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生态危机时代,生态文学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可。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本身等关系的描写,生态文学表现了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精神生态的危机.以期唤醒人们去正确面对和解决困境。  相似文献   

2.
稿酬制度和作家的生存状态直接相关,给作家的文学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由于稿酬制度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密切相关,稿酬性质、稿酬形式、稿酬标准高低背后都隐藏着操控文学的各种社会力量,因此稿酬又成为了操纵文学生产的工具,其不合理之处必然影响整个文学生态和作家心态,带来文学的生存危机.因此,合理的稿酬制度对健康的文学生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张文娟 《现代传播》2005,(3):129-130
21世纪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方面发生了生态性危机,具体表征为: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文化生态危机。就影视传媒文化而言,在精神生态和文化生态危机方面有不可忽略的症候。一、电子媒介传播与精神平面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味的竞争和金钱至上改写着人们的精神家园,从而出现精神金钱化、信仰虚无化、人性扭曲化、道德沦丧化等诸多精神生态失衡状态,产生价值平面感、意义失落感、精神颓丧感,加之两方的价值观、信仰观的不断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深层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应该说,20世纪电子…  相似文献   

4.
当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离散的基础上整合发展,“文化就是力量”的提出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既竞争又互补的生态关系是宇宙的根本秩序,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对宇宙秩序同构。本文描述了当代科学与人文、人的内外发展以及社会和不同文明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介绍了当代哲学对生态关系发展的反映。本文把这个为止的人类社会概括为普遍物化的物质社会,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普遍“文”化的文化社会,与此相伴的将是物质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物质社会的旗帜和物质范式的口号,“文化就是力量”是文化社会的旗帜和文化范式的口号。人类当前正处在空前危机和空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乌托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潜伏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重点探讨了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所潜 伏的危机。本文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 的到来,人类社会在进入21世纪所遭遇的首要问题将是不同形态文化碰撞而引发 的文化冲突。由于Internet给文化传播带来极大的快捷与便利,在一方面大大促进 不同形态文化交流的同时,另一方面又由于西方文化传播的霸权性、颠覆性和所产 生的新的不公正、不公平,以及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所出现的工具理性无限膨胀与价 值失落和终极关怀的匮乏,使网络文化传播潜伏着内在的危机。忽视这种危机,将 加深人类社会固有的矛盾,使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受到阻碍。因此,正视危机是解 决危机的前提条件,人类不应有了网络而束缚自己,而应通过网络创造人类社会更 加美好的新生活、新文化、新世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给全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细究危机的起源,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偏执于理性的自负而对自然无尽掠夺导致了自然报复外,还有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当下经济高速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失衡、资源紧缺、贫富分化等复杂原因。破解发展和危机的深层矛盾,不但关乎人类的眼前生存,而且直接关乎人类的未来。在发展道路上高歌猛进中的中国人,面对这样困境,恐怕得多一些自我反省和危机意识了。胡粲然  相似文献   

7.
作者福斯特通过考察20世纪最后10年间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应对环境危机的经济措施,试图对生态与资本主义、生态与人类的和谐这一课题加以阐释,为我们认识当代西方社会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由最初立足于文学批评、"对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这个始点.向更为深层的文化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批评为主导路向的演进,恰好像生态学以自然科学研究为始点,向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演进一样,表达了人类渴望从哲学和思想层面寻找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并进而进行精神疗救的吁求.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批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表明了生态批评在当代传播的最初始点和前进路向.  相似文献   

