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事业。他步入中年后,先是在北京大学做哲学教授,然后,在上海的中国公学做了好多年的校长。另外,1946年起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北京大学校长。到台湾后,做的是台湾“最高研究院院长”。看来,胡适与中国教育的关系密切到不可分割的地步。只是,很少有人研究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因为,人们知道,他,是五四新文化的一员闯将。他,又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早期研究者。所以,他对中国新文学、中国哲学的贡献掩盖了作为教育家的胡适。教师的他,眼里有人文关怀一次,胡适到一所大学作哲学演讲。谈…  相似文献   

2.
胡适与大学     
杨庆辰 《教书育人》2002,(22):48-48
胡适72年的人生差不多有一半岁月是在大学里度过的。他在中国学习、工作过的学校有中国公学和北京大学,在美国则有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他读过从学士到博士的各级学位,也担任过从教授、教务长到校长的各级职务,应该说他对大学是有发言权的。浓重的大学情结横亘胡适胸中,可谓终生不变。1915年,胡适25岁,在这年2月20日、21日的日记中他感情激越地写道:“吾他日能生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美国)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嗟夫。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  相似文献   

3.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1910年赴美圆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鄙白话诗集《尝试集》,写成了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另外,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1928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月刊。1938年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驻美国大使。1942年交卸大使之职,仍在美国从事研究和讲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4月旅居英国。在三四十年代,胡适还从事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工作。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胡适一生著述宏富,是近代的大学者。  相似文献   

4.
胡适(1891——1962)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学者之一,也是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公认的旧中国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不论是在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方面,胡适对旧中国的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影响。在教育实践方面,在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积极支持并参与了北京大学的改革。1946——1948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为发扬学术自由精神,提高北大的学术水平做了不少的工作。此外,他参与了1922年学制的制定,并且是主要起草人之一,为奠定系统的资产阶级学制体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除了高考这种荐才机制,在民国还有更多的荐才方式,众多大师破格为国荐才,不唯私利、甘为伯乐、甘为人梯,堪称后世楷模。
  著名诗人徐志摩任《晨报副刊》主编时,在自由来稿里选中沈从文的稿件,最多时一月之中连用七篇,对于身陷困境的沈从文来说,这份提携和看重,十分紧要。沈从文前往上海发展后,正逢胡适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听到徐志摩推荐,便将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聘请到中国公学担任讲师。接到胡适的聘书后,沈从文接连给胡适写了两封信,谈到自己不会教书,并表示,如果学生们不满意随时可以撤换。胡适对他极为重视,尽管第一堂课沈从文被“挂”在了课堂上,可是胡适并没有怪罪他。沈从文从此开始了他的新的生活,终成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6.
<正>胡适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获得荣誉博士学位35个,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驻美大使等要职,因提倡白话文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胡适的聪明究竟是后天教育习得还是天生的结果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少年胡适的读书历程,再来作答。胡适189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绩溪。幼年丧父,由年轻的寡母一手抚养长大。胡适3岁多就进了老家绩溪的私塾读书,是当时班  相似文献   

7.
文喆 《中国德育》2010,(4):64-65
1943年罗尔纲应同乡朋友之邀,撰写个人求学经历,他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师门辱教记》。原来,他1930年自上海的中国公学毕业后,前后陆续在老师胡适指导下,做了五年多的研究工作,其间还曾在胡适上海和北京的家里,住过两三年,真正成了胡适的“入门弟子”。他的正差是整理抄录胡适父亲的遗著,  相似文献   

8.
胡适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本文说的是胡适的家长如何对他进行家教的。胡适专门受教育的时间,从1895年读私塾起到1917年留学回国止,前后丸二十二年。其中包含九年的家乡教育,六年的上海教育和七年的美国教育。胡适的家庭教育的范畴,涵盖了他的学前教育,家乡教育,还涉及到他的上海教育。  相似文献   

9.
胡适论     
(一)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骍,后因读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中,有“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话,因改名适,号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父传,于一八八一年为吴大激幕僚,后官至台湾知隶州知州。胡适于清光绪十七年生于上海,后随父至台湾任所。甲午战争之次年,随母返家乡绩溪,不久其父即死于厦门。胡适母亲名冯顺弟。因受丈夫的影响,所以非常注意对儿子的教育。胡适十四岁(一九○四)到上海,初入梅溪学堂,一年后又转入澄衷学堂,开始阅读严复所译《天演论》《群己权界》等书。当时梁启超在东京创办的《新民丛报》,给他的影响也很大。一九○六年夏,入上海中国公学。一九○八年即为该校分校低年级英文教师。一九  相似文献   

10.
坦言失误     
1928年,作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的讲师。沈从文时年才二十六岁。虽然他学历只是小学文化,闯入十里洋场上海的时间也不久,身上还带着一股泥土气息,却以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  相似文献   

11.
胡适早年留美期间就提出过"建设一流大学"的口号,为实现此理想,胡适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北大任教多年并曾担任中国公学和北京大学校长。在教和在任期间,胡适以欧美一流大学为蓝本,对两所大学进行改造,反对政治势力对大学的干预,主张教授治学,重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措施,在大学治理结构上,主张实行欧美大学的"三会制",同时作为校长的他心系国家命运,关心学生发展,体现了一个教育家所应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阿紫  蜗牛 《课外阅读》2007,(11):43-43
1928年,大作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是小学毕业,闯入上海文坛的时间虽不长,但颇有名气。名气毕竟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  相似文献   

13.
1928年,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是小学文化,带一身泥土气,闯入上海为时不长,但他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声震文坛。  相似文献   

14.
名气与胆气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只有小学文化,带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当时已颇有名气。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慕名  相似文献   

15.
岚枫 《高中生之友》2013,(20):21-25
1928年,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一年级的现代文学课上,一个年轻的教师站在学生们面前,说不出一句话,在这样令人窘迫的沉默里,他背过身,提笔在黑板上写:"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学生们善意地笑了,宽容了他的惊惶。他便是沈从文。他是诗人徐志摩推荐过来的,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接纳了他。这个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行伍出身,只有一张小学毕  相似文献   

16.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曾写到他父亲的一个朋友一一上海的张焕纶先生。张先生是提倡新教育最早的人,他自己办了一个梅溪书院,后来改为梅溪学堂。胡适的二哥三哥都在梅溪书院住过,所以胡适到了上海也就进了梅溪学堂。张先生去世22年之后,胡适在巴黎见着赵颂南先  相似文献   

17.
坦言失败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当时才26岁,只有小学学历,带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  相似文献   

18.
《河北自学考试》2011,(6):51-54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现名。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2000年4月3日,原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成为一所文、理、医、工齐备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历史上,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胡适、马寅初、冯友兰、梁漱溟、汤用彤、沈从文、李四光、江泽涵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和学术大师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相似文献   

19.
坦言失败     
1928年,大散家沈从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时年才26岁,学历只是小学化,闯入土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而震惊坛,当时已颇有名气。  相似文献   

20.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26岁.学历又是小学文化,带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文章震惊文坛。当时已颇有名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