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则演示实验的改进秭归县香溪中学郑坤(443600)一、增大压强使气体液化的演示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凭空讲解,学生理解有困难。笔者在教学中,先向学生指出在低温下才能液化的气体,当压强足够大时气体也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再出示透明塑料的液化气...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热现来L章中“压缩气体使气体液化”的演示实验,是用一般的注射器,推动活塞使气体体积络小,压强增大,液化温度升高,在常温下气体凝结成小液珠附在器壁上,对着光源近距离才能观察到器壁上的小液珠,实验结果不明显,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很难让所有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都观察到此实验现象。而且实验中为了产生较多的液珠,只有增大庆强,但又怕压强太大压破管壁造成学生伤亡。如何改进实验,我发现在毛玻璃表面有。:时折射光强,表面无水时,漫反射使透射光减弱的光学原理可以应用在液化实验中。如…  相似文献   

3.
用﹃丁烷﹄做气体液化实验湖北省宜昌县龙泉中学︵︶吕家汉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让学生知道液化现象这里介绍的液化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二是加大压强或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常用的实验药品是乙醚...  相似文献   

4.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降到足够低或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关于这一实验,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是这样做的:在烧杯里加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玻璃片的下面出现大量的水滴,水蒸气液化现象十分明显。但该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液化现象,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水蒸气(气体)液化条件这一难点,因而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气体液化现象时较为困难。若将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既能直观地观察到液化现象,又能深刻理解气体液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关于压缩体积 ,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中 ,教材采用的物质是乙醚 .笔者以为 ,乙醚无色 ,液化、汽化现象不明显 ,不易观察 ,而且容易挥发 ,有特殊气味 ,对人体有不良反应 .据此 ,笔者采用了将少量碘溶于乙醚液体中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 ,液化、汽化现象明显 ,效果较好 .一是碘溶于乙醚液体后 ,其气味大大减轻 ,降低了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二是乙醚的碘代物为桔红色 ,作为演示实验 ,学生极易观察 ;三是碘与乙醚混合后 ,所得的乙醚碘代物仍可随压强的变化而汽化、液化 ,且汽化时不会留下未汽化的液体 ,能很好地达到该节实验的目…  相似文献   

6.
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中有一个说明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的演示实验 (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上述实验不能有力地说明水蒸气液化时是放热的.因为即使水蒸气液化时不放出热量,由于通入试管中的原来就是高温的水 蒸气,通过热传递,容器 B中的冷水也会从试管A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这就掩盖了液化放热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汽化与液化"中,"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液化现象,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水蒸气(气体)液化条件这一难点,笔者认为这样设计不太合理。  相似文献   

8.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降到足够低或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关于这一实验,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是这样做的:在烧杯里加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玻璃片的下面出现大量的水滴,水蒸气液化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实验第一册中,有一个证明液化放热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所用仪器包括铁架台(未画出)、石棉网、酒精灯、带塞烧瓶、试管A、U形细玻璃管、温度计、盛水容器B],将烧瓶中装热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时,水蒸气从瓶口的细玻璃管内喷出,大量的水蒸气遇到试管,发生液化现象,与此同时,容器B中水温度也随之升高,于是便可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其实这并不足以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因为尽管水蒸气发生液化后,变成同温度的水(在同一压强下),这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但试管中液化的水不断与试…  相似文献   

10.
家用保温瓶能很好的减缓热传递,还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 1.演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在保温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沸水(至瓶颈附近效果最佳),打开瓶塞,将铁块或玻璃斜靠在瓶口即可看到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相似文献   

11.
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但有同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常将“白气”误认为是水蒸气,将“白气”的形成误认为是汽化现象.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本文分析三组常见的“白气”现象.  相似文献   

12.
内能改变演示实验的成功做法江西信丰县大桥中学朱向阳新编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有两个演示实验:实验1是演示压燃棉花的现象;实验2是演示水蒸气液化成雾的现象.许多教师反映这两个实验都很难做成功,即实验1压燃不了棉花,实验2看不到...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6节上有一个实验,该实验说明的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这一现象,该书上采用乙醚作为演示液化的物质,由于乙醚属麻醉药品,又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购买、贮藏、使用极为不便,使用时又易使人晕眩,因此许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这个实验.我经过多次实验,找到了一个用酒精代替乙醚完成这个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6节上有一个实验,该实验研究的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实验现象,该书上采用乙醚作为演示液化的物质,由于乙醚属麻醉药品,又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所以购买、贮藏、使用极为不便,使用时又易使人晕眩.因此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这个实验.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找到了一个用酒精代替乙醚完成这个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思路当发生汽化、液化现象时,气体一般很难直接观察到,学生理解也容易产生困难。因此,在设计本实验时,笔者根据气球体积的变化,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了汽化、液化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 (华东版 )第 59页有一个演示实验 ,如图 1所示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液化时放热。通过实验说明 :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会液化 ,容器B的水温升高 ,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感到这个实验有一些不足这处 :1 .实验完成所用的时间太长。实  相似文献   

17.
中学实验教学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必须通过实验演示,才能使学生接受.气体液化实验的难点是:先使液体汽化,许多教师在做汽化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即使向外拉到顶端还是有液态乙醚存在,实验易失败.我认为,做好此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思路 当发生汽化、液化现象时,气体一般很难直接观察到,学生理解也容易产生困难.因此,在设计本实验时,笔者根据气球体积的变化,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了汽化、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热现象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烽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12):18-19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演示实验主要有固体熔化实验、水的沸腾实验、压缩液化实验、碘的升华凝华实验,其中水的沸腾实验、碘的升华凝华实验较为容易。现就另外两个较难实验的改进介绍如下。1 海波和蜡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华东版)第59页有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液化时放热.通过实验说明: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会液化,容器B的水温升高,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