9.
生态博物馆—经济与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于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 ,是一种全新的博物馆的概念 ,是顺乎时代主题的转变而应运而生的新的博物馆形态。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文明 ,伴随着的是一个对自然资源肆意开发、对生存环境肆意破坏的过程 ,带来的是一个环境污染日益加深、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平衡日益失调的惨重后果。伴随着后工业文明的发展 ,人类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意识到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危机性与重要性。 197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行了“人与生物圈”计划 (MAB) ,包括中国在内的 10 0多个国家结成了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玉洁 《现代传播》2019,(10):63-66
对自然的态度归根结底是一个政治问题,生态环境危机就其根源和本质来说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因此从政治哲学角度来考察环境传播及其话语实践创新具有深意.当前环境危机的根源,是话语思想的“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征服自然、经济理性、资本逻辑、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与生态环境的不可兼容性,环境危机的解决要求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向追求按照生态文明的价值与逻辑构建起来的绿色政治哲学.而依赖“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一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价值导向建立起来的传统环境传播也需要反思、重释乃至新构.突破“危机学科”思维定位与“风险、冲突、抗争”的话语范式,拓展至一个超越环境问题本身的更大的认知维度和外在语境,在新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从话语思想、话语价值、话语形态、话语修辞、话语传播多个维度追求话语实践创新,以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共存的“多元价值平衡与对话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国家历史、人间百态的反映,通过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能够得知当时的历史语境与生活状况.因此,文学不仅仅是文艺欣赏活动,更是记录生活、反映诉求的途径,在多个领域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随着创作语境的变化,文学的视觉审美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媒介功能的强势介入对文学的创作、传播产生影响,一方面通过文学效应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文学受到了媒介生态变化的影响,甚至沦为图像、影视的"服务员",主导作用与权威地位不断丧失,文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由胡友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的《媒介生态与当代文学》一书,将当代文学的困境与媒介历史发展相结合,提出文学视觉审美形态的确立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文学发展需要应对媒介生态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为当代文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实质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钮西来 《报刊之友》2010,(11):84-85
英国著名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他的作品从生态环境与人性批评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英国工业文明给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对生态的破坏和人性的扭曲,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扭曲的世界。因而,在劳氏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他热切地希望人类回归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渴望用和谐的两性关系来建立人与人的和谐,以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钮西来 《今传媒》2010,(11):84-85
英国著名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他的作品从生态环境与人性批评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英国工业文明给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对生态的破坏和人性的扭曲,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扭曲的世界。因而,在劳氏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他热切地希望人类回归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渴望用和谐的两性关系来建立人与人的和谐,以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5,(Z1):59-60
<正>一、危机及档案馆危机概述1.危机。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对军事和外交上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危机管理研究则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危机的处理拓宽到整个社会及个体组织所面临的危机。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更多的社会性色彩。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人类社会中,突发社会事件——也即危机无处不在。危机也就是危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标志着人类已经步人生态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绿色文明的追求对和谐主题的呼唤.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和谐的重要性.针对现实的生态失衡、人态失调、心态失和,追求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逐步成为社会的价值原则、理想目标和运作航标.和谐理念在东西方思想史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化,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现代学者的重视.和谐是21世纪哲学和人类智慧关心的主题,我们国家也将建立和谐社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危机管理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军事和外交上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现代意义的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对危机的处理拓宽到了整个社会及个体组织所面临的危机。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所讨论的危机具有更多的社会性色彩,笔者将其界定为社会危机。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人类社会中,突发社会事件——也即社会危机无处不在,近年来的SARS事件、南方暴雪、手足口疾病及现在牵动无数人心的四川大地震无不表明突发事件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7.
杨溟 《青年记者》2020,(10):54-57
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科幻电影《降临》讲述了一位语言学家和一位物理学家临危受命,与突降地球的外星生物沟通、避免一场人类危机的故事.地外文明、机器人、基因变异、多重宇宙等在伦理层面的纠结与冲突,是主流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常见主题.《降临》的理论基础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称语言相对论.他指出语言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思维,改变当事人对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张瑞 《大观周刊》2011,(41):19-20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又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学活动不孤立于社会.而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并且作用于社会。在人类社会中自成一个系统.即作者一作品一读者。这三者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作者创造出作品,作品为读者说认知,接受。研究后反馈给作者,作者再进行新的文学创作。三者之间以文学作品为纽带相互作用.呈循环之势。  相似文献   

19.
潘亚平 《传媒》2015,(19):40-42
互联网势必改变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它在为人们提供各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对相关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传媒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新媒体挤占或互相融合叠加,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相互交织,使得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冲击力和颠覆力之强让传统媒体人始料未及,传统媒体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新闻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也不能幸免,在找寻出路的过程中,新闻广播人蓦然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最大优势——内容生产,成为与新媒体融合的要件之一.到底怎样与新媒体融合,这是每个新闻广播人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媒介生态学是人类在处理"人——媒介——砒会——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生态智慧的结晶。它既反映了人类对媒介生态现象和媒介生态规律的漫长认识过程,也反映了人类对媒介生态经验和媒介生态知识的逐步积累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