希望,讲眼前更讲发展,很好地把握了宣传基调,正视形势大好这个现实,给人信心百倍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伪书”泛滥成灾。2005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下达了对“伪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深圳书城收到23家出版社的下架通知,涉及图书115种[1]。“伪书”打假成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话题之一。2005年5月和7月,新闻出版总署分别公布了第1批19种、第2批49种共计68种含有虚假信息图书名单。有舆论认为惩治“伪书”出版发行尚存法律空白,我们认为有法可依,但执行细则不明确。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伪书”的治理途径大致有以下几条。1利用《出版管理条例》治理“伪书”现行规范出版行为的法规主要为《出版管理条例》。“伪书”大…  相似文献   

17.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4,(12):20-21
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开播已经一年了。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栏目,也是一个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栏目。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经过各城区记站记们的辛勤工作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努力,《百姓连线》已基本成为“老百姓自己的电视新闻”,“连线为民、为民连线、连线连心”的栏目宗旨日渐鲜明,栏目在社区、在百姓收视群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斌 《现代出版》2003,(1):49-50
国务院颁发的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已于2002年9月15日正式实行,这是继2001年10月《著作权法》的修正后,知识产权领域的又一件大事,表明精神文化生活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版,这个精神文化产品的制造产业也随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火爆的出版界在频频制造“社会流行名词”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需要法律来规范的问题。一、出版的跟风潮。2000年底全国刮起了一股“哈佛女孩热”,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哈佛男孩张肇牧》、《剑桥女孩孟雪莹》、《北大女孩谢舒敏》等一大批跟风图书蜂拥上市,大大开拓…  相似文献   

19.
《新闻爱好者》2006,(7S):F0002-F0002,F0003
《政府在线》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7月1日开设的一档时政新闻类热线直播节目,节目定位是“聚焦公众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架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2005年该栏目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  相似文献   

20.
丁理 《新闻采编》2007,(5):32-33
随着《南京零距离》“零距离”贴近民众的“民生新闻”的成功运作,全国范围内随即引发了“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节目。由此,运城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第一时间》栏目也应运而生。像其它台的民生节目一样,这是一档站在百姓立场、以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生计的本土化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日常的七零八碎、家长里短等。节目中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让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增强其话语权,并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出媒体对百姓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三贴近”的新闻从业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