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智者乐水     
水,清明透彻却又杳然不可触其底;柔顺平静却又无坚不摧。智者也如此。相同的物性使智者总与水有着难解之缘。江岸边,一位白发老者感慨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年似水,带走太多悲欢离合,太多酸甜苦辣。如水疾逝的岁月长年冲刷老者的心灵,也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迹。奔腾的江水咆哮着,翻腾着逝去,全然不顾曾经的如梦旧事。老者一直这么立着,一立就是千年。岳阳楼上,有人仰天长叹。八百里洞庭直来眼底,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举杯畅饮,对风抒怀,把一切苍茫的心事,都和盘托与洞庭水,让无尽湖水把辛酸吞入心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相似文献   

2.
张耘启 《文教资料》2012,(33):25-27
“洞庭”作为意向,在先宋时期,尤其是唐朝,已较为发达。南宋后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更为南宋词人吸收洞庭意向的文化内涵做好了铺垫。张孝祥曾三次到过湖湘,经过洞庭,有关洞庭的诗文在他的文集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以《念奴娇·过洞庭》尤为著名。在这首词中,张孝祥将洞庭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扩大提升,写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3.
特别喜欢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遥看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喜欢,不仅仅缘于诗人描山绘水的想像力。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一种遥看山水的视角。对于寻常的教育生活来说,我们又何尝不需要这样一种远镜头?  相似文献   

4.
水文化与南洞庭地区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洞庭地区水文化的内核是湖区人勤劳务实、乐观豁达、敢于用生命捍卫家园的精神特质,外显为一系列与水有关的特色鲜明的民风、民俗.当地发展旅游业要注重对水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水文化特征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杜甫在湖南     
唐代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的一个大雪天,杜甫来到岳阳。在小船上他唱出了:“岁云暮矣多北风,洞庭潇湘白雪中……”(《岁晏晚》)的名句。在岳阳楼,他写下了著名诗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大历四年初春,杜甫告别岳阳,驾舟南行。一  相似文献   

6.
唐诗表现洞庭湖的阔大浩渺多用水天一色、日月出没于湖水之间等意象。风月是洞庭湖的美丽之所在。狂风大作时,洞庭湖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微风吹拂则湖水共长天一色,日长风暖莺歌燕舞。洞庭秋月被列为“潇湘八景”之一,诗人笔下的酒月、风月、水月、山月、霜月令人心醉。“明月秋风洞庭水”共同组成一幅迷人的洞庭画卷。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处身于魏晋时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自身一直处于命运矛盾之中.他以质朴、自然的诗风演绎了建功立业、痛苦抉择的人生主题.他追求自我、追求自然,有着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强烈的反抗精神.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卓尔不群,坚守义节.以另类风格捍卫着他的生命人格尊严,绽放着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废名的散文化小说散发着一股"水性",这与他的家乡黄梅多水及其人格追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是一个爱水之人,爱水的澄澈柔美和随性散漫。废名的情感里有着浓厚的水情结,当某种情感植根于作家的思想时必然会影射到他的创作中。废名以"水"为底蕴架构起来了水蕴诗情般的"桥"的艺术宫殿,其散文化小说以水式的行文结构书写了漫游在空灵的水境中水一样的超脱纯爱之人。  相似文献   

9.
南洞庭地处南北文化的交接地带,既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又体现出楚文化的特质,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地势上山区、丘陵、平原次第展开,山水相依,山与水成了此地最负盛名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南洞庭应该尝试大力发展旅游业.本文从南洞庭旅游资源状况、南洞庭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南洞庭发展特色旅游的措施三个层次,对南洞庭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洞庭的地域文学意蕴入手,对有关洞庭、西湖、彭蠡、太湖的历代文献及文学作品进行整理爬梳,提炼出洞庭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寻找它作为地域文化沉淀映射成地域文学特征的过程与意蕴,归纳洞庭以及文学地理学中以自然人文景观为视点的文学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名传遐迩,历史积淀深厚,资源丰富,洞庭湖的治理、开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治理洞庭湖应把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并采取相应的举措,以历史的资料作为借鉴开展治理,以建设平安洞庭、生态洞庭、民生洞庭、和谐洞庭.  相似文献   

12.
《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的爱欲追求,是主人公从宗教阴影下走出来的积极超越,自我超越和对历史的超越。它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抨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禁欲主义一致,是呼唤社会文明进步的艺术表现。克洛德的爱情追求,由于他不可能彻底脱下身上的圣袍,难免陷入人性复苏与圣职羁绊的尖锐矛盾。宗教与人性的根本对立,克洛德超越历史的叛逆行为,决定了他的追求既不被民众接受,又为社会观念所不容。他最终不肯放弃救世主的方式.当然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爱情。但是,克洛德以性欲为主的爱情追求,是对人性存在的合理肯定;其悲剧行为,深刻揭示了宗教与自我生存状态的荒唐。其进步意义,不在于克洛德做了些什么,而在于他以什么为起点,他的行为方式对旧社会秩序有一种什么样的震撼。  相似文献   

13.
伟大诗人李白一生都在追求美.他追求社会美,想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为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同时也追求自然美,追求人与自然泯一的崇高境界.为此遍游全国名山大川,“或遇胜境,终年不移,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范传正:《李公新墓碑》).越地(今浙江一带)风光优美,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是李白多次游览的地方,留下了大量歌颂越中山水和杰出人物的诗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至今对我们进行“两个文明”建设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常听祖父祖母哼唱这首《兰花草》,当时不曾知晓,这质朴、清新的旋律,会是胡适对生命的期待. 他不是鲁迅,一双冷眼看中国,洞若观火;他不是钱钟书,持着天马行空、扶摇三千的运思,读破万卷,胸中自是波谲诡云;他不是弘一大师,看破红尘远世修行.他只是胡适,不政治,很生活.他追求独立,追求自由,但追求的姿态却又是那么平易.  相似文献   

15.
1.洞庭湖吞吐长江、汇纳四水,是个“水袋子”。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广大冲积平原和湖泊水网地区,1.878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湖南占81%,洞庭湖北面有长江水从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入团湖,本省湘、资、沅、澧“四水”从西、南面注入,汇集129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来水(占长江流域面积的71.7%);年均入湖水量3018亿立方米(其中37%来自长江,54.6%来自“四水”,其余为区间产水)。  相似文献   

16.
名人四月天     
四月天,是人间最美好的季节。它给人们的是百花齐放的美,是暖暖的温情,在我心中,这有如名人。是的,有这样一群人,因为被承认,而被称之为名人;因为有流传,又被喻为人间四月天。说到这,我便想起了他们:汩罗江水汹涌翻滚,屈原带着自己的追求离开了。江水可以流走,但流不走的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屈原的崇敬;流不走的是这位诗人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进行的热烈追求。他在我,在中国人心中,永远是人间四月天。“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让我们知道了司马迁。身受酷刑只如一片尘土的他,留给了我们最宝贵的历史记忆。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以反对个人崇拜为荣,坚持集体领导原则;以遵纪守法为荣,坚持弘扬良好社会风气;以诚实守信为荣,坚持实事求是;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为荣,毕生追求社会主义事业.邓小平的言行不仅反映着他高尚的荣辱观,也折射着他崇高的人生境界.从邓小平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群玉生平系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玉是生长在屈原流放的地方并深受屈赋影响的唐代诗人.他的生平见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中,近人也有考证他的生平的,但史料不详,难以确考,今仅为编其生平概况,虽系系年,但生卒年代和出处行旅年代,不能没有出入,故可称为疑年录.李群玉,字文山,澧州(州治即今湖南澧县)人.澧水流经澧县入洞庭,即《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澧有兰”“遗余佩兮澧浦”所指.澧县地方在源出该县龙洞山的涔水北面.所以也是《九歌·湘君》中“望涔阳兮极浦”所指.  相似文献   

19.
超越资本与自然的矛盾——评福斯特的生态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天生与自然不友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必然不断地掠夺资源、加深环境的破坏程度,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除了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别无出路.福斯特的生态社会主义基本特点是:以土地伦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自然的社会化;坚持社会公正;施行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制度.他的生态社会主义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5,(35)
4岁那年,刘国强跟随父亲在洞庭湖跑船,一不小心掉进湖里,多亏一位老奶奶及时发现,刘国强捡回一条命.30年后,刘国强在岳母家附近池塘钓鱼时,一位七旬醉酒老人掉进池塘,刘国强立刻跳下将人救起.如同正能量在传递.尽管这个国庆假期刘国强必须在家养伤(他的腿可能碰到破碎的砖瓦片,被划出一道十几厘米的口子),但他不后悔,他强调"救人是应该做的"(据10月5日《潇湘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